“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人能与太虚同体,太虚之包罗即我之包罗。”
“以天地无涯之元炁,而续我有限之形躯”
……
“从宏观角度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生命”,师父的话与我冥想的时,总是回荡耳边的经论口诀,不谋而合。
天人合一?可是,这里的科技这么发达,我怎么有点儿像错拿了修仙的剧本呢!
的确,我看不见鬼马能看见的凯蒂的“灵魂”,也看不见师父能看见的生命的“能量”。
不过,我不是也看不见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吗?
“徒儿,徒儿,徒儿……”
我沉浸在受到启发的喜悦之中,被师父的呼唤拉回现实。
“师父。”我看向师父,说道:“我刚刚走神了。”
“没事,这次轮到你了,试着把杯子里的水降温。”
“啊?”
师父所说的“降温”,自然不是等水自己降到室温,而是让我把水中的能量吸收过来降温。
或许,这件事就像“徒手烧水”一样,是可行的。
但,知道是一回事,理解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看到师父和蔼地看着我,听着师父的口气,也并没有刚才骗我去摸开水的玩笑意味,反而是一副我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样子。
杯子里的水已经停止了沸腾,但袅袅升起的雾气,昭示着水温并不低。
若是起初师父让我把水加热,我倒还可以用体温给水升一点温。现在让我把水降温,这水烫得我连碰都不敢碰,要怎么降温呢?
一顿抓耳挠腮之后,我只能指着一开始就看到的、师父右手边的另一杯水,问道:“师父,我能用那杯水给它降温吗?”
“可以。”师父出乎意料地好说话,让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而这个预感很快就应验了。
他接着说道:“这样的话,为了保证难度不变,你要让那杯水结冰。”
“啊?这……”
结冰,不仅需要降温,还需要让水发生相变。相变潜热远大于降温所需要的热量。
更何况,让水蒸发成水蒸气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让水凝结成冰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就在我窘迫地想咬手指头的时候,师父还贴心地帮我把另一杯水,贴着热水放好了。
两个杯子并排放置着,显然相切的杯壁,对于热水的降温,如同精卫填海,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至少我暂时没有烫伤的危险了。”我只能这样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根据姆潘巴现象,常压下,在低于0摄氏度的环境中,同样高于4摄氏度的两杯水,其实热水比凉水更容易、更快结冰。
因为热水表面与环境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将表面的热量传导到外部;
并且热水内部能形成更好的对流循环,有利于将水内部的热量传递到表面。
所以,导致热水的温度分布总是更均匀的,这使得热水“结晶中心”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观察热水结冰的过程,可以看到表面不断结冰,这些冰晶被冲散、均匀分布在水中,最终表面凝结出较厚的冰层,同时内部也出现冰柱,内外夹击,加速了冰晶的生长。
而冷水不仅内部对流几乎可以忽略,仅在表面冻结的“冰壳”,更是阻止了内部的散热,以至于冷水内部迟迟无法结冰。
这个现象的好处是,冬天的时候,湖水只在表面结冰,小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自在地生活。
可这也需要先满足“在低于0摄氏度的环境中”这个前提!
我又看了一眼师父,他正端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注视着我。
目光对视时,师父鼓励我说:“徒儿,别想太多,”
他指了指第一个杯子说道:“你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做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嗯,知道了。”
做了一个深呼吸之后,我先用指尖触碰了一下第一个杯子,然后迅速把手指移开。
十指连心,一股灼烧感顺着经络,刺痛着我的大脑。还好,没有第一次摸的时候烫了。
接着,我把手握在第二个杯子上,温度稍高于室温,但体感是偏冷的。
手心的汗把我的手粘贴在了杯壁上,坚硬的质地和微凉的温感浑然一体,我轻轻合上眼睛,开始集中注意力。
“你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做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我想……把第一杯水结冰。
不对,我忽然想到这不是师父的目的。
“今天我们换个方式,感受流动的能量。”
“第一课的目标就是感受到你自己的能量。”
“从今天开始,我会教你认识你的能量。”
回想师父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无不指向能量。
感受能量,这才是师父的目的。
两个杯子之间流动中的能量,比我自身相对平衡的能量,更容易感知到。
那么,我和杯子之间流动中的能量,不也应该是一样的吗?
我又开始深呼吸,进入了静思冥想的状态,紧握杯子的手也慢慢放松下来。
幽深广博,寂寥无声,我孤身处在黑暗之中,手掌中的杯子也消失了。
很快,我就感受到了手心处能量的流失。
然后,我又感受到了稍远处温热的“气流”在手心表面的冲撞。
能量,或者说是量子,现在并不像通电导线中的电子那样,以光速沿着导线流通。
它们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驱动,自由散乱地在可活动的空间里,漫无目的地运动着、相互碰撞着。
接着,更加细致地,我感受到了混杂在“热流”中的细微“冷流”。
沿着丝丝“冷流”,追溯到源头,我看到手中不再空空,而是由“冷流”的末端,逐渐堆积成了一个边缘不规则的曲面。
“被禁锢的能量。”当我看到手中顺着“曲面”按图索骥,描摹完整的杯子时,头脑中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无数个粒子密集地挤在一起,像是一群受气包,一个挨着一个。
在“气流”的冲击之下,这些“受气包”只能被撞的东倒西歪,牵连到紧挨着的粒子,也被迫一同震荡起来。
震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像潮汐,像海浪,层层叠叠地积累着。www.sxynkj.ċöm
我的能量就这样和杯子产生了“互动”。
随后,我感觉到震荡的另一个来源,或者是被“受气包”们波及的“无辜群众”——杯中之水。
壹趣妏敩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一个精神病人的自我救赎更新,第124章 微观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