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战役: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这是波兰民族大祸临头的第一个不祥征兆。而此时的波兰,国家命运掌握在一群目光短浅、头脑僵化、冥顽不灵的“上校”们手中。
他们使波兰在错综复杂的欧洲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当德国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时,鼠目寸光的波兰政府竟趁火打劫,企图趁机参与瓜分,殊不知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等到德国正式提出收回但泽(格但斯克)时,这些“上校”们方才如梦初醒,而此时占领捷克的德军已从北、西、南将波兰包围了。
德军投入62个师160万人,波兰为反抗侵略共约100万人。由于将领指挥能力低下,在战役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部署尚未完成。
与此同时,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23日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协议,波兰的统治者们在春秋大梦中就已经注定了败亡的命运。
1939年8月31日夜晚,希特勒密令一群身着波兰军装的德军党卫队,闯进德国边境城市格莱维茨的广播大楼,在播音器前开了几枪后,用波兰语广播了一篇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声称“波兰对德开战的时候到了”。
接着又枪毙了一些身着波兰军服的刑事犯,制造了德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的“现场”。
演完贼喊捉贼的大戏后,希特勒便在广播里声称:“德国已遭波兰入侵,德军已开始自卫反击,从现在起,我们将以炸弹回击炸弹。”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彻底露出他狰狞的面目,也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人类惨剧,让亿万人血流成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1939年9月1日凌晨4:45分,从德国本土起飞的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攻击目标集中在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
仅仅几分钟,波兰人便第一次痛苦地品尝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空中轰炸。与此同时,德波边境上万炮齐发,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
大约一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
波军猝不及防,500架一线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快速从几个主要地段撕破了波军防线。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反观波兰方面,将领们一向轻视防御,所以不肯花气力去构筑工事,他们宁愿依赖反击。尽管缺乏机械,但他们仍然深信自己的军队能够有效地执行反攻任务,愚蠢的波兰上校们把自己和国家都带入了苦难的深渊。
机械化入侵者毫无困难就可以找到奇兵突进的前路,而波兰人的反击大都被轻松击破,因为深入的德军不断威胁他们的后方,使他们感到腹背受敌而无法立足。
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亡150人,伤700人。
雪上加霜,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
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与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会师。
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波兰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场战役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至此,波兰历史上最为黑暗、悲惨的时期到来了!
在NC统治区,厄运与死亡降临到无数的犹太人、知识分子、教士、贵族和抵抗人士的头上。在苏军占领区,几十万战俘被押往苏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永远消失在“卡廷”森林……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对波兰而言,这句格言再贴切不过了。从战略角度而言,波兰的重建是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苏两个强邻暂时削弱之际完成的。
它向西、向东扩张了很大一部分领土,而这些领土虽在历史上曾属于自己,但德、苏亦认为这些领土自古以来也曾属于自己,追根溯源的话,这是个谁也说不清楚的事。
所以,当德苏两国统治者认为波兰人夺取了他们的领土后,波兰应时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密切注视两个强邻的政治和军事动态。
最初,波兰领导人在政治外交上意识到这些,开始奉行联德制苏的外交方针。但波兰人的外交政策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后来,当认清德国已成为头号敌人时,应迅速调整其外交政策,与苏联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德国。然而,波兰人并没有这样做。
波兰人过分自信,缺乏远见,既不知彼,也不知己,转而把宝押在英、法两国身上。以为西线可以牵制绝大部分德军兵力,而自己的军事力量足以同德军周旋到底,甚至还以为可以攻入德国本土。
而法国甘末林将军的愚蠢无能和法军在西线的糟糕表现,百分之百地说明波兰人又一次押错了宝。波兰人轻信了英、法两国的空头支票,而不考虑同苏联结盟。
讲一下波兰人不知道的秘密:亨利•坦迪1891年8月30日生于英国沃里克郡利明顿。1914年10月,坦迪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8月28日,在夺占法国马尔宽渡口的激战中,坦迪的英勇表现又为他赢得了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突然,战壕中的坦迪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德军伤兵。这个一瘸一拐走出阵地的德军士兵也看到了不远处坦迪的枪口正死死地指着他。
“我当时的确瞄准了,但我从来不射杀伤兵,”坦迪日后回忆起当时戏剧性的一刻,“我让他走掉了。”这个年轻的德国伤兵略略点了点头,然后就慢慢走远了。
历史在这一刻忽然转向了。
因为这个伤兵,他的名字,就是令后来包括坦迪在内的所有欧洲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阿道夫。希特勒!
遗憾的是,元首没有记住坦迪的不杀之恩,统帅残酷无情的德国战车,差点让英国亡国。
小品的是:英王家族有日耳曼贵族血统,亲德也属正常,就这么简单。从乔治一世起,都是保持着迎娶德国公主做皇后的习俗。
二战初期,英国碰巧出了一位希特勒的“铁杆粉丝”国王——爱德华八世,他连英法联军军事机密都可以送给德国。
由于爱德华八世鲜明的亲纳粹立场,英国政府不得不在欧洲战云密布之时找茬炒了这位国王的鱿鱼。壹趣妏敩
二战初期英国的绥靖政策,还有英法联军的“西线无战事”,是否就不奇怪了?
由于波军统帅部对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缺乏清楚的认识,因而直接导致战役指挥的重大错误,他们把主力沿漫长的边境靠近部署。
但在战略态势上,德军已三面包围波兰西部地区,此时的波兰西部就像一块已悬在德国张开的大嘴中的肉,波军统帅部还如梦游一般把主力部队往里面送,结果让德军轻而易举地分割合围,聚而歼之。
这又验证了一条军事经验:弱小的一方若想守住一切地区,势必一败涂地。
从军事史角度,波兰会战是机械化战争思想的首次实践,也是对古德里安军事改革后的德国机械化部队的第一次考验。
在坦克集群和战术空军集中轰炸支援下,从防线的一点或数点上实施突破,在扩大突破口之后,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紧随坦克部队之后,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随后,扫荡其后方指挥中心和交通要点,在达到一定深度后旋转迂回,会同正面步兵集团合围歼灭陷入包围之敌。
其间,空军集团又对敌前方后方实施持续不断的轰炸,使对方战斗意志瘫痪,造成心理和士气的崩溃。
波兰士兵虽然英勇作战,但在这种崭新的机械化立体作战方式面前,终究难免土崩瓦解。
德军进攻如此顺利连希特勒都感到吃惊。
而作为主要指挥者和现代装甲作战理论的奠基人——古德里安也因为在波兰战役中不同寻常的表现而一战成名,双手沾满波兰人民鲜血的“闪击英雄”从此诞生。
雄霸战争近千年的骑兵也因为神勇的波兰骑兵用马刀挥砍德军坦克,招致碾压、屠杀而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独有偶,我也来讲述一下和波兰人鄙视防御相反的另一个国家,过分迷恋要塞,军事思想僵化的杯具国家——法国。”
少校言毕,我经过允许后沉重地叙述:“马奇诺防线(maginotline)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构筑的筑垒体系。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防线主体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因为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
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会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一、普法战争后遗症——“大规模进攻”理论的惨败。
有人说,法兰西民族自从拿破仑之后就再未出过一个军事奇才。普法战争的惨败,在背上沉重的民族耻辱十字架后,法国人一心想复仇,将“大规模进攻”理念奉为经典的军事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不但轻视野战炮兵的火力掩护,还迂腐地认为:步兵在德军机枪和大炮的打击下跑步前进都是对军人荣耀的一种侮辱。
在付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生命代价后,法国人终于逐渐务实,摒弃了那些可笑的理念。最终,在盟友的帮助下艰难地打败了宿敌德国。
二、军事领导层的短视——缺乏军事理论创新及新武器作用的弱化。
当时法军高层分成两派。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福煦元帅,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德国一旦再次威胁法国,法国应该立刻发起一场跨过莱茵河的进攻。
另一派则宣称,上次大战特别是凡尔登会战的经验证明了坚固的永备防御工事和要塞的优越性,他们认为法国最好能有一系列要塞构成的战略防线抵御入侵,直到盟国提供援助,以联合封锁来扼杀德国。
法国选择了后者,结果使自己走上亡国之路。这也再一次说明,将自己国家的安全交给别人是靠不住的,是荒唐可笑的。
法军领导层的短视还体现在对新式武器的使用上。
比如法国将领固执地认为飞机的作用就是给炮兵指示目标,而坦克的活动范围必须圈定在己方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进攻只能在炮兵完全摧毁敌方防御之后才能由步兵发起,坦克必须掩护进攻的步兵。
三、完全防御军事思想形成的基础——法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一战结束后,法国这个名义上的战胜国也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军队伤亡超过600万人,北部省份被战争摧毁,国家背上沉重的战争债务,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残酷的一战令普通法国人渴望和平稳定生活,既然国耻已雪,不愿再战,在“过和平日子”思想的驱使下,消极防御的思想也在军队中蔓延开来。
在入侵法国时,古德里安把闪电战真正变成了事实。他不断违抗上级命令,带领他的部队和坦克尽可能地向前推进,大大超过预期的目标。
破坏了法军的通信,把法国参谋部人员变为战俘,而这些人一直认为德军会停在西部的马斯河附近,没有得到命令前是不会行动的。
当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时,他已经深深地插入了法国,切断了马其诺防线。”
我的讲述结束,作战室里气氛突然凝重起来,寂寂无声。
“讲几个笑话吧,免得大家打瞌睡!”雷电少校一看纯粹的军事探讨,业余军迷不会长久兴奋,赶紧转移话题:
“1、希特勒来到一个精神病院视察。他问一个病人是否知道他是谁?病人摇摇头。于是,希特勒大声宣布:我是阿道夫。希特勒,你们的领袖。我的力量之大,可以与上帝相比!
病人们微笑着,同情地望着他。其中一个人拍拍希特勒的肩膀说:是啊,是啊,我们开始得病时,也像你这个样子。
2、德国人扩军时的吹牛:如果天空黑沉沉的一片表明什么?回答:那是空中的飞机,多到连小鸟也不得不在地上走。
3、1945年的时候,英国不断对德国进行轰炸,希特勒召集空军司令戈林,宣传部长戈培尔,粮食部长贝克举行会议。
希特勒问戈培尔:我们的士气还能保持几年?戈培尔:两年,我的元首!希特勒又问戈林:我们的弹药可以保持多久?戈林:3年,我的元首!
最后希特勒问贝克:我们的粮食还能坚持多久?贝克赶紧说:5年,我的元首!希特勒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打下去。这时候贝克弱弱地说:我指的是我们4个……”
“哈哈哈!”作战室里一片欢乐的海洋!读者大大,您们悄悄地没笑吗?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高贵与尊严更新,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