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赵星河才说出了今天的安排。
他们上午要去走访村里的留守儿童。
小张村虽然只有几百户人家,可留守儿童可真的不少。
村里的成年人大多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
除了过年期间,最多在麦熟、秋收回家。
整个村子剩下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孩子。
赵星河记得他小时候,村西想找个年轻人都困难。
这些留下来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
前些年大家都是这样生活,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些孩子。
这两年当地的发展越来越好,很多年轻人不再出远门打工。
村里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少,不过仍有些人的父母还在外地。
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常年奔波。
村里和学校都很关心这些孩子。
平时他们会受到额外的关注,逢年过节更是有很多叔叔阿姨上门问候。
孩子们也很开心,除了偶尔会想自己的爸爸妈妈。
这次赵星河打算去村里几家拜访,他们家大多是有很特殊的情况。
比如村西的二大爷家。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已经连续好几年了。
家里只有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
大的孩子今年八岁,是他大儿子家的。
小的孩子今年六岁,是他小儿子家的。
两个孩子都是男孩,这个年龄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
每天二大爷都忙的脚不沾地,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不是大孙子偷着上房,就是小孙子偷着爬树。
二大娘可管不了两个孙子,只有二大爷说话稍微管点用。
也只是稍微而已。
即便是这样,两个孙子也是二大爷的骄傲。
他们老两口虽然辛苦,但一直乐此不疲。
毕竟隔辈亲!
谁不愿意跟自己的孙子生活在一起呢!
只是毕竟二大爷岁数大了,他们老两口也没多少文化。
几乎村里人都知道,二大爷家的大孙子是班里的倒数第一。
至于还没上小学的二孙子,更是什么都不懂。
一天天除了玩,剩下的还是玩。
这次赵星河打算去他家,了解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年赵星河就是只上了半年小学,以至于很长时间都被人叫做废柴。
他可不想还有人走他的旧路。
没文化太可怕!
以后出门连路可能都不认识!
除了他家,还有另外三家也是类似的情况。
有一家是有三个女孩,都是同一对夫妻的孩子。
至于原因,村里人都懂。
无非是陈旧的思想作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对夫妻又跑去了外地。
到底是为了打工,还是在逃避什么,就无人知晓了。
反正三个外孙女都跟着姥姥姥爷生活。
当然这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孩子的姥姥也去世了。
家里只剩下姥爷一个人,还有三个小丫头。
据说姥爷每天都以泪洗面,实在是太累了。
除了要照顾三个外孙女的一日三餐,还要给她们洗衣打扮。
老人家哪会什么梳洗打扮!
三个小丫头每天除了衣服干净点,头发从来都是乱糟糟的。
好在三个孩子争气,学习都很努力。
只是旁人看着可怜。
这要是碰到负责任的父母,还不得是三朵漂漂亮亮的小花!
可怜!
可恨!
村里人经常帮着老人照顾孩子,时不时还要接济她们。
老师们也是很有爱心,连孩子的皮筋都是老师自己买的。
如此可爱的小姑娘,怎么能不拥有漂亮的小辫子呢!
每天她们出门的时候,头发都是乱哄哄的。
到了学校,第一时间被老师扎的整整齐齐。
放学回去打闹,又成乱哄哄的。
第二天到了学校,还得让老师扎好。
就这样,日复一日!
现在最大的丫头已经会自己扎头发了,还经常帮自己的妹妹扎头发!
只是一天的时间有限,她笨拙的小手也不能总浪费在扎头发上面!
村东还有一家,情况更是夸张。
家里只有两个老人,却照顾了足足四个孩子。
老人只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在外地做小买卖。
四个孩子年龄相仿,彼此之间天天打架。
老人一天几乎都用在哄孩子上面。
今天这个受伤,明天那个哭泣!
老师都有些管不住!
关键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天。
在学校还好说,大不了批评他们。
可是只要离开校门,这几个孩子就乱套了。
走一路,打一路,哭一路!
孩子们可以说没有童年!
唯一的记忆可能就是跟自己的兄弟打架了!
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学习呢!
压根没有精力和心思学习!
赵星河知道这些情况,基本上都是友达叔告诉他的。
毕竟友达叔非常热心,他也一直在关注这些孩子。
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有限,友达叔也不能天天盯着他们。
这些年友达叔经常接济他们,只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sxynkj.ċöm
赵星河今天的目的,就是想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
他希望可以找出根本原因,帮助这些孩子过得更好。
他们分成了四个小组。
钱鹏鹏和张萌萌一组。
高木生和董媛媛一组。
顾小五和许晓丹一组。
赵星河和晓莲姐一组。
至于其他人,全都去外面采购了。
他们在镇上买了不少的文具和衣服,当成礼物送给孩子们。
赵星河给大家都发了纸和笔,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
赵星河和晓莲姐来到了村西这家。
也就是二大爷家里。
他和二大爷聊了很久,晓莲姐陪着两个孩子玩耍。
“二子,大爷知道你现在发达了,谢谢你来看大爷!”
当年二大爷也曾帮助过赵星河,他一直记着二大爷的这份恩情。
“大爷,这些客套话就别说啦,咱们又不是外人!”
赵星河询问了二大爷一些情况,他想知道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
“其实很简单,只要他们父母回来就好!”
二大爷告诉赵星河,隔辈的亲情自古不变。
只是最大的问题是太过溺爱孩子,其实他们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
只是孩子没有父母陪伴,本就非常可怜,老人实在不忍心批评孩子。
至于上手打孩子,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谁打谁心疼!”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废柴重启人生更新,第361章 隔辈亲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