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其他小说 > 穿越知否混日子 > 第四十六章 小局与大局
  “刘头,今天发军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壹趣妏敩

  秦州军营,一大早将官们各自点卯,并要求通知休假的军士中午的时候务必到场,除了安排执勤守备的军队,其余人等,若无火烧眉毛的事情,都要求在军营里待着,点完卯之后,吃完中饭,各自在营房里待着,等待新上任包都统的号令去校场集合。

  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七八的少年军士望着自家都头,小心翼翼的问着今天是不是要发军饷了,他可是听别的老兵说,今天蜀县侯就要来军营巡查,军中传言,今天他会补齐已经欠发三个月的军饷。

  “是啊刘头,我们也不奢望这次能发全响,和之前一样,半响就成。”

  虽说禁军卫士一月饷银一贯钱,但实际上除了汴京禁军有数的几只部队,其余禁军,基本上都是发半响,只有在战时的时候,才会发全响,也不单单是西北这样,西军虽然比不上河东军,但饷银却和河东军差不到哪去。

  西军欠缺的,只是马匹,军械,以及后勤保障这一块,当然,军饷发放及时性上,也比不上河东军,西军将士们已经习惯了,谁叫大宋最大的威胁是北辽呢。

  那个姓刘的都头在少年军士的头上狠狠的拍了一下,狠狠的瞪了下一起跟着起哄的老兵,才把少年兵拉到一旁小声说道。

  “亏你还姓全,我告诉你,蜀县侯爷是咱们家的亲戚,更不用说他和二公子还是结义兄弟,比二太太认识的还早,别人不撑他,我们必须得撑他,你在这里添什么乱,既然侯爷说发,那就一定会发,你们家三叔公不是说了吗,侯爷有的是钱,他这次来西北,是为了把自家爵位转为世爵的,相比于这个,三个月军饷算什么,又不是让他承担咱们今后所有的军饷。”

  刘都头不姓全,但却是全家庄子上出来的,当然也自认为是全家人,而少年军士,却是正儿八经的全氏族人,他口中的三叔公,实际上不过是个三十岁的营指挥,只不过辈分大了些,全家在西北能成为地头蛇,压着老牌军阀出身的折家,新贵种家成为除汴京勋贵外的第一将门,除了靠姻亲,故旧之外,就是因为雄武军中至少三个营指挥,一个都指挥使,大量的都头和什长都是姓全的,或者是全家庄户出身。sxynkj.ċöm

  也正是靠着这些实力,即便当年全武不过是个五品将官,作为全氏一族的领头羊,折家和种家也不得不低全家半头,种家刚刚露头,在军中势力还没那么大,折家一直被大宋皇家防备,以免出现第二个李元昊,不像是全家,除了雄武军,秦风路其他军队中,也有全家的人,只不过没雄武军这么严重,几乎被人差点称为全家军了。

  类似这样的刘头和全姓少年的对话,在军营中比比,不同的是,大部分营房内和这个还是有区别的,比如离这个营房不远处,一个二十出头的将官正在给自己的嫡系属下训话。

  “一个个招子都放亮一点,一会无论盛侯给咱补了多少军饷,都不许闹事,不仅如此,还要盯着不叫别人闹事,咱们家都指挥使说了,蜀县侯是英国公府的姑爷,和咱们东平侯府是自己人,不是朝中派来夺权的,自己人当然要帮着自己人。”

  这个都指挥使不是别人,乃是东平侯嫡三子董平,虽然他是侯府嫡子,但并不会因为他的身份,就直接把他提到包雄那个位子上,军中是信奉强者的地方,东平侯除了长子上过战场外,嫡次子和嫡三子,尚未经过大战,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成为领导两千多号人的都指挥使,已经是占了自家侯爵将门的便宜了。

  雄武军之所以没被成为全家军,就是因为雄武军中,还有这汴京勋贵势力的缘故,其余各地军方也差不多,现在能被成为一姓之军的,也就只有府州的折家军了,折家上百年将门,太祖还未立国的时候就是府州地头蛇,自然不同于其他军队,这也是折家军被皇家忌惮的缘故,府州说是大宋的,不如说是折家的,州内文武皆是折家人担任,相当于国中之国,不过也因为此事,折家的势力几乎被禁锢在府州周边,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会被称为西北第一将门的缘故。

  而种家的重心在延州,青城涧已经破败,种世衡已经过世,种家第二代不像原时空那么战功赫赫,孙辈还不能独挡一面,所以现在还没有种家军的叫法。

  当然,这是除去汴京勋贵之外的说法,汴京西北系武勋虽然不在西北,但西北各家都有自己的势力所在,或是族人担任将官,或是门生故旧,又或者是姻亲,各有各的办法。

  像东平侯府这样,直接把嫡三子派过来的,仅此一家,其余家族,基本上嫡系还是混殿前司的,旁支族人才会派到西北稳固军权。

  “老牛,你说蜀县侯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巡视军营,哪有大中午的巡视的,你看看这校场之旁,来了那么些商贾是干嘛的,咱们两个人都是从别地调过来的,不比他们几个,要不是提前投靠,要不就是蜀县侯姻亲,就连董统制,也同样是勋贵一脉,等下可说好了,安抚使大人要是不能一视同仁,咱们可得站在一起。”

  校场之旁,一个四十岁的将领正盯着校场之旁忙碌的商贾们,突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扭头一看,正是和自己平级的另一个黄姓统制,牛统制笑了笑。

  “老牛是个粗人,不知道黄统制说的是什么意思,都是大宋的兵,当初全帅在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区别对待啊,安抚使大人初来乍到,除了一起来的一营兵马是他的嫡系,其余的人不都一样吗,包括你和我,都是大人的手下,大人为什么会不一视同仁。”

  那个姓黄的听他这么说,犹自不死心的说道。

  “你是不是傻,秦州府库要是有钱,全大人早就请响了,能等到现在,我可是听说了,安抚使并没有要求各州知州加征粮饷,就算是要发响,肯定是紧着骑兵和左右两军几个本地兵来,你的前军和我的后军,一个是番军,一个是客军,咱们两军无家眷要养活,搞不好这次要吃亏。”

  牛姓都统不耐烦的问道。

  “就算如此,大人这样安排也没错啊,去年旱灾,秦州粮食歉收,但牧场没有受到影响,我麾下大部分都是番军,家眷那边暂时不缺这几个月粮饷,你的客军更不同了,家中并未遭灾,也没那么紧迫。骑兵除了那两百番兵之外,和其余两军一样,家眷都等着拿钱回去救急,咱们等一等又有何妨。”

  黄姓都统看着牛都统油盐不进,觉得也没啥意思,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话,便说自己还有其他事情,离开校场而去。

  牛都统狠狠的在地上啐了一口,看着黄姓同僚离去的背影,骂骂咧咧的自言自语道。

  “还想拿我老牛当枪使,全大人生前就想办你,还没来得及就去了,还想使银子当雄武军的家,这是妄想,真叫你当了这个家,雄武军就完了,别以为老牛不知道,之前就是你传的谣言,说大人在麾下州府要加征粮饷。”

  说完,牛都统就继续望着校场一旁忙碌的商贾,好像一点事情也没发生一样。

  军中的小动作盛长槐并不知晓,他这会正和王韶在知州衙门谈话。

  “大人,李通判那人没什么坏心眼,他自己就是西北人,当然知道马匹对西军的重要性,他只是没其他办法了,您这次没把粮饷带过来,他也是帮您分忧而已。”

  盛长槐笑了笑,他对李通判到没有其他看法,只不过觉得被人小瞧了而已,还真以为他上了转运使大当,没把前三个月欠发的粮饷要过来。

  其实之前全武已经到转运使司请响了,若是全武不去世,欠发的粮饷也该到位了,转运使钱大人又不是傻子,不给军队发响,真的等军中哗变,他就等着被撤职查办吧,之前也不是故意拖欠,确实是朝中的银子还没到位。

  整个西北,无论是秦风路,还是永兴军路,都没办法自给自足,没有朝中支持,两路都无法支持下去,今年朝中缺钱,该给的银子迟迟不到,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盛长槐和他一番交谈,安抚使司的建立,实际上是将他手下五州一县划分给了盛长槐管辖,他也就剩下了监察之责和财权,除了军粮和部分军械,比如军饷,比如建造坞堡,盛长槐更倾向于用五州一县赋税自给自足,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盛长槐不惜放弃了即将到手的三个月军饷,即便是只有六成。

  钱宣也乐的脱手,在他看来,少了这几个边州的支出,朝中给的银子,他可以做的事情多了,比如修路搭桥,比如建造学府,这才是他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至于收复河煌,他并不怎么看好,虽然少了五州一县赋税,在他看来,自己是赚了,更不用说盛长槐答应该上交的马匹不仅不少,而且增加的一百,每年上交给自己四百匹军马,这也是政绩。

  至于之前的军饷,他就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盛长槐答应了下来,那自然就顺势定了下来。

  “子纯兄,不是我大意,而是故意为之,我且问你,安抚使司和转运使司差什么,差的不就是财权吗,钱大人虽然没说,但我心知肚明,他是韩章韩大相公的人。不同于太子倾向于开拓河煌,官家和韩大相公心里,想趁着北朝国主年幼,朝中内斗不止,趁机拿下燕云,我要是不争取财权,咱们这边收益再多,都会被投入河东,难道真要等太子登基之后,再行开拓河煌吗。”

  之前说过了,那一次皇考之争,对于大宋的影响是深远的。

  官家失去了公信力,对朝堂的控制一落千丈,他自然要想着重振雄风,无论哪朝哪代,帝王权柄的最高峰,莫过于开疆扩土。之前虽然盛长槐通过英国公向太子献出了《平戎策》,并添加了一些加快收服河煌速度的经济手段。

  但是在官家看来,太慢了,而且,仅仅一个河煌,对于现在的大宋而言,不过是鸡肋,灭掉西夏还差不多。而北辽国主年幼,后族和皇族之间无休止的内斗,正是收回燕云十三州的大好良机。

  北辽的政治结构与大宋不同,后族萧姓虽为两支,但经过多年联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争斗,有联合,皇族虽然只是一只,但皇族内部也不见得有多团结,加上两边支持的部族,倒也是势均力敌。

  北朝国主即将亲政,可以预见的是,和之前几次一样,后戚和皇族的争斗会进入白热化,辽国前一任皇帝大杀后族,两边可以说已经有了血海深仇,再加上现在的皇后还未孕育皇子,太后和小皇帝又非亲生,更有传言说是皇族想要在小皇帝亲政之后废后。

  韩章韩大相公军事战略马马虎虎,朝中内斗可是觉得没人比自己更在行,和官家基本上一拍即合,雄心勃勃的想要在他们两个手上收复燕云。

  所以现在的大宋的现状是,帝后之争以太后的退让结束,下一步可能就是太子和官家的理念之争,至于会发展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准。

  不同于之前太后和官家的争斗,盛长槐基本上不参与,这次西进和北伐的战略上,盛长槐是坚定不移的站在太子这边,不光是因为《平戎策》是他所献。

  最大的原因是这个战略前世已经经过证实是确实可行且成功了的。而且,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道理,已经在文化上逐渐汉化的辽国勋贵岂能看不明白这些。

  一旦大宋漏出想要收复燕云的想法,恐怕辽国的后族和皇族会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没有燕云,大宋没有防御游牧民族的屏障,失去演员,辽国可是会退化到老祖先的荒蛮时代,说个不好听的,对于燕云,辽国比大宋的执念更大。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知否混日子更新,第四十六章 小局与大局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