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秦明杨四 > 第一百三十二章:下南洋!
  原本靳武还想说王爷您是否需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然最终这话他却并未说出口,原因自然很简单,他深知自己王爷的脾气,这话肯定不能提出来。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不想提,反倒是李定国率先开口说道:“你说,本王要不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了?”

  “王爷,您……?”

  靳武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李定国。

  “算了!先北伐再说吧!”李定国其实也很矛盾。

  他对永历皇帝或者说大明的态度很复杂。

  对于大明,他确实很忠心,然对于大明皇帝永历,他却很失望。

  若不是为了北伐,再加上宗室里面没有一位能够继承大统的,他甚至都有废立的心思了。

  至于鲁王,他自然也考虑过,只是鲁王毕竟是宗室支脉,就算继位,也无法服众。

  故而……

  “算了!暂且就如此吧”

  李定国让靳武离开后,独自陷入了深思当中。

  当晚,一支百人的精兵趁着夜色,开始探查那盗墓贼口中的水道。

  一个时辰后,消息传回,水道确实是真的,水道另一侧则是一大院之中。

  应该是一座大户人家的院落。

  “哦……居然是真的!”晋王李定国哦了一声,暗自沉思了起来。

  虽然已经探查到了水道的真实性,然并不代表就能通过水道偷袭入城。

  必须得再等一等!

  李定国暗自沉思了片刻,即刻就将消息给封锁了。

  之所以封锁消息,原因自然很简单,不外乎一个,以防被鞑子所知晓。

  万一这水道被军营之中的鞑子细作知晓,透露给城内鞑子,然后再来个反埋伏,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的确,为了杜绝此事发生,李定国下令绝不可透露半点风声,至少再下达偷袭入城的命令之前,不可将消息泄露。

  当前,仅有少数将领及那百余名精兵知晓,军营之中,其他人一概不知。

  两天很快就过去了。

  随着明军有序进攻长沙城,一切都如往常一样,那水道背后并无异常。

  李定国见时间差不多了,便立刻下令,选出五百名最为精锐的战兵,身着两层甲,手持最锋利的武器,开始了偷袭入城。

  这天夜里,夜色全无,就连星光都没有,城外几乎是一片漆黑。

  水道内,数百名精兵一点点朝着城内出口进发着。

  因水道过于狭窄,加上不能弄出大动静,五百精兵在水道内走得很慢。

  半个时辰后,五百精兵才悉数进入了城内水道的另一个出口。

  战兵们在一名参将率领下,侦查完周边确定没有埋伏后,便按照预定的攻击方案,朝着北门快速前行。

  他们的目标是打开北门。

  而无疑所需要解决的就是北门的守军。

  鞑子在这里布置了两千多人,虽然并未全部集中在城门处,然一旦发动突袭,北门附近驻守的鞑子就会立刻赶过来。

  而且,这会城内也一片漆黑,仅有少量的火把在晃动。

  那正是巡逻的鞑子战兵。

  这些鞑子时不时会巡来巡去,领头的明军参将几次躲过后,迅速来到了北门。

  此时的北门却是灯火通明,城门及城门之上,都有着好几堆点燃的篝火。

  许多鞑子长矛兵、刀盾兵正就地坐着睡觉。

  他们有的靠在城墙上,有的靠在城门洞内,有的干脆互相靠着背,抱着兵器就地睡着。

  不少人还传出一阵阵呼噜声。

  看到这一幕,此时此刻,那领头的明军立刻小声对着身边的一名小校道:“去!派一队精兵上前,用短刃解决。”

  “是!参将大人!”很快,参将身后就冒出了数十人。

  他等皆都是精锐当中的精锐,身着两层甲,手中持着一柄钢刃。

  “噗嗤……”

  “噗嗤……”

  他等的动作快速且麻利,割喉起来犹如家常便饭一般那。

  片刻后,数十名鞑子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在沉睡当中死了过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越来越多的鞑子在睡梦之中被割喉,突然,一名鞑子睁开了双眼。

  他看着眼前这一幕,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敌……敌!敌袭!”

  “有敌人!有敌人!快起来!快起来!是明贼……快!”

  刹那间,不少鞑子就被惊醒了。

  而这一刻,那参将眼见大事不妙,也不再保留,他抽出身上佩刀,大喝一声:“杀!杀了这群鞑子!”

  一声令下,他身后即刻冒出了四百多精兵,开始了夺门之战。

  …………

  也就当北门杀得难舍难分之际,此时城外,一夜未睡的李定国这会正拿着千里镜看向了城门方向,暗自焦急等待着。

  此战关系极为重大,蓉不得半点马虎。

  “滴答”

  “滴答!”

  汗珠一点点从李定国脸上流了出来,可他却始终没有看到那城门被打开。

  这不禁让他心中泛起了嘀咕。

  “怎么还:不打开城门呀?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晋王李定国暗自泛起了嘀咕。sxynkj.ċöm

  就当晋王李定国为之焦急时,此时城楼上,一场血腥厮杀也在展开。

  好在一刻钟后,潜入城内的明军终于杀散了守城门的鞑子,控制了北门。

  这时候,有人立刻登上城楼,拿着火把,对着城外,画了三个圆圈。

  在城外一直观察的李定国见此,立刻一喜,急忙下达了全军攻入城内的命令。

  很快,北门就被缓缓打开了,城外的明军早已做好了准备,只待北门一开,立刻就涌上前去。

  …………

  北门失陷,并未意味着鞑子就此放下了抵抗。

  此时此刻,府衙。

  鞑子总督洪承畴听得北门失陷,立即调动援军前去夺回,而后又迅速在城内布置了数道防线。

  他准备继续在城内与明军周旋。

  …………

  暂且不提洪承畴的想法,再说此刻。

  琼州,临川港。

  一支船队正停靠在了此地。

  船队除了大量商船外,还有好几艏伪装成商船的战船。

  此刻,其中一艏战船之中。

  船舱内,坐着两人。

  其中一人正是秦明。

  而另外一人则是杨彦迪。

  “末将刘荏求见王爷!”

  “且进来吧!”也就在这个时候,船舱外突然响起了一道声音,秦明闻言,即刻对着船舱门口方向道。

  很快,刘荏一身便服进入了船舱。

  “见过王爷,见过杨总兵!”

  “见过刘总兵!”杨彦迪也即刻笑着对进来的刘荏打招呼道。

  没错!

  来人正是刘荏,此时的他已升为吕宋总兵。

  此前,他在率兵驱离西班牙殖民者后,夺取了吕宋马尼拉湾一带。

  此后,他就一直在那边坐镇,直到不久前接到秦明的紧急密信后,这才悄悄坐船返回了琼州。

  他秘密来到临川港后,在这里面见了秦明。

  “好了!人到齐了!开始吧!”秦明撇了一眼杨彦迪,随即言道。

  杨彦迪见秦明这般一说,立刻就拿出了一张與图。

  與图之上,显示了南洋诸国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

  这與图,一部分是从西夷人手中获得,一部分则是依靠秦明前世的记忆,还有一部分则是来源于据说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海图残卷。

  当然,说是残卷,其实还是比较完整的,只是是真是假就不知晓了。

  至于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海图被刘大夏焚毁一说,基本上被证实属于谣传。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杨彦迪此刻手中的與图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也比较准确。

  “这里!还有这里,这些都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而这里与这里则是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至于西班牙人,可忽略不计!尔等二人此行的目的地便是此地占城!”

  秦明指了指占城最南端外海之上,有一岛屿。

  “此岛名为昆山岛,也叫昆仑岛,当然此昆仑非彼昆仑,此岛面积并不算大,然也不小,岛上多蛇,因而当地人称之为蛇岛,前元时,西方有一名为马可波罗学者,在他游记当中也提到过此岛。”

  “这岛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乃是从南洋通往西洋的重要沿线岛屿之一,你们的目标就是先在此地设立一个据点,然后再去文莱国!”

  秦明言及到此,随之看向了二人。

  “王爷,吾等明白!”二人见秦明看向了自己,即刻点了点头。

  “嗯……除此之外,尔等二人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顺路穿过这道海峡,抵达天竺看一看!”

  “天竺?”

  “对!如今天竺虽然没有一统,然却有一个大帝国,莫卧尔帝国,这个帝国乃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后裔建立起来的。如今的皇帝名唤莫伦泽布,有机会的话,可以试着去那个帝国看看,你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商!”

  “当然,若是无法前往,也没关系!这只是本王给你们的额外任务。”

  秦明知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下南洋可不仅仅只是占领地盘,还得打通航路,准确来说是商路。

  毕竟海贸是极为赚钱的。

  有了钱才好办事。

  何况,一条商路的打通还可意味着势力能够沿着商路扩展到商路的沿线及终点。

  “对了!还有一事,尔等必须牢记,切记不可暴露自身身份,尔等就以海商来行事。”

  “王爷,即使葡萄呀人也不能透露吗?”www.sxynkj.ċöm

  “也不能!此行乃是秘密前往!”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暴露!”

  “当然,尔等在昆仑岛设立据点后也可派人前往。”

  秦明并未把话说死。

  毕竟形势千变万化,不是他现在说定就能定的,还得随机应变才行。

  “明白!王爷!吾等会尽力亲自去办您交代的事情的!”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即点了点头。

  …………

  翌日清晨。

  刘大是船上的水手。

  他在东家做事已经有五年之久,每年跑船所带来的钱足够他一家老小很好生活了。

  然去年时,他却因大陆的形势突变,在南洋买了地,他打算将一家老小接过去。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离了船,去当农夫的。

  虽然这年头,下南洋的不少,然种地的却不多,大多都是当水手跑商或是挖矿。

  尤其是金矿,不少人都跑去南洋挖金矿了。

  一夜暴富的传说时常出现。

  不过,却很少有人真正发财的。

  大多数人都过得很不如意。

  然相比在中原大陆被鞑子屠戮,不少人淘到南洋后,还算过得下去。

  可去年下半年之后,一切就变得都不同了。

  大明夺回了两广,越王殿下鼓励南洋的汉民可返回,不仅免费送地,还能免税一年。

  刘大就想着,是不是把在南洋买的那点地卖了,而后返回家乡雷州,买点地。

  “哎……罢了!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刘大轻轻叹口气,嘴中呢喃道。

  事实上,这次船队当中与刘大有类似想法的还有不少。

  不少人之前因为躲避战乱就去了南洋,还有一些是为了躲避官府高昂的赋税,不堪重负去的南洋。

  如今秦明在自己所管辖的五府之地,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且商业氛围极其的好,商贸尤其是海贸十分繁荣,这让不少人都纷纷改变了想法,打算回来置业。

  不过,大部分人并未下定决心,一来他们还是有些顾虑,担心这种宽松的环境只是暂时的,二来有些人已经在南洋当地有了一番地位,故而不想回来。

  这其中就有不少海商。

  邓惠明就是其中之一。

  他祖上乃是疍民,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上了岸,其祖上甚至走了路子,考了科举,虽然只有贡生的功名,却也当了个小官,而后又成为了一方巡检。

  崇祯年间,因为战乱频繁,他祖父就辞官,干起了海贸,常年来往于南洋与广东之间。

  生意依靠着运气与一些大海盗,做的风生水起。

  如今更是在南洋一些国家有了一定知名度。

  不少绿教苏丹国都给予了他一定地位,甚至还取了当地的苏丹贵族之女。

  也因此,他在见大明有中兴的希望之后,心中也十分纠结。

  一方是血脉,一方是权势,他真的左右为难。

  “东家!东家!有人想要见您,这是名帖!”

  就在邓惠明愣神之际,刘大的声音传来。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秦明杨四更新,第一百三十二章:下南洋!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