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武朝风云志 > 一二零 武技改良
  ……

  七月初一,未央宫……

  “山人上衫义隆携胞弟上山义俊,见过大汉皇帝陛下!”

  “上衫阁下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

  “多谢陛下!”

  上衫义隆和上衫义俊谢过后,在刘策左侧殿前坐下。

  刘策直接开门见山:“上衫阁下,你的来意朕已经清楚,不知上衫阁下需要朕如何支持你?”

  上衫义隆回道:“陛下,余如今已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瀛州大名达成协议,迎回女王回归京都,

  但我方军势与岛津家族差距太大,且余下各处大名麾下士兵没有足够的武备,想向大汉朝廷再购置一批军械,

  还望陛下能恩准,余感激不尽。”

  刘策笑了笑:“那敢问上衫阁下,需要多少军械?”

  上衫义隆立马从怀中摸出一份详细清单,伺候在刘策边上的王孝禹立马将他呈到他边上。壹趣妏敩

  刘策大开粗略一扫,旋即一笑:“上衫阁下的军械要的有些多啊,铁甲五千副,皮甲两万副,长矛三万杆,

  配套强弓四千张,投石车二百辆,投石机二十座,弩车一百五十辆,环首刀一万把,戚刀八千把,汉盾两千副,

  还有若干钝器军械,阁下要的军械可真多啊……”

  上衫义隆闻言,立马回道:“请陛下成全,我长州联军在兵力上与占据京都的岛津、毛利等势力已经处于劣势,

  想要夺取京都,只能依仗士兵的武备,不然根本无法顺利迎接女王回到京都继承大统。”

  刘策:“你的要求,朕都可以满足,只是这戚刀,朕暂时没有对外出售的打算,还请上衫阁下换点其他的。”

  戚刀是刘策仿造于前世历史上戚家军中武备,曾是抗倭利器,虽然现在不处于同个时代,但要将这戚刀出售给东瀛人,在心理上还是很抵触的。

  上衫义隆想了想,只能说道:“可惜了,这戚刀是余所见步兵近战中,少有破甲精良制器,

  不过既然陛下说了,余也不为难陛下,还请陛下将这八千戚刀换成五百战马如何?”

  “可以!”刘策回答的很干脆,“朕会命远东兵工厂早日备齐你所需军械,最迟三个月,你可以都带回去装备你的军队,

  只是,不知如此大一批军械,上衫阁下的船队装的下么?”

  上衫义隆:“这也是余来见陛下的第二个请求,余斗胆,请陛下能出兵瀛州,若有陛下的汉军相助,瀛州之战必定万无一失!”

  这话正合刘策心意,只是表面工作还得做一下:“上衫阁下,这怕是不妥吧?朕无心插手贵国内政,出兵一事事关重大,朕不能答应你这个请求。”

  上衫义隆闻言,立马起身站到大殿中央,然后恭敬地跪在明亮的地板上:“陛下,上衫义隆真诚的请求大汉出兵,助我瀛州百姓能早日脱离苦海,

  此次若是无大汉天军之助,余针对十倍于己的岛津大军,根本毫无胜算,请陛下大发慈悲,余代岛国几千万生灵,谢过陛下了!”

  说完,上衫义隆真诚地俯首贴地。

  他的胞弟上衫义俊见此,也赶来跪在地上一道恳求:“陛下,请您看在兄长如此诚恳地份上,答应请求吧!”

  刘策叹息一声,抬抬手:“起来吧,此事滋大,朕还得再仔细考虑考虑,毕竟我大汉立国不久,各郡各县都百废待兴,南方还有逆贼需要防范,因此……”

  “陛下!”上衫义隆忽然打断刘策的话,眼神中充满决然之色,“只要陛下答应让瀛州兵燹止戈,待取下京都后,瀛州愿意归顺大汉,一切以大汉马首是瞻!”

  刘策眉头一锁,这个上衫义隆,居然主动提出来自己心中所想,看来是下了很大决心。

  “这样吧,容朕再想想,你们先回去,最迟两日,朕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答复,先退下吧。”

  上衫义隆一听这语气,已然明白这件事基本成了,便起身鞠躬:“陛下,余先告退,静待您的召唤!”www.sxynkj.ċöm

  话毕,和上衫义俊一道离开了未央宫。

  等他们一走,刘策立马喊道:“韦巅,去把宫本武玄给朕喊来,朕有事要与他商议。”

  ……

  走出未央宫,上衫义俊总算喘了口气,回头看了眼气势磅礴的未央宫,忍不住叹道:“好气派的宫殿,大气不显庸俗,肃穆不失奢华,不愧是泱泱天朝上国。”

  上衫义隆道:“是的,如果陛下能统领瀛州的话,我瀛州百姓也不用再流离失所,百姓也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上衫义俊问道:“可是兄长,一旦大汉朝廷军政涉入我瀛州,即便兄长能夺下京都,那也只是傀儡,你甘心么?”

  上衫义隆回道:“义俊,你还记得我上衫家族祖训么?”

  上衫义俊:“当然记得,拱卫天道,福泽万民。”

  上衫义隆:“那就行了,这么多年来,因为权力争夺导致的悲剧,我们见的还不够多么?

  上衫家信奉的祖训便是尽一切可能,守护乱世中苦苦挣扎的无辜百姓,但凭借我们的实力,真的很难实现,

  只有借助大汉帝国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个夙愿,只要瀛洲能和平,莫说傀儡,即便贬为庶民农夫,吾辈又有何憾?

  总之,余意已决,京都取回后,只要大汉朝廷确实能给瀛洲百姓带去安宁的生活,上衫家族将永远是大汉帝国马前卒!”

  ……

  未央宫,会宾殿,刘策与宫本武玄对席而坐,开始商讨起关于瀛州的局势。

  宫本武玄因为刘策下江南时,机缘巧合之下救驾有功,回朝后准许他在长安设立剑道馆广受学徒。

  如今宫本武玄的“玄墨道场”已经拥有各年龄阶层的学徒共计三千多人,大多是学校在读的学生。

  这是宫本武玄在东瀛从未设想过的场面,在东瀛他的道场根本无人问津,因为以“诈术”击败名震天下的佐佐木剑圣,更是被剑道中人视为耻辱遭到围追堵截,逼不得已才远渡重洋来到中原。

  现在,宫本武玄的日子很滋润,不必再担忧朝不保夕的日子,自己每年有一千银元的朝廷俸禄外,授课的学费一年也有两三千银元,尽管他表示可以免费教授剑法,但长安的学徒们还是愿意付费,不让他吃亏。

  宫本武玄的道场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其剑道偏重实战,没有花里胡哨的把式,出手一瞬就是决胜之刻,双方一对一纠缠绝对不超过十招,久而久之便名满京师,甚至长安以外的郡县都有人慕名而来求教。

  对于眼下的一切,宫本武玄是格外珍惜,在教授弟子脸剑之余,更是精研剑道,将中原传统剑法都看了一遍,将其中有用的精髓融入自己“双刀流”中,编写起《剑经》。

  对于有能力的人,无论是否中原人士,汉朝都是保持包容开放的态度,莫说是宫本武玄这等东瀛第一剑客,就连归顺的塞外胡人因为马术精湛,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如今的汉朝,就如同大唐安史之乱前一般,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无论胡人还是汉人,只要遵守唐律便都不分彼此。

  可惜这样包容的文化,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彻底终结了。

  从那以后历朝历代,文化由外扩张转而保守内敛,无论朝野对胡人的防范胜过之前任何朝代,总以为自己是天下中心骄傲自大,导致与外界断送了联系。

  到了我大清时期,这个问题更是严重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野猪皮子孙甚至连最基本的地理常识都不懂,更不知道此时的世界格局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哪怕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愿意醒来。

  刘策可不想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国,将来也会遭遇这样的问题,只有开放包容,接纳一切优秀文化融入华夏文明,这个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陛下,上衫家族在瀛州被称之为义之所,其祖辈世代都体恤民间疾苦,您可以信任他!”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武朝风云志更新,一二零 武技改良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