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果没有国运一说,先秦,后汉,在魏晋,怎么都一一灭亡了。
从史书中不难发现,前朝强盛后,均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可越过长江黄河之后,也只强盛一时。
难道长江,黄河就是华夏的龙脉,乃国运所在?”
“如果大家还觉得国运与地理毫无关系,那听我继续说。”
秦天喝口茶,润了一下喉咙,继续说道。
“我们所在的纬度,气候适宜,所以百姓富强,”
“但长江南北两侧,哪怕仅一江一隔,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
“越靠近赤道,气候愈发燥热,所以南方蛮夷发动无数战争想要夺我华夏土地,”
“愈靠北,愈冷,北方吐蕃亦是如此,”
“此外,我们北方有高原,南方有山脉,此等天堑护泱泱华夏数千年。”
“战,两条大河及天堑可御敌,退,则可休养生息。”
这些东西都是曾经课上,秦天的地理老师唾沫横飞讲过的。
现在,秦天再次重复出来,心中仍有澎湃的感觉。
同时秦天也抛出了当时老师下课前留下的问题。
“诸位,试想一下,若关外大地和中原一样,一马平川,我等可挡的住草原悍民,高原壮子。”
一声振聋发聩的声响过后,茅屋内鸦雀无声。
哪怕身为皇帝,李渊此刻也被震傻了,直接愣在了原地。
同时,几人心中也开始按照秦天所说推演起来。
“假如没有长江之隔,草原鞑子驱骑赶来,那将会是关内人的噩梦。
中原士兵虽强悍,耐久。可身后手无寸铁的百姓更多。
鞑子杀了一波还会有另一波,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根本无法驾起实质性的防御。
更何况,这些骑兵善骚扰,打不过就跑,可恨的是一旦进入茫茫草,根本追不上啊。
雪原吐蕃全都信仰什么狗屁喇嘛,狗屁的活佛。
那赞普一声令下,全军恨不得都像敢死队似的。
好在雪原似有诅咒,限制着他们的人口。
若没有数倍兵力,一旦对上吐蕃死士,未战,势已衰。
再假设,没有山脉地势之说,所谓的玉门关也将成为笑话,毕竟,敌人也不是蠢货,有其他捷径何必强攻。
届时大唐硝烟四起,根本不知道敌人从哪个方向攻来。
鞑子骑兵来去自如,完全可以把中原当做冬日里的免费粮仓。
粗俗的说,到时候会顾头不顾屁股,顾屁股不顾头。
偌大的中原将对敌人敞开怀抱。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经纬度,但想到因为大唐的富裕,恐怕也难逃怀璧其罪的噩梦。
继续推演下去,中原大地饿殍满地。
到了那个时候,谁还在乎什么礼义廉耻,什么民族大义。
还有那刚刚仙人降下的祥瑞,也将成为敌人进攻的另一个理由。
所谓的道德准则,恐怕也将变成适者生存吧。
难道这便是国运之灾吗?
古人云,顺其道者者昌,逆其道者亡应该就是此理。”sxynkj.ċöm
察觉到教室内有些安静,秦天也适时的留给众人缓冲的空间。
毕竟,今天这节课,无论是纬度,还是地理等因素,对于这些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人们,都是无法一时接受的东西。
“小秦先生,这种假设会真的发生吗?”
率先回过神来的裴寂,看了一眼李渊,在对方点头示意后,问道。
“也许吧,或许在其他时空中,或者亿万年以后,你们所想的场景已经发生过了。m.sxynkj.ċöm
气运一道,迷之又迷,谁也说不准以后的事情。”
地壳运动,板块对撞,陨石撞击,拥有现代人思想的秦天也不过是在那些专家的思想上有所感悟而已。
面对这个回答,李渊和裴寂各自松了一口气。
还好,仙人都说不准的事,更不是自己考虑得了。
“好了,这节课就找到这里吧,同学们下课吧。”
不等其他人提问,秦天已经收拾教材走了出去。
不是秦天要保留两手,只是以他们的理解能力,今天的课程已经超纲了,再讲下去也无益。
虽然不是正牌老师,秦天还是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的。
一句下课,这才把众人从各自推演的世界中拉回来。
此刻,无论是李渊还是裴寂,亦或者是唐俭,看向秦天的眼神中全部充满了火热。
“仙人,秦先生当真是从天上降落在人间的仙人,否则根本无法解释这绝不是人世间的学问。”
这是众人此时一致的想法。
“先生留步,恕老朽多言,”
知道今天仙人泄露的天机已经够多了,但是裴寂还是忍不住追问道。
“您今天讲了地理,可人文二字似乎并没有提起。”
若是常人口中的人文,裴寂会理解为普通的风俗习惯,各地百姓起居饮食,更大了也无非是各种族间的习性。
但裴寂有预感,秦天说的人文绝不简单。
“人文阿,这也说来话长,既然问起,那我便简单讲讲吧。”
面对裴寂的提问,秦天一脸平静,似乎早已料到似的。
也是,这些超前的知识,虽难以理解,却又有强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对这些有些学问,觉得自己早已看破世间规律又年纪半百的老者更有诱惑。
“说起人文,同样离不开朝代的更替。
秦朝强大,占据地理优势,以一国之力统一六国,按照国运何该荣享万世。”
秦天翻开自己的教材,似乎天下遍插王旗的景像就在课本上。
“国运当头,秦朝怎到三世而止?”
根据前面的国运,裴寂推论道。
“不错,可秦王残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人文一道也是天下棋盘中一胜子。”
秦天不假思索的回答了裴寂的疑问。
“后汉仁慈,怎也灭国。”
裴寂继而问道。
“封建社会,太过仁爱也是另一种人文,你不觉得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帝国而言,这种仁慈是多余的吗?”
秦天脱口而出,反问道。
“不对不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则递三世万世而为君。”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瞎眼五年,李世民建都罗马?更新,第六章国运?地理!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