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鼎康比董良的年纪要大,已经快要三十岁。
徐家本就是苏州地方上的大商贾,家族生意涉猎丝绸、刺绣还有外贸。都是比较赚钱的行当。
他们家族也有大量的田地。
因此他们家成了陆剑锋眼中的肥羊,一开始徐家还委曲求全。
他们觉得陆剑锋毕竟是朝廷的人,顶多也就是薅一薅羊毛。
可是没想到这个陆剑锋那么贪婪,先是薅羊毛,然后放血,最后直接要将肥羊给杀了吃肉。
徐家这样的家族可能传承了几百年才能够有今天的规模,他们怎么可能乖乖妥协。
好在因为做生意,徐家知道华族的政策。他们以前还排斥华族的均田制。
传统的大家族,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官都热衷于兼并土地。
华族土地国有的政策则直接挖了他们兼并土地的根。
他们发现华族除了均田制对他们不利,其他方面对家族的发展都是非常友好的。
比如华族鼓励工商的政策,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可不是几句空话。
首先,华族治下,道路畅通,没有了原来的厘卡,以前贸易,运送一批货物一路上究竟要交多少钱,连商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各个层级的人都想要吃拿卡要。
现在华族明确了税制,统一了税务机关,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收税的资格。
哪怕有地方上的人私自收钱,商人们也有举报的渠道。
华族的律法对百姓要求严格,对自己人同样要求严格。
其次,商业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个地方的商业活动发展情况成了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那些地方官员都会对商人客客气气的,巴不得那些商人到自己的地盘上开办店铺、工坊,这样还能够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地方上的税收也能够增加。
最后徐家选择了彻底投靠华族。作为徐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徐鼎康得到了家族的鼎力支持。
他也非常争气,很快就是加入了复兴会,成为了正式会员,然后组织各大家族暴动,帮助护卫军轻松解放苏州城。
他就是以此功劳被提拔为复兴会江苏分会的骨干。
就连徐鼎康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走上从政的道路。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就如同梦幻一般,要是他在满清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要多久才能熬到江宁知府的位置上啊?
估计至少要五十岁之后吧。而以他商人的出身估计连考进士都很难。
他想要做官的话大概率要花钱去买。
徐鼎康还是一个有几分傲气的年轻人,年轻人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上海道工作的那段时间,徐鼎康已经感受到了华族的务实精神。
他们看一个人工作的能力,而不在意这人的出身,因为华族高层大都出身草根。
在官员考核的时候也更加注重绩效,而很少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华族的官府做事情都会先做计划、预算,然后确定好完成的日期,责任人,简单明了,责任明确。
在华族做官虽然也要看人情关系,也要站队,但是总体上来说比满清的官场清明多了。
今天开会之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天在南京城,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的时候,他在城内走访调研,会见各界人士,晚上的时候才有时间整理材料。sxynkj.ċöm
对于这次机会,徐鼎康非常重视。
他拿出自己手中的文件夹。然后郑重地看了一眼董良说道:“元首,南京城内的户口统计已经完成,城外的土地丈量工作也完成了七成。”
见到董良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城内户口的统计工作包括原本各个府邸的奴婢。共计有人口二十一万五千四百口,城内的房舍也统计好了,共计十五万间左右,商铺有五千余套。其中天王府准备改造之后,作为华族政府的新驻地。另外几座王府预计移交给学部用来建设书院。无主的商铺我们准备进行拍卖,我已经联系了沪上商会的人,苏湖和沪上的商团会来参加竞拍,竞拍的收入将作为南京城的重建资金……”m.sxynkj.ċöm
徐鼎康说的话似乎是没毛病,非常符合华族的办事风格,能够用商业手段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政府出钱?
“徐鼎康,你稍微停一下。这次招标只有苏湖和上海商会参加吗?”董良突然间打断了徐鼎康。
“元首,是这样的,目前报名参加的只有这两地的商人。”徐鼎康说道,他的表面上镇定,实际上内心有些紧张。
这次招标时间比较短,他暂时才通知到了这两地。
这里面他是有私心的,苏湖地区的商人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
南京城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作为华族的都城。
不管是安平还是福州都不是华族的都城,事实上华族还没有确定过都城。
但是南京城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未来的华族都城。
首先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乃是六朝古都。
其次,这里在位置上能够兼顾内陆,还能勾通海洋。
华族乃是以海立国,都城应该有连通大海的港口。南京城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再者,南京城可以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这条线上乃是华族此时的精华所在。
以前的王朝喜欢在北方立国,因为北方的民风彪悍,中原地区乃是华夏人口和经济的中心。
但是明清之后,海贸兴盛,经济中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的人口更是超过北方。
所以将都城放在南京有很大的优势。
都城的作用应该是方便控制基本盘。只要搞清楚华族的基本盘是什么,就能够猜到董良将在什么地方建都。
如果有一座现成的大型城市,自然是比新建一座都城要划算。
新建都城只适用于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通过政治中心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华族初立,手中的资源本就不多,自然不可能新建一座都城。
南京城内有大量新建的建筑群,天王府和东王府都是可以住上几千人的大型府邸。
这样的地方丢弃了简直浪费。
华族目前的总部福州,主要的衙门都在满城,随着人员的增多,各个衙门都显得非常拥挤。
而满城内最大的建筑给了董良作为元首府,剩下的大都是民房,采光和规模都不行。
徐鼎康作为南京城的行政总长,自然是希望苏湖地区和上海的商人参与到南京城的重建中来。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因为在这里的任何投资将来都有很大可能性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由这些熟悉的商人来投资,徐鼎康管理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董良却知道财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政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后世的很多国家都是被财阀幕后掌控的。
想要打破这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董良现在做的,将华族官府变成最大的财阀。
将主要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掌控到官府的手中。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搞机会均等,让商人们之间能够公平竞争,防止一家独大。
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搞反垄断,通过国家调控,避免大型财阀的出现。
徐鼎康以为自己做的隐蔽,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董良发现了。
“徐总长,你这个招投标应该重新做。公告最起码要放到华族日报上,还有留出一定的时间。也不要太多,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是是,元首,都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回去之后立马重新组织。”
徐鼎康的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担心董良来上一句:“你到底是谁家的官员,能不能行,不行换别人上。”
董良虽然看出了徐鼎康的小心思,但是并没有准备处理他,因为徐鼎康并没有违反程序。
他要治罪便是师出无名。
而且徐鼎康是内阁选出的官员,他不便打内阁的脸。
“徐总长,你有空的时候要多走到南京城的百姓之间,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咱们官府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才是我们华族的基本盘,只有他们的生活稳定了,华族才能够稳定,他们的生活都富足了,咱们华族才能够变得富有。咱们华族统一之后,将拥有五万万百姓,每家拥有十两银子的财富,我们华族就拥有了五十万万两的财富。”
董良转向众人说道:“你们看问题的格局要大一些。”
“是,元首。”众人说道。
徐鼎康知道元首这是在点化自己,也是在给自己机会。
“元首,属下明白,之前的安排有些急了,主要也是考虑到城内的这些百姓重新组建起家庭,大都缺乏生计。属下想通过这些商人多创造一些岗位出来。”徐鼎康解释道。
“你这么想也不错,说明你是站在百姓的视角上看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原来靠什么生活?确实有一部分是依附于权贵。难道这些权贵都是白白养活他们吗?”
“据我所知,南京城之前在太平军的控制下,每日还能出产数万匹丝绸。还能够在两年时间建造这么多的房子。那么那些女子能不能继续组织她们纺织丝绸,那些男子能不能让他们去修路的,改造城市?”
徐鼎康恍然大悟,元首原来对什么问题都看得那么透彻。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怒海覆清1852更新,第六二五章 立场问题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