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上次你给我把脉,说把脉是最难的,为什么难?”张璐问道。
“因为这东西教不会,只能带着学。”丁一宁回答道。
“啊!这样啊,还想让您教我把脉呢。”
“我刚学,自己都不会,不熟悉的东西我怎么教你啊!
我偶尔也帮人把脉,都是玩笑性质的,并不靠这个作为主要诊断方法,我大多数时候还是问情况和观察气色。
怎么忽然想学把脉?”
“我是觉得太神奇了,三根手指一搭,眼睛一闭就什么都看出来了。”
“想多了,光把脉不做其它,就算老中医也会翻车的,治病救人又不是炫技,要如履薄冰,千万不能大意,吃错药可是会死人的,做人要低调,就算会也要谦虚说我刚学。”
“您刚才说您刚学……”
“咳咳,我的确是刚学,我骗你干什么。
不过要说会,也是略有心得,那我就和你说一下浮脉吧。
‘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少力,如水漂木’,这就是脉浮。
这个好理解吧,就是三根手指放上去马上能摸到,就是浮脉,就像一块木头飘在水面上,你用力一按它就沉下去了。
它体现的病理变化是体表受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
因为脉象是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的,当血气浮盛于外时,这个脉必然应之而浮。
所以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后世医家就有一种说法: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
不过你要注意的是这个脉的浮与不浮,应当和这个人的基础脉象相对照的。
比如说有的人他比较胖,皮下脂肪比较厚,平素他的脉,一个很胖的人的脉,你要使劲往下按才能摸得着,他得了表症,正邪抗争于表,你轻轻地按照摸一般人的摸脉的方法,轻轻一摸,你摸不到,因为他的脂肪太厚了,再往下按的时候摸到了,你不能说他的脉不浮,因为和他生理的脉象相比较,他可能已经浮出来了。
而对于一个很瘦的人,比如我,皮下脂肪很少,我甚至把胳膊放在这,你注意看都能够看得见动脉搏动。
我没有表症的表现,你一摸我的脉,你说轻取既得,说我是表证,这个就不一定。
不能够作为一个诊断依据了,所以脉的浮和不浮,这主要是以病人的基础脉象作为参照。
另外,浮脉主表,那么必须是‘举之有余’,‘有余’就是要有力,有力代表正气能够抗邪于表,而不是轻取既得,那么一按呢,就是中空,那就是芤脉那种脉象。
或者是呢,轻轻地一摸有,稍稍地一按,一点力量都没有,那有可能是虚阳外浮,我们都不能把它当作主表的浮脉。
另外,这个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
因为《伤寒论》一开始就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大家都会背,所以觉得感冒了之后,脉经取既得这才叫浮脉,实际上表证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
荨麻疹你知道吧,现在一般叫做过敏。
痒起来很要命的,荨麻疹的诱因很多,有可能是湿热,有可能是过敏,所以一般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袪风的、止痒的药,但是如果吃了药治不好,有可能就是表症。
这时候就要摸脉,只要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就是是浮脉。
所以不是得感冒才有浮脉。
皮肤痒,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
既然皮肤痒是表,脉又轻取既得,就是是表证呀。
表证就该发汗,《伤寒论》有个方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专门是治疗湿热在表。
痒之前喝,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就能治好。
不然只靠吃扑尔敏之类的抗过敏药,只治标不治本。
像一些头面水肿,头面也是表吧!一摸,浮脉照样吃这个方子来发汗。
脸肿这些如果看西医一般检查是肾炎,黄疸一般是肝炎,但是不管西医怎么说,只要判断是表症就可以发汗。
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都可以,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
所以脉浮主表是泛指表证而言,并不能够限定在它就是太阳表证,也就是不只是感冒会脉浮。
如果感冒,一般会伴随着头项强痛。
头项强痛就是‘头痛项强’的意思。壹趣妏敩
‘头痛’主要是后头部疼痛。
‘项强’主要是后项部拘紧不柔和,说白了就是脖子硬。
后头和后项部是太阳经脉所过,那么这是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的一种表现。
因此,这个症状,才是诊断太阳病的一个定位性症状,才用桂枝汤。
如果有个人有脉浮,有偏头疼,有耳聋,有目赤,脉轻取即得,带有弦象,这个时候你可能诊断为少阳经脉受邪,诊断为少阳头痛。
如果这个人是脑门疼,目痛鼻干,满脸通红,脉轻取就得,那是阳明经受邪,那是阳明经的表证。
所以只有头项强痛兼有脉浮的,我们才知道是太阳经脉受邪,这才可以诊断为太阳表证。
所以你说光把脉,知道是个浮脉有什么用?
就算病人头痛,你还要问清楚是偏头痛、是后头痛、还是头顶痛、脑门疼,少问一句都不行,开的药不一样,会治死人的!”
“师父,听完您这么一说,我再也不敢随便给人治病了,我本来学了几天,还想马上就开方子呢……”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靠自学中医来修仙更新,第127章 浮脉和表症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