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人并不多,朱高煦有信心为天下官员加饷,就是因为明朝时的官员数远远低于后世。
以成都来算。
三司有职官员有:承宣布政司有左右布政司,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经历、都事各一人,照磨、检校各一人,理问副理问各一人,大使、仓大使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一人,加上未入流的提控案牍、司狱、副使、仓副使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一人,这个比肩后世省正府级的单位,大小官员一共才二十多人。
后世省正府一个部门都不止这么多。
提刑按察司也差不多,其中按察佥事人数不定,另有按察使、副使各一人,经历、知事各一人,照磨一人,检校、司狱各一人,加起来十个人不到。
另有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人,同知两-——四人不等(大部份都是两人,朱棣在云南安排了四人),都指挥佥事四人,经历、断事、都事,副断事各一人,司狱和吏目一人,加起来也就十几人。
四川三司官员,总共五十人不到。
然后是成都府,知府一人,同知和通判1——2人,推官、经历、知事各一人,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
后世市正府级别的单位,大明朝一共才十个人。
然后有些靠海边的地方,会有市舶提举司,通常四五个人。
有些地方会有盐课提举司或都转盐使司,大概也都在十人里面。
另外府一级有一个从九品的教授(训导不入品),州有学正、县有教谕。
当然还有少数群牧所养马等特殊部门,都是一两个人。
地方医士没品不入流。
成都这边有王府长史司,官员挺多的,有左右长史,审理正、审理副、典膳正(副)、奉祠正(副)、典宝正(副)、良医正(副)、工正(副)、纪善两人,另有典簿、典乐、典仪正(副)伴读、教授、仓大使(副)、引礼舍等,约三十人不到。
王府还有仪卫司,通常也是九到十人左右。
所以王府的官员是大头,加起来约三十多人。
整个成都连王府在内(各府下面的县官没来),有品级的官员到了现场,一百人也不到,然后加上当地武将,也就一百出头,如果把下面各县的官员加上,也就两百人左右。
如果没有王府在的府,官员武将其码少一半左右。
当然,还有些不入品的吏员(包括医士、训导)、衙役没在,但这些人工资低,人数也不多,影响不大。
你要想想后世一个成都市就这么一百多官员,加上临时工也就四五百人,给他们加五倍工资都加的起。
所以朱高煦对天下官员加薪是很有信心。
这会一百多文武齐聚一堂,大家都看着蜀王和朱高煦。
蜀王朱椿不出声,静静看朱高煦表演,他心里还是很有底的,他在成都人缘向来不错,成都文武官员都很尊敬他,瞿能都和他关系很好,你朱高煦这么抢我的财富,别人能看下去?
此时朱高煦站起身,走到前面,面对着所有人。
大伙纷纷注视他。
“本王在九月初时,下令天下官员的俸禄都加倍,军武将也是差不多。”
现场一片哗然,因为所有人官员都没享受到。
命令刚刚到,各地还没开始执行。
“结果刚到成都,发现这里并没有执行。”
四川新任左布政使曹昱赶紧道:“回汉王,是下官的错,下官本来想,下个月开始执行。”
“不关你的事,本王现在重申一下四川所有文武官员的俸禄。”朱高煦道:“大伙为官一方,除了造福百姓,同样还需要养家糊口,无论如何,朝廷,不能亏待大伙。”
“汉王英明。”人群中马上有官员激动道,很多人脸上也露出兴奋的表情。
“从上个月起,所有文官的俸禄在朝廷原来的基础上翻倍,这个月发饷时,要补足上个月所欠缺的,武将们另外计算,肯定不会少。”
现场顿时喧闹起来,像王府的长史郑楷等,也都满脸激动之色。
“多谢汉王殿下。”曹昱也激动道。
四周顿时一片感激之声,大伙纷纷表态多谢汉王。
朱高煦又道,以后各衙门每年都有一定的招待费,用来招待上级和中秧来人,或相邻州县同事来往。
像三司每司每年为两千两,王府长史司同样是两千两,仪卫司一千两,成都府两千两,下面的府,州,县一千两到一千五百两不等。
另外像其他收入,比如官员上任时的“道里费”,地方官员朝觐时的“盘费”,统统翻倍。
另有’柴薪银‘、’节钱‘’马夫银‘等各种七杂八杂的收入同样翻倍。
这么七七八八全都给翻倍,现场的官员听的都要炸锅了,要是明天朱棣的兵马打回成都,伱看他们这些人干不干他。
然后各府衙还有些不入流的吏员,比如衙役等,朱高煦也表示,饷银翻倍。
陈文和瞿能倒是有点紧张,这下汉王一年要支出多少钱啊?安南抢来的够用吗?
朱椿冷眼旁观,朱高煦这么一弄,整个成都的府开支,一年估计要上涨十几万两,这笔钱谁出?
难不成叫老子出?你想屁吃呢。
朱高煦说完后,又和众文武说了些话,最后留下三司长官和成都几个卫的指挥使,还有王府左右长吏等人,其他人先让他们回去了。
大伙欢天喜地的回去,把好消息传遍成都,很快又传到成都以外的州县,可以说,四川大小官员加吏员,加卫所兵马,刹那间都被朱高煦拉拢住了。
此时大殿里余下的人不多,蜀王朱椿也不动声色坐在那里。
“曹昱”朱高煦这时道。
“下官在。”
“明天开始,本王让成都五卫各出一千军士帮你,重新丈量成都府所有土地,按户收税。”
现场一片哗然。
朱高煦把收税标准一说,大伙面面相觑,但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
只有朱椿在瞪着朱高煦,不敢相信他敢这么干。
因为在场的官员家里基本也没多少田,大部份都在几百亩,甚至几十亩以内。
这会才是明初,土地兼并还不明显,像卫所的指挥使,千户们,不会像明末时吞并卫所大量的田地。sxynkj.ċöm
“成都府富商不算,大小官员和武将中,家里田地在一千亩以上的,暂时收税一成,但五年后,要按本王的标准上缴。”
很多人默默在评估得失。
朱高煦也在给他们算一笔帐。
比如一个千户或府同知,包括王府长史郑楷,都是正五品,年俸禄为192石,加上其他七七八八收入,平均算300石,朱高煦现在给他们翻倍,就是变成六百石。
这个级别的人,在明末时,通常会拥有几千甚至几万亩田。
但现在,大部份人连五百亩都不会有。
假设有一千亩,年产两石,一成税为两百石。
还是朱高煦给他们加的俸禄多。
这其中肯定有人会划不来,加的不如交的多,但这类人还是比较少,可能就是本身家里就是大户人家。
有人说明朝读书人不上税,这是不对的,明朝是有优免,但都要交税,明朝秀才免税八十亩,举人免税四百亩,所以明中后期,有地主要巴结读书人,利用他们的免税额,一起偷税漏税。
现在朱高煦要提前打下基础,不管亲王,官员,还是学子,富人统统上税。
趁现在大伙田不多,好收税,等到明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就很难收了。
像现在他给一万亩以上,直接涨到六成税,这样的重税情况下,以后土地兼并就要考虑税重。
这时曹昱故意问:“蜀王府的田也要量吗?”
“都要量,全部都收税。”朱高煦道。
“你敢。”朱椿这时跳起来,大怒指着他:“朱高煦你好大的胆子,这是你皇爷爷赏赐给俺的田,大明皇庄,你也敢收税?”
“就是朱元璋的田,老子也要收。”朱高煦勃然大怒道。
他直呼朱元璋的名字,现场一片目瞪口呆。
“你——你-——你真是不孝子——”朱椿指着他颤声道。
朱棣说的没错,你就是不孝子。m.sxynkj.ċöm
“杨河。”朱高煦这时道。
“末将在。”杨河出现。
“你带着成都五卫兵马配合曹大人,谁敢的阻止,杀无赦。”
“每年夏秋税期,定为八月和一月,过时不交者,斩,斩,斩--”朱高煦连说几个斩字,震惊整个大殿。
“末将领命。”杨河道。
嘶,朱椿脸都白了,不可思议看着朱高煦。
“你放心大胆的杀,任何人,都不用给他面子,因为四川所有官员和武将的俸禄,都要靠这些税收,你收不上来,兄弟们怎么养家?”
朱高煦说的很明显了,这钱粮收上来,就是发工资的。
“大王放心,末将还要养家糊口,谁不上税,末将的刀,不会客气的。”杨河狞笑,一手按着刀。
“有种你先杀了你十一叔。”朱椿不信邪了,厉声站出来。
朱高煦死死瞪着他,冷然道:“十一叔马前失蹄,身染恶疾,一切都是可能的,十一叔真的想试试吗?”
“大王不要。”瞿能这时赶紧劝朱椿。
(本章完)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更新,第327章 十一叔真的想试试吗?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