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是道场,寂灭乃菩提,佛说涅槃乐,百年一心寄

  三二五.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

  “阿弥陀佛,师父是……”

  ——慧能闻声回头,见是一陌生壮年僧人,于是起身回礼并有询问神情。

  “阿弥陀佛!

  贫僧自新州普乐寺,受印宗大和尚所托,为迎六祖来打前站的。”和尚再次庄严作礼。

  “打前站的?”

  惊讶之中,慧能一下忆起在广州与印宗师父暂作告别时,大和尚是说过为续奇异因缘要来龙山相迎打算,可当时不就于之婉拒,也没告诉来回具体行程吗……

  “阿弥陀佛,回六祖,印宗大和尚说好午前就到。”

  “午前就到!?”

  慧能听了,更是有点儿不知所措样子。

  “六祖一切不用操心,贫僧昨日全都安排妥了。此来打扰,只为请益佛法。”www.sxynkj.ċöm

  和尚气定神闲,态度极为诚恳。

  “太感谢师父了!”这才有所明白的慧能深深作礼之后更是回到:“师父客气了。”

  “‘学人览《涅槃经》’(1),于‘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2)多有疑惑,恳请六祖不吝垂教。”

  见慧能实际已应,和尚便直接了当了。

  “师父疑在何处?”慧能随之相问。

  “‘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

  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

  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

  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

  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

  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

  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3)”

  和尚侃侃,不漏涓滴。

  “师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是因缘。故‘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4),惟因缘生法之中人识心见性有得安稳安妥、安好安闲、安顿安然而已。”

  慧能想了想,直切要害。

  “学人愚顿,请六祖为之详言。”

  和尚听罢,凝神片刻盯着慧能目不转睛。

  “师父,这么说吧。

  ‘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会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5),因而‘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6),以启人于因缘之中解脱生命,自在人生。

  此中解脱自在,是不是便可使心能过去未来且心即世界之人有得当下及久恒所愿常乐我净了呢?”

  和尚听了,专致之中忽然大悟:

  “六祖,吾知乐受也。”

  “哦?”

  慧能一时反有些惊讶了。

  “因缘是道场,寂灭乃菩提。

  佛说涅槃乐,百年一心寄。”

  “说得好!”慧能不仅由心赞叹,更是深言了:

  “师父——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

  真常寂灭乐,吾今强言说。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7)”

  和尚闻此,心里更是透彻了:

  “弟子学佛,不知究竟。今蒙六祖垂示,方觉茅塞顿开。从今往后,愿事为师。”说了于慧能稽首便拜。

  “师父请起!还未请教师父法号,不知怎么称呼?”

  慧能赶紧双手相扶。

  “回师父,弟子海悦。”

  “原来是普乐寺方丈师父啊!”

  慧能虽早闻其名,但一直未曾谋面,此刻知之识之,心里更觉欣喜……

  ———(1—7).《坛经,机缘第七》;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成就因缘构说更新,第六十二章 天乎人乎I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