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于善恶生死等等若能身心自主,不随幡动,不为风动,并于中自性自在张显成就一己生命本真,即是百年涅槃之境
三一四.佛法有幸
霞云无际列空,
殿宇辉煌接地,
西来技繁叶茂菩提树巍巍似盖,
更为古老玄奥戒坛石碑穆穆如仪。
此情此景,已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了啊!
今日、今日才终于候来了佛法久寄厚望之人……
——“佛法有幸!
法性寺有幸!
在坐有幸,某甲有幸!
此黄梅嫡传,六祖慧能!”
面对上千僧俗,印宗引慧能登上讲台当下高声。而随即给庄严披上命法性寺维那出示僧俗又回奉“以为信物”(1)的祖衣并坐定之后,更是刻意挑起了话题:
“某甲请教六祖,‘黄梅付嘱,如何指授?’(2)”
“回大和尚,‘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3)”
——不论禅定解脱?
禅宗大法传承,不论禅定解脱?
慧能此言,印宗不料,僧俗一时更为惊异……
——佛法本是透彻心性之法,其它一切,只因人因事方便设施而已。故佛有言“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4)因此人学佛得佛,只在识心见性,成就自身。但世间总有人迷于方便,执著设施,舍本逐末,误己误人。那禅定解脱之法,虽也达佛之津,却非佛法宗旨所在,更非学佛意趣要紧……
于是,面对印宗之疑、僧俗所惑,慧能更是断然而然:
“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5)”
“‘如何是不二之法?’(6)”
印宗对慧能非常之语,一时不能完全透彻,而座下僧俗,闻之更是面面相觑。
“‘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7)”
“请六祖详言。”
“经中‘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
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蕴之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8)
世人学佛,
知常是己心,无常也是己心;
明善在己性,不善也在己性;
因此洞悉一切善恶性源不二,且能一心自主,即便十恶不赦之人,也有知善识善更一时悔悟之明。
此着落识心见性清净无二之源,开人自我成就及世间净土终能水到渠成之流的佛法,即是佛法不二之法。”
听到这里,己是豁然的印宗放眼台下,以期同样会心,却见一片如饥似渴目光充满了恳请,便一下明白眼下僧俗还需有所助力了。于是片刻思维,即更进一步与慧能展开了话题:
“请六祖再为开示,
佛性无二,何为众生?
识心见性,何又是百年涅槃之境?”
“回大和尚。
经言‘一切属他,则名为苦。’(9)
人于风动幡动因因果果见境生心,逐妄迷真,不能识心见性,终受善善恶恶、生生死死无尽轮回播弄之苦,即为众生。
经又言‘一切由己,自在安乐。’(10)
人若于善恶生死等等能身心自主,不随幡动,不为风动,并于中自性自在张显成就一己生命本真,即是涅槃之境。
经更言‘不迁为常,安稳为乐,自在名我,无我名净。’(11)www.sxynkj.ċöm
此谓风动幡动心境因缘之中真性不移,便是安稳常乐之本。而于间心动心行之时不作诸恶、奉行众善及自净其意,那无我清净人之百年因此当下自在而得恒我恒乐生命究竟,便是佛法旨趣更涅槃四德妙境。
如此学佛,不仅人皆自身成就,且也终会着落世间佛国愿景……”
——“戒坛碑谶,今日有验!”
“肉身菩萨,开演无上菩提!”
“真乃传佛心印法王!”
……
慧能讲到这里,台上台下,一片情难自禁赞叹之声。印宗更是起身合掌,于众高言:
“‘某甲讲经,犹如瓦砾,六祖论义,犹如真金。’(12)
老衲亦东山学人,今为六祖法意折服,‘愿事为师!’(13)”
说了,即于慧能面前俯身稽首……
“法师!法师请起……”
曾龙山岭上砍柴少年面对内里早以为师之人如此举动,一时手足无措,赶紧起身相扶。而大和尚此刻哪知其中特别因缘,不仅一派诚敬,更率也随齐齐跪拜的僧俗于慧能庄严再拜……
———(1.2.3.5—8.12.13).《坛经,行由第一》;(4).《华严经,梵行品》;(9.10).《涅槃经,一切大众品》;(11).《涅槃经,四相品》;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成就因缘构说更新,第六十一章风动幡动F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