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后。
宋应星请求希望可以先回江西一趟。
林平以为他是放心不下家里,于是道:“江西至广州一路遥远,卿若是顾念家中,朕传令江西,令当地县府遣人将先生家眷护送来广州就是,何须再劳苦奔波一趟。”
“皇上。”宋应星解释道:“臣在老家种着几分作物,都是精心培育的粮种,再有月余就可收割了,不亲自照料着,臣实在有些不放心。”
“原来是这样。”
林平颔首,吩咐韩赞周道:“你遣队人,护送宋先生回去一趟,如今兵荒马乱的,山匪到处都是,务必要挑些精干之人。”
“奴婢遵旨。”
宋应星很是感动:“谢皇上。”
从兴明殿出来,韩赞周笑着问道:“宋先生准备何日动身?”
“我回去跟家兄说一声,今日便走。”
“呀!”韩赞周没想到他会如此心急:“宋先生昨日才到广州,这一来一回千里之远,不歇上几日吗?”
“不了不了。”宋应星摇摇头。
韩赞周多了丝敬佩:“既然如此,那等会我便差人直接去宋知府的府上。”
“有劳韩公公了。”
说话间,已至宫门口。
二人互相一礼,遂各自往左右去。
宋应晟正在家中等着。
待宋应星进屋,便着急问道:“怎么样,陛下都和你说什么了。”
“皇上让小弟出任国子监监丞,负责教授四门学的学子。”
宋应晟有些懵。
他们兄弟两个,都是举人出身,考了好几次科举都没有中进士,单论学问的话,一个小小的举人,哪有资格去国子监讲学,更何况还是出任监丞。
国子监辖下有三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三个学院各置监丞一员,全权负责学院事宜。
自历朝历代以来,出任监丞者,哪个不是一时大儒。
让一个小小的举人出任监丞,这怎么想怎么匪夷所思。
感觉,如是故意侮辱人一样。
宋应晟有些尴尬道:“皇上...怎么...怎么会让你去讲学。”
“大哥放心,皇上没别的意思。”宋应星解释道:“皇上让我去教授的不是孔孟之学,而是百工之道,况且,除了小弟之外,皇上还征召西夷为博士,在太学中教授西学。”
宋应晟一听,脸色突然变得严肃。
“大哥,怎么了?”宋应星问道。
“唉...”宋应晟突然叹口气:“怕是要闹起来了。”
嗯?
没头没尾的话,让宋应星大为不解。
正欲开口问清楚时,管家进来道:“老爷,门外来了队东厂的番子,说是奉命来寻二爷的。”
宋应晟有些不快道:“二弟,你怎么还跟厂卫扯上关系了。”
“大哥。”宋应星解释道:“小弟是要先回江西一趟,皇上怕路上不安全,所以让东厂差队人护我一程。”
宋应晟脸色这才放缓:“看来万岁对你还真是看重。”
话里带着几分羡慕,当然,更多的还是替他感到高兴。
宋应星点点头,也不好说什么。
府门外。
负责护送宋应星回江西的,还是之前去接他的那队人。
他们之间也算是相熟了。
对这领队的档头,宋应星印象还算不错,他拱拱手,言道:“辛苦刘百户了。”
“宋大人客气。”
刘百户十分爽朗。
寒暄后,一行人随即启程。
宋应星离开广州没多久,皇帝在国子三学中开设西学和工学的消息就散播开来。m.sxynkj.ċöm
一时间议论纷纷。
朝臣多持反对意见。
在这些士大夫看来,这世间能称得上学问的,只有孔孟之道。
什么天文地理,什么工农之学,皆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旁门杂道。
自隋设国子监起,这座天下最高学府,便是勋贵高户用来镀金的地方。
现在你要改授什么西学和工学,那他们的子侄怎么办?
不学习圣人之道的读书人,还算是读书人吗?壹趣妏敩
这岂不是要误人子弟。
这又置圣人之学如何地?
一时间。
奏折如雪花般飘进宫中。
一直乖乖当着应声虫的钱谦益,竟然也第一次跟林平唱起了反调。
史可法和高弘图更是从早到晚折子递个不停。
尤其是翰林院那些研习了一辈子孔孟之道的老夫子们,更是直接甩来一顶背弃圣贤的帽子。
就连林平以为对西学十分开明的国子监祭酒蒋德璟,也言辞激烈的认为在太学中开设西学是侮辱圣学门第。
满朝文武,唯一没有表示反对的,只有马士英等寥寥数人。
林平此时才猛然醒悟过来。
原来,他以为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不知不觉间,触碰到了整个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
是啊。
人家凭借四书五经,夺得世代荣华富贵。
孔孟之学,就是身家性命,就是立世根本。
那可不就是要死命维护嘛。
现在还只是局限于朝廷这一亩三分地,若是等到事情发酵开来,怕是都要惹得这全天下的读书人震怒了。
林平一夜未睡。
最终还是退却了。
他将说出去的话又收了回来。
太学、四门学,仍旧尊奉孔孟之道。
皇帝让步了。
自天启以来,臣权终于压迫了一次君权。
百官们弹冠相庆。
一个个心满意足喜笑颜开。
过了几日。
待这风波渐渐平息之后。
林平悄然将艾儒略等传教士,安置去了负责教授太监读书的内书堂。
历史已经证明,孔孟的仁义之道是说服不了持枪操炮的强盗的,儒家的愚民之术也是保不住江山的,如今这个年代,近代科学刚刚萌芽,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微乎其微,要想避免如后世那般江山沉沦,那就得从现在起迎头追赶,一分一秒也耽误不得,此乃民族兴衰,林平自不会轻易放弃。
只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
一群西夷,成天从宫中进进出出的,朝中那些人又不是瞎子。
皇帝贼心不死,仍旧热衷于那蛮夷之学,这些一众清流夫子很是愤怒。
一群人又开始不间断的上书。
但是,这次劝谏的人,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级别上,都不如前几日那般势大。
内阁与各部头头脑脑,此次都选择了装聋作哑。
反正这内书堂,自宣宗设立起,历来教授的都是太监。
让粗鄙不堪的蛮夷,去教授猪狗不如的阉人,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皇帝已经让步过一次了,没必要非得把他逼到底。
自登基大典之后,林平就没有再召开过朝会了。
万幸的是,他现在还会亲自处理奏折,过个一段时间,多则十余日,少则五六日,还会将内阁或者军机处那三人叫进宫中去,问一问最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商议一些事关社稷安危的要事。
现在要是紧抓着西夷的事情不放,万一把小皇帝给逼急眼了,也开始学他那些不成器的祖宗,直接撂挑子摆烂怎么办。
所以啊,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都得留有余地。
当然,皇帝若是敢将太监之外的人塞进内书堂去,那就另当别论了。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皇太子凌己更新,七十三章:授学风波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