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干宋任鸟飞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赵构:大丈夫何患无妻
  …

  公平的说,王黼其实还是挺擅长搞钱的。

  只不过,王黼从不考虑长治久安,常常把手伸进穷人的口袋里掏钱,手段简单粗暴,搞得民不聊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黼搞得免夫钱。

  立竿见影确实是立竿见影,在很短时间内,就帮赵佶搞到了数千万缗。

  就是,王黼的顾头不顾尾,苦了平民百姓。

  蔡京也极为擅长搞钱。

  不过与王黼不同的是,蔡京主要是通过巧妙的手段从富人和商人那里弄钱,很少去动穷苦人的那仨瓜俩枣。

  当初,王黼搞出来经抚房了之后,蔡京就进宫去跟赵佶说:“老臣闻听,朝堂设置了经抚房,天下民众,无论贫富,皆需缴纳免夫钱,老臣愚见,此乃自绝于民之道,非治国大道,且有损官家圣明形象,官家乃至圣仁君,宜泽及四海,如此不问民众疾苦,肆意攫取民众生存希望,绝非为陛下、为大宋社稷而着想也。”

  赵佶听罢,沉默不语。

  其实,那时赵佶就已经知道了,为了完成王黼下达的任务指标,为了获取政绩,很多地方的官吏不择手段的强迫民众出钱,搞得民众怨声载道。

  换而言之,赵佶其实早就知道了征收免夫钱是一项害民之策。

  可那时木已成舟,赵佶想要改正过来,根本就不可能了。

  关键,由于赵宋王朝一连发动了围剿李存和方腊起义以及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两场国战,花费巨大。

  关键的关键,赵宋王朝的最大一块财政收入已经被李存所占。

  加上,自赵佶往下,赵宋王朝的君臣,大量挥霍贪腐。

  再加上,赵宋王朝动不动就给这个点岁币,给那个点岁币。

  这使得赵宋王朝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财政危机,严重到前线的将士的军饷都无法保证了。

  为了解决这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赵佶下诏给蔡攸、白时中、李邦彦,令他们赶快想办法。

  蔡攸、白时中、李邦彦等人捣捣鼓鼓了很久,也只不过就是将不急之物和无名之费给裁掉一些,别说本了,连标都治不了。sxynkj.ċöm

  见蔡攸他们几个就这点本事,赵佶这才息了让蔡攸当宰相的想法。

  ——此前,赵佶曾有意让蔡攸当宰相,可赵佶刚漏出这个愚蠢至极的想法,就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有人甚至直言不讳的当着赵佶的面说“蔡六岂堪作相?!”

  见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蔡攸当宰相,赵佶只能令蔡攸落节钺,仍领枢密院事。

  而太宰白时中与少宰李邦彦也是一点解决眼前赵宋王朝的实际困难的办法都没有。

  这么说吧,蔡攸、白时中和李邦彦的组合,还不如王黼。

  同一时间,河北路、京东路一带起义军和盗贼蜂拥而起,甚至已经出现了好几伙拥有数十万人马的大起义军了,大有重演当初李存和方腊之势。

  蔡京的党羽趁此机会在朝堂上嚷嚷,说白时中与李邦彦能力不济,名望不够,岂能为相,根本无法威震天下,呼吁请老宰相蔡京重新出山。

  自从蔡京第三次致仕,赵宋王朝实际上就已经失控了,哪哪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关键,赵宋王朝现在内忧外患,俨然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赵佶也希望曾经帮他创造出过鼎盛局面的蔡京,能出仕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所以赵佶给蔡京写下了一份手诏:“朕执权乘要,以正主道,赋事图功,责在大臣。比年以来,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发憷惕。念我烈考之谟训,修革蛊弊,庶几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讲议。太师致仕蔡京辅朕初,载诞着硕,肤属闵劳,以官职之事,即安里闾宪,其言行尚有赖焉。《书》不云乎:‘询兹黄朆,则罔所愆。’京可兼领讲议司,听就私第裁处,仍免签书,母致勤劳,以称朕贵老贪贤之美。”

  就这样,蔡京官复原职,第四次担任赵宋王朝的宰相,又一次登上了赵宋王朝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担任宰相时,蔡京五十六岁,赵佶二十一岁。

  当时,赵宋王朝正面临着王安石变法留下来的烂摊子,新党和旧党因为要不要继续变法斗得不可开交,可以说两派当时差点没把赵宋王朝给斗没了。

  那时的赵佶,刚刚执政不久,很想有一番作为。

  于是,赵佶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他父兄所走的改革之路,并选择了当时呼声最高的改革派蔡京作为宰相。

  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尽死以报。

  所以,蔡京上台了之后,便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赵宋王朝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可蔡京的政治作风强硬,有时候甚至显得咄咄逼人。

  这让赵佶感到很不舒服。

  赵佶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的倾向。

  对于蔡京的强势,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蔡京的机会。

  一直到崇宁五年的正月,西方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颗彗星。

  那颗彗星的尾巴很长,横亘于天际,每天夜里都照得皇城宫殿窗户一片明亮。

  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和中书侍郎刘逵为首的一些大臣借机上书,说朝廷政策有阙失,上天才降下警示。

  刘逵更是趁机劝赵佶毁掉蔡京为了结束蔓延了几十年的党争之祸而树立的元右党籍碑,停止蔡京推行的变法举措,说这样天象就会正常,人间就会太平。

  赵佶采纳了刘逵的建议,一天半夜时分,他派出一群宦官至文德殿,将东壁上的石刻全部毁掉。

  第二天早晨上朝时,蔡京忽然发现石刻被毁,厉声说道:“石可毁,名不可灭!”

  蔡京的激烈对抗态度,让赵佶实在是无法容忍。

  二月,蔡京便被赵佶罢相,任中太乙宫使闲职,留居京城。

  随后,赵挺之被任命为右仆射,刘逵继续为中书侍郎,他们二人紧密配合,将蔡京推行的各项变法改革事业全部废止。

  这使得赵宋朝廷内外又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当时的社会上开始广泛流传“三不可”之说,即“法度不可变,刘逵不可用,蔡京不可罢。”

  数日后,彗星消失了。

  赵佶对赵挺之和刘逵这两个蠢货的施政措施很不满意,开始对罢免蔡京之举有些后悔。

  九个月后,赵佶就让蔡京复相了。

  第二次,蔡京当了不到四年的宰相之后,赵佶念及童贯在西北开边战功显赫,下诏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是一个显示皇恩和崇高社会地位的荣誉官衔。

  对这个诏命,蔡京坚决反对并且拒不执行,他忿忿而言:“内臣为帅,非盛世事,让一个宦官担任节度使都有些过分,怎能再授予他使相?”

  赵佶又一次觉得,他的皇权被蔡京挑战了。

  童贯闻听此事后也非常生气,他暗中秘密联络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张克公等大臣,上朝弹劾蔡京。

  童贯又鼓动郭天信进宫对赵佶说:“太阳中出现了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详。”

  赵佶就顺势又将蔡京赶下了宰相之位。

  蔡京前两次罢相虽然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因为出现了“天变”。

  古人认为,出现天变,就意味着朝政有缺失,作为总领朝政的宰相理应承担责任,要么直接罢免,要么引咎辞职。

  其实这只是赵宋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借口而已。

  蔡京两次被罢相,本质原因其实是相同的,都是蔡京以相权冒犯了赵佶的皇权。

  自宋神宗以来,赵宋王朝的政坛已经形成了一切权利都属于皇帝的局面。

  蔡京竟公然挑战这个局面,赵佶岂能容忍?m.sxynkj.ċöm

  年轻时的赵佶其实政治头脑很精明,他很善于运用政治手腕,他要牢牢掌控最终决策权,他想将大臣玩弄于股掌之中。

  明朝王夫之说,蔡京根本不是什么权臣,他只不过是一个弄臣而已。

  其实,王夫之说错了,蔡京既不是权臣,也不是弄臣——他既没有挟持皇权独揽朝纲之念,更没有专心追求皇帝宠幸和狎玩之意,他所追寻的是相权与皇权共治天下。

  这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贯梦想与追求。

  可赵佶却不这样想。

  赵佶认为,相权就是为皇权服务的,相权不能对抗皇权。

  所以,赵佶既要利用蔡京的才干为自己服务,又要适时打击一下蔡京的气焰,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打击蔡京,实质就是打击蔡京所掌控的相权,目的是给满朝文武显示一下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也就是,皇帝可以给你高官厚禄,也可以让你什么都不是,甚至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被赵佶敲打了两次之后,蔡京终于明白,相权在皇帝眼里只是皇权的附庸,自己所要服务的对象根本不是大宋王朝,而是大宋皇帝赵佶。

  弹劾蔡京的行动并没有因为蔡京第二次罢相而停止——当时,奏章还不断送到赵佶的御桉上。

  有个叫陈朝老的太学生甚至赴阙上书,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专门罗列了蔡京的所谓十四条罪状。

  后来,彗星又一次光临天空。

  江、淮、荆、浙等地区数月没下雨,遍地干旱。

  朝中台谏大臣又纷纷将矛头指向蔡京,说“蔡京盘旋京师,余威震于群臣”,请求赵佶将蔡京逐出京师。

  于是,蔡京被降为太子少保,仍致仕,出居杭州。

  同时,赵佶下诏,不许大臣再继续弹劾蔡京。

  对于弹劾,蔡京当时已经不在意了,他说过:“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

  那年,蔡京六十四岁。

  如果蔡京自那时退出政坛,在杭州颐养天年,那么他或许就不会被太学生陈东列为“六贼”之首,《水浒传》中的他也不会是那个形象,他更不会成为赵宋王朝灭亡的替罪羊。

  可是蔡京答应过赵佶尽死以报,他要兑现自己的诺言。

  所以,如果赵佶需要他,他还会欣然复出的。

  三年后,在西北率军收复青唐地区、又打得西夏节节败退的童贯,野心勃勃的动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

  可当时的宰相何执中和张商英,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童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在童贯看来,只有蔡京才有能力让他放手一搏。

  于是,童贯在出使辽国回来了之后,就对赵佶说:“辽国皇帝置酒于密室,单独宴请臣,有二夫人同席会饮。期间,辽国皇帝盛赞蔡京德望,说“南朝不用蔡京,不能致太平。””

  经过三年的对比,赵佶当然知道,何执中和张商英的才能,远远无法跟蔡京相比。

  如今耶律延禧又说了这种话,让赵佶陷入沉思当中。

  不久,正在杭州颐养天年的蔡京,忽然接到了赵佶的诏书,让他回京居住。

  几个月后,赵佶正式下旨,封蔡京为太师,令蔡京落致仕,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蔡京这次出任宰相,时间长达九年之久。

  蔡京这次之所以可以做这么久的宰相,主要是因为蔡京明白了跟赵佶的相处之道:

  那就是,要时刻谨记赵佶的皇权至上,不可挑战;

  那就是,要给赵佶赚多多的钱以供赵佶挥霍;

  那就是,只有先满足了赵佶的奢靡之心,他才能施展他在政治上的抱负。

  这九年,是蔡京人生当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宋徽宗一朝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赵宋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而蔡京的第三次罢相,则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战略有关。

  赵佶刚开始启动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战略时,蔡京是极力赞成并积极推动的。

  但后来蔡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这主要是因为,在蔡京执政的后期,对赵宋王朝了如指掌的蔡京,清楚得知道,表面上看着风光无限的赵宋王朝,实际上已经空了,而且边境毫无打国战的准备,他感觉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是成功收得了燕云十六州,以赵宋王朝目前的国力,也无法支撑燕云地区的消耗。

  有一次,赵佶在禁中曲宴宰执,酒酣后大家一起泛舟。

  赵佶忽然发给童贯一张纸片,令他告诉蔡京,请大家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进行表态,如果同意就在纸片上签名。

  蔡京很错愕,并当场拒绝签名,他说:“容仔细面陈,难便书名。”

  赵佶对蔡京的冥顽不灵非常失望,就用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王黼换掉了蔡京。

  谁想,四年之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被执行得一塌湖涂之际,蔡京又被赵佶给请出来第四次担任赵宋王朝的宰相。

  可此时的蔡京,时年已经八十,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

  现在,凡是需蔡京所签署的文件,蔡京皆让其季子蔡绦为之,甚至连上朝奏事也由蔡绦来代替。

  换而言之,赵宋王朝此时的宰相之位,与其说是在蔡京手上,倒不如说是在蔡京仅二十七岁的三子蔡绦手上……

  ……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干宋任鸟飞更新,第二百七十一章 赵构:大丈夫何患无妻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