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十年五月,盛庸站在于阗(后世于田县)古城墙上,眺望四周,入目一片荒芜,只有诸多的断壁残垣似乎在提醒他,这里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
于阗(tiá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化,11世纪,在黑汗王朝的统治下,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之后,从元朝到现在,于阗地区一直在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范围内。
但东察合台汗国的首都在亦里八里(后世伊宁市),统治核心南到莎车地区,东到吐鲁藩,于阗距离较远,所以几乎无人问津,也日渐荒凉。
盛庸率军从一月底自沙州出发,前后走了四个多月,一百多天才到于阗。
按明军每天六十到七十里的速度,都足以走到沙哈鲁的首都喀布尔。
但他们四个多月才走了两千多里,平均每天二十里不到。
有部份原因是出了沙州之后,路就越来越难走,特别到于阗这边,明初洪武时的使臣出使西域,总是先到哈实哈儿,再到于阗,因为于阗以东的道路,真不好走。
盛庸的第一波兵马,带着大量的大车,除了开拓路线,建筑城市,还有负责修路的任务,所以朱高煦才允许他,一年或两年到喀布尔。sxynkj.ċöm
就是你盛庸不要急,在前面为后面的兵马做好准备工作。
盛庸从沙州出来后,一路继续掠夺,收集人口,一直往前行进了一千里后,才决定在若羌河边建城,实在没办法,他现在是明白皇帝朱高煦和他出发前说的话了。
出了沙州后,经常几十里上百里无人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水源地,和大批聚集的人口,朱高煦还好早有准备,过去五年一直在勘查地形,有资料提供给盛庸,盛庸最后决定在后世若羌县的位置,若羌河边建城。
这边原来就有居民区,主要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牧民,因为靠着若羌河,牧民比较多,而若羌河因流经若羌绿洲而得名。其位于后世若羌县城西侧,全长一百公里,即便到了后世,也是当地主要农业水资源之一。
盛庸在当地抓到了数千牧民,得到很多牛羊,还有上千亩粮田,他在牧民聚集处,筹建新城,同时到四周继续抓人,通常有水源的地方,必然有很多牧民。
明军沿着若羌河扫荡,抓了不少。
但若羌城可不是现在建,盛庸只是指定了这个地点,明军现在全力打造沙州和赤金城,等另两城建好,或有足够的人力,才会建造若羌城。
明军抓到人后,留下一千明军,和部份牧民,继续在当地屯田,准备粮草。
其余有三千多牧民被明军带着继续往西,然后开始沿途修路。
等盛庸到了于阗,明军只有四万七千多人。
但带了五千多抓来的人。
盛庸让五千多人在于阗城重新屯田,修补古城,同时准备攻伐莎车之事。
莎车是东察合台汗国统治的核心区,人口较多,可以补给。
当年沙哈鲁西征,莎车的蒙古人纷纷逃向吐鲁藩和亦里八里,沙哈鲁也没空管他们,继续西征。
东察合台汗国没有参与沙哈鲁西征,并保持和明朝交好,历史上,他们一直到1680年才灭亡,比明朝活的还长。
此时东察合台汗国的可汗为马哈麻汗,其在位期间,多次与明朝通商,尊明朝为宗主,每年进贡战马上千匹,相当给明朝面子。
可朱高煦才不管他,战马贡品照收,现在照打不误,明军数万兵马远征,外面的人口和资源都是明军急需。
“我军还有多少粮?”盛庸一边看地图,一边问人。
身边立刻有人回道:“还有约一万石。”
明军从沙州出发时,每辆车带了五石粮,共五万石,骑兵一人双骑,每骑带了约二十斤干粮,沿路见人就抢,边抢边补。
到了若羌河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一,但又在当地补充了一部份,还吃到了一顿大肉。
从若羌河过后来,人烟更少,明军也抢不到什么,一路来到于阗,只余粮一万多石。
他们全军大概够吃大半个月左右。
还好一路上不时能经过草原,马儿不需要补给,尽管这样,他们的战马,还是瘦了不少,中间陆续有战马死亡,好在也能掠夺到一部份,总数不减反增。
如果能打下莎车附近,粮食和战马甚至肉食,都能好好补充一下。
“陛下说的没错,还是要谢谢帖木儿和沙哈鲁。”盛庸哈哈大笑,拍了拍地图。
众将相视而笑。
帖木儿当年为了东征,提前数年让人在东征路线上到处屯田,虽然后来没有东征成功,但打下了基础。
接着他儿子沙哈鲁又要东征,再次沿路屯田,等于明军西征时,有部份田已经荒废,但还有大量的在经营,有的明军过来后可以直接耕耘,接着播种,比如像现在于阗地区,很多荒田经过翻耕后,就能播种,这都是帖木儿父子打好的基础,而第一批明军就来了种子等物,也是为了后面西征打好基础。
明军西征带种子锄具,大概历史上也是首次。
“平福。”
“末将在。”
“明天凌晨,你带一万骑兵先行。”说完之后,盛庸顿了顿,脸上露出凶狠之色:“告诉兄弟们,当尽情——欢快。”
“安国公。”四周一片惊叫。
他儿子盛震更是大惊失色:“陛下千叮万嘱--”
“住口。”盛庸厉声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陛下全权由本公处理,你们不用再多说了。”
说罢,他环视四周,大声道:“兄弟出来快半年,风餐露宿,岂能只受辛苦,没有所获?”
“当年蒙元灭宋,沙哈鲁鲁东征,北元入寇,他们何曾对我大明子民手下留情?”
盛庸这是要放纵明军,让他们快活。
平福是先锋大将,此时最为高兴,眉飞色舞:“特娘的,早就憋死老子啦。”
滕聚急道:“怕将来回去后,朝中的言官要往死里弹劾安国公。”
大明礼仪大国,天朝上邦,岂能学这些蛮族所为?
但盛庸知道朱高煦,皇帝向来支持以牙还牙,东察合台汗国现在和明朝关系是不错,可将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盛庸认为,皇帝一定会不追究。
而且,他真的犯个错也没事,讨逆战后,盛庸功劳越来越大,总要做些错事,皇帝才会放心嘛。
随着盛庸一声令下,次日凌晨,上万明军骑兵浩浩荡荡杀向东察合台汗国腹地。
曾经他们的祖先如何对待汉人,现在他们就将承受什么样的灾难。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更新,第523章 总要做些错事,皇帝才放心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