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北魏一项很奇葩的制度——子贵母死。
听着是不是觉得很扯?
倒不是说后宫嫔妃生下皇子就会被赐死,毕竟这么奇葩的规定,那皇宫不得变成洪水猛兽啊,虽然也没差多少。
意思是只要皇子被立为储君,当娘的就先去见祖宗,理由也很直接,就是怕外戚专权、干涉朝政。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啊,真要防止外戚专权,你杀个太后应该不太够吧?】
很多太子舅舅、皇帝舅舅立刻察觉到杀意,这是什么意思?
本来就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有这种好不容易外甥当上储君就要先被灭的潜在危险?
许多皇帝听了也无语,虽然防外戚专权,但也不必这么个搞法,最后真进宫都成为家族的催命刀了。
【而且啊,说来说去,不应该是叔叔伯伯、同姓兄弟更加能篡位嘛,真要防范于未然,先把自家这一族的男人诛了不更加保险啊。
毕竟,就舅舅而言,也就是做到长孙无忌这头了,最后被皇帝外甥收拾了。
但叔叔的话,咱们judy就是天花板了,哪个的危险性更高,可见一斑。】
长孙无忌板着一张脸,什么话都不想说。
朱棣毫无畏惧,反正他不需要面对他爹的铁掌威胁。
皇室的宗亲:求你住嘴吧,天幕,真想要把我们都一锅端了啊?
【对于北魏这项制度的确立也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是北魏的史书简直是被编成一坨狗屎,但主流学者还是认为乃道武帝拓跋珪创立的。
至于灵感嘛,我们都觉得他是从刘·大猪蹄子·彻身上学习而来的,这个子贵母死的操作是不是稍微有点熟悉?
刘弗陵他妈当初不就是被刘彻一连招带走了嘛。】
刘彻:万万没想到,这种屎盆子都能扣他脑袋上。
虽然他在女色是没心没肺,但还不至于到子贵母死的地步。
只不过,细细想想,当过太子的后妃似乎是都死了啊?
【北魏的皇室从拓跋珪到宣武帝元恪下令废止,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这项制度,可偏生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这四百年混乱时间里,偏生就是北魏出了有名的太后专权。
其中更是有大名鼎鼎的冯太后,那无论是史书上的名声,还是后世的名声,那都是顶顶好啊。
怪讽刺的。】
可不是嘛,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偏生就北魏有太后专权,评价还不低,这不是小丑嘛。
【北魏的历史研究在拓跋焘之前很难研究,因为三朝重臣崔浩编史时候太老实,或者说人家就是想要将历史如实记载下来,结果就是北魏皇室那点子不堪的事情全部被记载下来,引发了大规模的文字狱,哪怕是世家都有好几个被杀得干干净净。
说实话,欲盖弥彰的啊,我们就很好奇,到底是有多不堪,才能叫北魏的皇室大开杀戒,本来都没人关注南北朝那点子事,在这般欲盖弥彰之下,反而引发我们很多好奇心。
毕竟汉朝皇帝已经有够荤素不忌,北魏皇室到底是有多黑、有多脏,才能不惜对着世家动手,也要掩盖史实啊?】
还真别说,他们也好奇起来。
写了些什么啊?
如果只是普通的皇室记载,没必要这么忌讳吧?
到底是什么难以启齿的内容啊?
一群人抓心挠腮的,离得近的还忍不住找人搜集搜集,看看能不能找到记载。
【改改改,都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名声没好,倒是叫我们后代想要研究研究北魏都没得史书读,读起来的有效信息真的是太少了。
拓跋珪将儿子拓跋嗣的生母刘氏赐死后,父子俩还谈了一番心,然后拓跋嗣逃亡。
而史书上的记载呢,除了刘氏死亡和拓跋嗣逃亡是客观事实之外,其它都是拓跋嗣单方面的言辞。
毕竟如果在北魏子贵母死的话,拓跋珪要杀的妃子还真不止一个,还想要杀另一个儿子拓跋绍的母妃贺氏,但不同的是,后者母子俩成功反杀拓跋珪。
你看,这就是隐患吧,只许你杀人家当娘的,就没想过人家当娘的要杀你吗?
又不是真的傻呵呵在那等着你杀,整个后宫都成为狼人杀了。】
好家伙,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发展。
百姓们则是好奇,如果真是要立太子的话,那到底是要立谁啊?
那个拓跋嗣为什么要逃亡啊?
真伤心的话,你娘死都死了,再跑还没了太子之位很亏啊。
【其实啊,拓跋珪这个人可能是有点疯病在身,常年服用寒食散,还能活到晚年也是不容易,这种玩意在那会儿就是醉生梦死的选择,沉浸在虚妄世界,但架不住它有毒啊。
说拓跋珪有点疯还真不是污蔑他,他弟弟拓跋遵为了北魏那是立下很多战功啊,仅仅因为失礼就被他赐死;
王公重臣穿得衣服艳丽点,赐死;说话稍微怠慢点,赐死;
有个大臣喜欢读经史,这没什么问题吧,但在拓跋珪眼里,那就是出使一趟大秦被同化了,连同弟弟两人都被拓跋珪赐死:
……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理由,没有他找不到的。
我曾经怀疑过,是不是这些人有不臣之心,所以拓跋珪在那装疯,但最后发现,他就是真疯。】
好家伙,这都是什么奇奇怪怪赐死的理由?
衣服穿艳丽点还能极尽全力的找个找补的理由——刺了他的眼。
后面那位喜欢读经史的大人实在是叫人摸不着头脑,这不是好事吗》
难道当皇帝的还不许大臣读点经史子集呢?
难怪天幕说他有疯病,不然没法解释啊。
【拓跋珪的疯病越来越严重,甚至是将为自己抬撵的人当作刺客,经常毫无理由的直接把人宰了,最严重的一次一次性杀了十几人,谁能想到,就规规矩矩给他抬个撵还能要命呢?
所以,拓跋嗣、拓跋绍两位皇帝的生母被赐死这件事,可能真的和立太子没什么关系,毕竟拓跋珪的精神状态太令人堪忧了。】
说起来很行得通,可能就是皇帝发疯想要杀人了。
【拓跋绍杀父但并没有完全控制朝廷,说白了朝臣们不支持他。
因为拓跋珪是晚年发疯的话,那么拓跋绍就是纯粹的恶种,十几岁的年纪就敢剖孕妇,朝臣们可不想再来个加强版的疯皇帝。
所以在拓跋嗣打着讨伐弑君凶手的名号时,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顺利的登上皇位。
其实到这里都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咱们很多老祖宗啊,登上皇位后就想要将这个过程“合理化”、“完美化”。
拓跋嗣就仿照刘弗陵的遭遇,说他爹杀他娘就是因为想立他为太子,很高明的说法,但咱们不知道真实内容是什么啊,因为编史书的已经都被打包到地下去了。
但讽刺的是,拓跋嗣肯定是要借用子贵母死来合理化自己的登基,可偏偏每一种记载,最后都是拓跋嗣最后想要传位的人是拓跋绍。
毕竟拓跋绍弑君的理由是拓跋珪要杀他母妃啊,相当于就是要立他为太子嘛。
啧啧…给兄弟做了嫁衣。】
还真是挺意想不到的发展。
皇帝们也意识到,他们真的将史书改了一些的话,真是挺没逻辑的。
只要逻辑不对,按照后世人那闲的没事干逐字逐句分析的架势,很容易就被揪出来,还衍生出其它种种莫名的猜测,若这样的话,真不如一开始就老老实实记载。
反正后世人的接受度挺高,只要皇帝的本职工作做得好,他们好像真不在意那点子事。
【很显然,北魏这个子贵母死的说法站不住脚,尤其是后面拓跋嗣的太子生母虽然也死了,但被牵扯进宫廷那些事,真要把这个联系起来,太牵强了。壹趣妏敩
但命运啊,就是这么巧合,连续两任储君的生母都死于非命,导致接下来第一位真正因为子贵母死说法去世的受害者出现了。
文成帝拓跋濬继位的时候,他母亲都还活着,但偏偏不久后就离奇死去。
下一个就更加标准和规范化了,献文帝拓跋弘被立为储君后,生母直接被赐死。
不觉得这个法子很奇妙吗?
虽然都说子贵母死是为了避免太后专权,但恰恰是这种做法,反而方便了当朝太后巩固自己的权力,排除后来的争夺者。
毕竟,子贵母死,死的是储君的母妃,都不一定是皇后,但储君晋升成功后成为皇帝,母亲则是跟着变成太后,对于前一任太后确实是一种挑战。】sxynkj.ċöm
还真是啊,执政太后肯定不希望来一个未来皇帝的生母和自己抢权力。
本来说是为了避免太后专权,最后成为当权太后排除竞争者的工具。
若是光听“子贵母死”这四个字,谁能想到后面这些呢?
【但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这么多东西,北魏皇室许多人只知道生了儿子被立为储君,自己就得死翘翘,生儿子居然成为一个高危事件。
总结下北魏这些皇帝和子贵母死的关系,既然传言从拓跋珪开始,那就从他开始盘点。
拓跋珪的母亲是因为儿子和母族争斗严重,加上小儿子长期为质子,心情抑郁而死,和子贵母死无关;
拓跋嗣之母是子贵母死的第一桩疑似案例;
拓跋焘之母杜氏,她死后两年拓跋焘才被立为太子,这个就很难和子贵母死扯上关系;
拓跋晃的之母在生下他当年就死亡,应该是和生育有关,在她死后四年才被立为太子,这就更加扯不上关系了;
拓跋濬的母妃有明确被朝臣逼死的记录,这和常太后专权有关系,为子贵母死的疑似案例二;
后面基本上就是比较符合子贵母死行为模式,但基本上都是和当权太后排除竞争者有关系。
说到底,什么子贵母死,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
需要的时候就赐死,不需要的时候,后面孝明帝元诩的母妃不但没被赐死,还当了实权太后。
一切都是政治斗争。】
还以为是真的有这么丧心病狂的制度,搞半天还是排除异己的做法。
百姓只觉得皇家瞧着可真是可怕,能搞出这么多东西来,明明目的都不纯,偏偏还能说出许多大义凛然的话。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林书嬴政更新,第356章 子贵母死?反而太后专权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