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叔,您给评评理!当一个好男朋友,是不是就不能说实话了。她做菜确实是难吃嘛!不过现在好吃了。”
苏子阳给仁曲顺斟茶,笑呵呵的说道。
仁曲顺为人也十分风趣,假装严肃的点了点头:“说实话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小苏啊,已经悔过了。你看看,他现在夸你做菜好吃了。”
“切。”李仙子看着俩人站在一边,也是假装生气,一抱膀,扭头不说话了。
“小苏,你看了吧。这个就是怨气,这可不行。”
“哈哈哈哈哈哈”
三人开始哈哈大笑起来。
闲聊了一会,仁曲顺继续讲起了治病的方法:“用仁义礼智信(五阳)来对治恨怨恼怒烦(五阴)。”
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要能认识到自己不对,百病都能消。
怎么做?那就得付出。苦,你得付出,你得做。你不付出,你不受苦,那你能有福吗?身子没病就是福。
病从哪里得的?多数是家庭伦常道有亏。
如何能好病?认准病源,找准病根,倒找一面,找人好处,认己不是。有病不怕,只要拿出自己的良心,天良发现。
把良心翻过来,一定要翻良心。良心如何翻?事怕颠倒理怕翻,拿人心比自心,掂的掂一般沉。人是我,我是人。人老如同我自老,人贫如同我自贫。
人都病在亲人和近人身上。所以近人要远,远人要近。远是指不要牵挂。牵情挂爱就是罪。
越牵越挂越要管,越管越起反感。
仁曲顺说道这里之后,苏子阳突然想起大医精诚里的话:“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
这句话苏子阳突然发现,对于自己,对于别人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
苏子阳说出大医精诚,引的仁曲顺也是连连点头,对于苏子阳的见解不停的夸赞。
仁曲顺继续说道。
早上问自己今天是不是能当好一个人,晚上反省自己有没有当好,没当好的地方一定要改。
别人骂你像听唱唱似的,别人打你像撞门框似的。能做到这点不但不会有病,还能出数。
不让老人操心,顺老人的心,敬老人的心,让老人省心,不让老人惦记(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父母的性不好,你要做出种种功德事来感化他。
老人担心的事,关心的人,关心的事,你必须替他解决。让他踏踏实实地心落底。
道不离家。都在家里。
老人高兴就好,别管他把东西给谁。
在家孝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戒除:争,贪,抱屈,后悔,怨人,着急,上火,生气。
在人生的路上我都跟哪些人过不去了,我都跟哪些人生气,我怨过何人,我恨过何人,我把恨怨恼怒烦哪个字总放在心上,找准它、认清它、道破它,此病必好。要从孝入手,这是根。
找人长处,找人好处,发自内心的认己不是,忏悔,认错,倒过。有的人病的不重,就不承认生气上火,这就是关上了好病之门。
有很多人都觉得办事不顺,有一个原因是淫欲心太重。
淫欲心一起,胡作非为。
淫乱是败坏祖德,丧失了德行,失去了人伦道德。见色不乱是英豪。不是自己的夫,不是自己的妻,再美不能贪。
贪了就是罪,就是过,就是孽。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光是一个孝道就能成圣成贤。
亏了孝道就是亏了天理,忘本,失德,烂根。
仁曲顺讲来讲去,还是以伦常为主的。就是一个根本,做一个有道德底线好人。
“顺叔,说了这么多。我也看到了您治病的过程,我觉得普通人就算学了这个,顶多也就是自省吧。给别人看病,像您这样。那恐怕有点困难吧。”
苏子阳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别说是普通人。
就算是以苏子阳现在的境界和修为,恐怕也达不到仁曲顺这个效果。
“嗯。。。”仁曲顺沉吟了一会:“你说的这个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吧,我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自己当自己的医生,而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医生,但是今天对你们是个特例里。”
“山上道观里的那个老头,我认识。你们是他的朋友,这个小苏又是中医大夫,所以我才说的多一些。”
仁曲顺说道。
“要想凭借一己之力,让人悔过,让人听你的话。能够治病,需要养气,自己首先要正,有正气。若是自己就歪歪扭扭的,那怎么可能让别人站的直,对吧!”
仁曲顺的话说完,苏子阳就没有再出声。
只是静静地端着手里的茶,低头看着水面。
回想起刚刚仁曲顺说的所有话,苏子阳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明悟。
仁曲顺说的所有的话,实际上说给自己听的两段话,就是那神秀与慧能大师的两首偈语。
仁曲顺在说,若要达到他这个境界,是有两种途径的。
第一个就是顿悟,立地成佛。那就能够看透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明晓因果,明了世间的事情,也就是可以直接看到规律。www.sxynkj.ċöm
第二个就是渐法,由低到高,由下及上,逐渐修炼。
“顿法无缘,可否跟顺叔请教个渐法呢。”
苏子阳放下茶水,非常恭敬的给仁曲顺执了一个弟子礼。
“哎吆,可不敢。”仁曲顺摆了摆手,让苏子阳别行这么大的礼。
“你这孩子还是颇有悟性的,说了这么多,你也抓住了重点。渐法倒是有一个,你可以作为参考。”
仁曲顺说的渐法,名叫养浩然正气。
所谓浩然之气,出自《孟子》一书。
《孟子·公孙丑上》之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对于养气炼炁之道的源流。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乃宇宙万物之根本。
其实这一点倒和别的理论不冲突,都是认为宇宙的根源是炁。
《大学》之中有这么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于是乎后人将其发展,整理,改进为儒家养气之法。
其中包括六个步骤:止、定、静、安、虑、得。
儒家养气要求正襟危坐,通过吐纳布气来“养吾浩然之气”,并强调始终“守正”方能“至大至刚”,只有正心修身,才能“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道医馆笔记更新,第245章 浩然正气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