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朝会,臣认为动辄让数百甚至上千人于大清早就来上早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以臣之见,朝会只需内阁,各部尚书侍郎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其他一些必要之大臣就可以了,时间也不用太早,辰巳之交(九点)即可。”
李子明谈及改革朝会的建议还是很容易就获得了大臣们的认可:
大明朝的早朝对于官员和皇帝都是折磨: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他们于朝会之上根本没资格发言,大明又没有什么正式的表决机制,这些官员去参加朝会完全是浪费时间。
对于皇帝来说,朝会之际面对数百号甚至上千号官员,听他们七嘴八舌接收了一堆无用信息也很难作出什么有效决策,因此大幅缩小朝会人数对于皇帝和大臣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见没有人反对,李子明继续说道,“当然,重臣们参加的朝会时常会,每月初一会举行大朝会,大朝会是和以前的朝会一样,人人都可参加的。”
顿了顿,李子明说道,“这就是关于朝会的改革,诸位大臣,你们可有异议?没有异议的话从新的朝会制度明日将正式施行。”
朱慈烺有些紧张地看着群臣,要是没有人有异议的话他这个皇帝不就成了摆设的吗?
“应该会有一两个忠臣出来异议的吧?”朱慈烺这样想着,然后他失望地看到一众大臣们说道,
“辽国公深谋远虑,所言极确极明,我等并无异议。”
李子明看向朱慈烺,朱慈烺只好无奈地表示,“辽国公言之有理,准奏。”
朝会改革的通过之后,李子明接着提出了都察院改革制度:
“都察院诸位御史言官,以后皆不得以内外官员在朝会上的建言而弹劾,也不能因为官员的奏章所言不当而问罪,都察院以后专管官员吏治即可。”
李子明提出的都察院改革立刻让一众御史们哗然,原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李自成进北京时自尽殉国,如今的左都御史是李士淳,李士淳听到李子明要求御史言官不得再以官员的建言和奏章内容弹劾官员之时,便不满地说道,
“辽国公,依据太祖皇帝传下来的制度,科道官员有纠举弹劾、辩明冤枉、风闻言事之责,肃整朝会风纪也是科道官员的职责所在,辽国公之言,与废除都察院有何区别?”
李子明说道,“李先生你这话就不对了,朝会与奏章皆是献言之举,既然是献言,在场诸人谁敢称自己是圣人?李先生你认为你自己是圣人吗?”
李士淳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圣人,他硬着头皮说道,“辽国公这是何意?”
李子明接着说道,“既然大家都不是圣人,那么就一定有说错话的时候,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若是还向以前那样风闻奏事的话,谁敢建言?”www.sxynkj.ċöm
李士淳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李子明打断了他的话头,说道,“李先生,实际上我觉得都察院管的太多了,不客气的说,如今大明,官场,科场,军营,府库,刑狱,水利,城防,乃至外藩往来,你们都察院哪样没插一脚?我不客气地问一句,你们都察院真的管得过来吗?”
李子明一番话说完一众官员们都不自觉地点点头,是的,御史言官们管的确实太多了,官员们对此深有体会。壹趣妏敩
李士淳无话可说,李子明接着对皇帝说道,“所以臣认为,都察院应该只负责一项任务,那就是查纠官员不法贪污,整肃吏治。”
大明的部门互相交织的职能太多,这也是皇权体制下皇帝为了制衡的设计,但这种做法于国家治理相当有害:
多个部门职能相互交织导致权责不明,有好处一拥而上,没好处互相推诿,更别提因此催生了大量空耗大明财政的无效岗位和随之而来的贪污腐败。
所以李子明决定将大明的部门职能专业化,都察院就去做后世纪委和反贪局的工作,而锦衣卫作为情报部门就专心搞情报不再去搞官员:
天可怜见到了明末威名赫赫的锦衣卫在情报工作方面居然能被我大清完爆,因此李子明准备把自己的情报部和锦衣卫结合,打造新地,专门的情报部门。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零陵上将邢道荣更新,第203章 朝会及都察院改革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