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言情小说 > 农门婆婆的诰命人生 > 第511章 来福县纺织厂
  三日后,第一批珍妮纺纱机正式亮相,数量只有二十架。

  提前挑选出来的二十个纺织工人准备就绪,第一天的纺纱量就惊呆了包括荣丰商行见过世面的郑银发。

  “县……君夫人,这一日数量之前的五倍还多,以前一百人完成的公工作,现在只需要二十人了?”

  唐悠悠摇摇头,“不止。今天工人们都不熟练,熟练后产量会更高。”

  正常来讲,珍妮纺纱机比普通的纺纱机多了7个纱锭,是普通纺纱机效率的8倍。

  郑银发双眼放着银子的光芒,看纺纱机像看印钞机一样,“了不得,了不得,江南最好的黄氏纺纱机,最多只有三个纱锭,咱们有八个。”

  “发了,发了!”

  黄氏三头纺纱机,传说是黄道婆发明的,效率是普通纺纱机的三倍。

  但因为一直被江南官商严格把控,不让外流,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县君夫人,这纺纱机是何人发明,叫什么名字?”

  对于这个问题,唐悠悠又编了一个故事,“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是我们在一本不出名的杂记上看见的。”

  “当时就这一页的画,单独夹在里面,上面写着珍妮纺纱机几个字。”

  “想必是一个叫珍妮的人发明的?”

  至于那幅画和杂记,乔震傻了那几年被他弄丢了。

  找不到。

  现在只有游太白画的几幅。

  郑银发念了两遍才念对珍妮的名字,“这个珍妮老先生,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对于唐悠悠编的故事,他深信不疑,华夏几千年历史,厉害的人多了去了。

  事实上,早在珍妮纺纱机问世前400年,1313年《王祯农书》上,出现了一种长6米,宽1.5米的巨型纺纱机。

  可以同时纺32个纱绽,效率是珍妮纺纱机的4倍。

  但后来失传了。www.sxynkj.ċöm

  可惜。

  唐悠悠懒得澄清郑银发对“珍妮老先生”的误会,努力让来福县的纺织业卷起来才是正事。

  有了效率超级加倍的珍妮纺纱机,“来福县纺纱厂”不断扩大。

  销路和原材料都由荣丰商行解决。

  以往来福县周边的蚕茧或生丝,经过商人的人,大部分流转至江南一带。

  现在,荣丰商行出手,提前将百姓和本地小贩手里的生丝全部定下来。

  再加上来福县县衙的信誉背书,百姓当然愿意出售给自己人。

  等到生丝收购季来临,那些外地商人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来收东西的时候,发现门口一个人也没有。

  要知道,往年的这个时候,门外可早就排了好长的队。

  为了让自己手里的丝卖上好价钱,有人还会给外地商人很多好处。

  外地商人还能趁机砍砍价。

  今年?

  “不好意思,我家生丝卖完了。”

  “让我请你吃饭?明年的生丝给我涨价?”

  “不用了,来福县的县太爷说咱们的生丝以后不愁卖。再也不用看你脸色,拜拜了您勒!”

  外地商人铩羽而归。

  但他没也不傻,没收到东西,白来一趟太亏了,回去没法给东家交差。

  于是很轻松的打听到了“来福县纺织厂”。

  “这个破地方还开纺织厂,笑死个人了,织出来的东西有人要吗?”

  “听说是县衙和荣丰商行合作的。”

  “这鸟不拉屎的偏远地区,县衙算什么。”

  “荣丰商行虽然有些名头,但在我们江南还排不上号。”m.sxynkj.ċöm

  几家商行的人商量了一番,带着一波人到“来福县纺织厂”闹事。

  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适合搞事。

  一行十几人气势汹汹地走到纺织厂门口,果然看见这里生丝交易的场面热闹非凡。

  几家商行的人也不说话,他们都是人精,说话容易留下把柄。

  十几人并排站在纺织厂大门口,拦住还没有进门交易的人。

  郑银发倒是不怕他们,可是乔震说了,县衙不准斗殴,他只得找到唐悠悠。

  唐悠悠的做法很简单,关门,放钟木娘!

  钟木娘二话不说,将来闹事的人一手一个全部扔到大街上。

  “竟敢在来福县闹事,一个个都不想活了!”

  商行请来的人,大部人是壮汉,但被钟木娘摔了一下后,竟然半天都起不了身。

  “点子扎手,撤!”

  胡飛正好巡逻经过,唐悠悠给了他一个眼神,胡飛秒懂。

  “来福县不准当街斗殴,来人,把这些捣乱分子抓起来全部扔进监牢,好好审问。”

  壮汉们疼得直吸冷气,指着钟木娘,“我们没有伤人,是她打我们,为啥不抓她!”

  胡飛挑挑眉,“你们竟然跟女人动手,好家伙,非礼妇女,罪加一等!”

  壮汉们抹泪,一脸委屈,哭哭唧唧全被带进了监牢。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农门婆婆的诰命人生更新,第511章 来福县纺织厂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