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李泰的话,朱元璋脸上的惊喜之色几乎难以掩盖。
他当然知道报纸,乃是利国利民之物,他只是担心这个可以掌控民意的东西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李泰竟然已经提前想到了这一点,直接将报纸内容的审查权交了出来。
而实际上以李泰的谨慎,怎么可能不会想到这一点,眼看着丹书铁券就要到手了,他肯定是不愿意做任何有可能会引起朱元璋忌讳的事情。
“此法甚好,我这便进宫去禀报圣上!”
“那晚辈便先在这里谢过四爷了!”
……
李泰也没想到,这位四爷的动作这么快,他才刚刚回到家中,给柳清薇讲明了下一期报纸的内容,便已经有人来访。
朱元璋找来负责报纸一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内阁中最闲着的宋濂。
而且宋濂的身份也确实适合审查报纸,毕竟办报说到底也是读书人的事情,无论是更改了竖行的书写方式,还是白话文,对于现在的大明文坛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冲击。
而以宋濂文坛魁首的身份,得无数读书人信奉,以他出面来推广报纸,想来阻碍应该会轻不少。
面对这位声名赫赫的大儒,李泰不敢怠慢,不说别的,便是那一日宋濂亲自去了一趟赵寅给自己撑腰,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份情,李泰还是要担着的。
二人第一次见面时,李泰不喜欢宋濂酸腐,曾经出言讥讽,宋濂也看不惯李泰总是口出狂言,但是现在,二人确是相处的无比和谐。
李泰将宋濂请入家中,还特意下厨弄了两个小菜,自从事情堆到一起,让李泰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之后,这份待遇就连李善长,朱元璋都未曾有过。
宋濂虽然嘴上说着什么君子远庖厨,不用太客气了之类的屁话,但是见李泰对他这么敬重,其实也说不出的畅快。
那日与李泰一辩之后,宋濂归家便仿佛走火入魔了一般,不再研究什么朱子经意,而是一次对了实学和墨家感起了兴趣。
而这一研究,宋濂便立刻发现如今的学问风气出现了大问题,孔子论学那一套,或许在上古先秦时期很用有,已诗书礼乐为教,可富国安民。
但是这一套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不管用了,而恰好,实学的概念便是起源于宋时。
北宋时,便有读书人以儒学为体,化用实学,提出了‘人以佛、老之学,不切世用,为空为虚,而自视其学不离人事,为实为真’的概念。
自此实学正是作为一门学问出现在了读书人的视野之中,甚至一致成为主流,直到朱熹的出现,再一次提出了以‘理’为实学,将好不容易走到正轨上的风气,又一次给掰弯了。
原本宋濂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许多,只是顺着朱熹的方向一直努力,可当他成为当今大明文坛第一人之后,却突然发现,前方的路似乎已经到头了,原本宋濂还为此沾沾自喜,只以为自己学究惊人,可知道那一日与李泰辩经,方才知道自己实则是误入歧途。
这几日在家苦心钻研学问,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乃至于整个文坛都误入了歧途,但却又不知该如何下手。
实学实学,讲的是富国裕民,利国厚生。
而依着那一日李泰的解释,或许工匠一事,确实符合实学特点,但是宋濂却又觉得,并非如此,在家苦思了好几日,也未得其法,直到朱元璋将他招了过去,与他讲明了报纸一事,而后宋濂便恍然大悟。
他既然想不明白,那和不来问一问李泰呢,恰好和其说明报纸一事。
因此,等李泰端着炒好的小菜出来时,宋濂正在桌面上铺着两张报纸。
“想不到圣上会让宋先生负责此事。”李泰将菜肴在桌面上摆好,只不过不再是清淡小菜,而是一大碗红薯粉,上面浇了慢慢的辣子。
没错,辣椒在这个时候也已经传入中国了,只不过现在还没人敢吃。
《遵生八笺》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在此时还叫番椒,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种出来看的,李善长府邸的花园中就种了两盆,李泰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李善长对着一盆辣椒观赏的津津有味时,自己是一种什么样怪异的神情。
反正李泰是不会用辣椒这东西当盆栽养,他不喜吃辣,但是家中倒是常备着一些,恰好昨日李四跟他说,有一些红薯已经结了薯。
红薯生长期不长,大概五个月便是最佳收获期,而夏季种植,则收获期会缩短至两到三个月。
如今地里的红薯已经种下去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有一些长得快的红薯已经可以采摘了。
虽然在没成熟的时候就采摘还是会稍微影响一些红薯的口感和营养。
但李泰穿越至今已经十多年没有吃过这东西了,确实是有些馋了,加上现在也可以给这些佃户们证明一下,他真的没有骗他们。
红薯这东西,不但产量多,好耕作,最重要的是真的能吃。
所以他便摘了一些,甚至还教了佃户们做法,无论是煮粥,直接蒸烤,还是像李泰这样,做成红薯粉。
当然,指望这群佃户们往红薯粉里倒这么多辣子是不用想了,别说吃不吃得惯辣椒,就是做辣子放的油,他们便不舍得。sxynkj.ċöm
如今李泰不但给他们免租子,还给他们找工,发比市价高的工钱,他们的日子早就比以往好过了不知多少倍,偶尔家里饭桌上还能见到荤腥。
但是只是一顿饭,就放这么多的油,对于他们的朴素节省的价值观还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m.sxynkj.ċöm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教朱元璋当皇帝更新,第一百三十三章辣椒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