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六.好一个本来无一物

  一七七.米熟也未

  一七八.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一七九.汝今彻也

  一八O.悟了自度

  —————人终究要老,毕竟要去,薪火相传,不朽所寄

  一七六.好一个本来无一物

  神秀未能见性,是未彻“佛法如筏”(1)。

  如此修行,当然永无解脱之期;

  如此度人济世,也只劝善而已,不得佛法根本旨趣。

  慧能“亦未见性”(2),虽是不得已的保护权宜之谓,但仍有进一步勘验审慎吧?

  ——入夜丈室之內,弘忍大师来回踱步,灯光时暗时明……

  自慧能入山,语惊四座,道为道中人识,要说于中最为受宜,或许还真莫过与有更多更深直接交流的自己吧……

  达摩祖师独传《楞伽》印心,

  师父道信兼重《文殊般若》,m.sxynkj.ċöm

  到自己以《金刚经》明心见性,于中那说不清、道不明更难割难舍佛果有相所求,是不是依然还都牢牢根存?

  或许如此,

  才有“时时勤拂拭”(3)功课着落;

  或许如此,

  才有“东山法门,尽在秀矣”(4)实至名归……

  是慧能“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5)惊醒了自己;

  是慧能“道由心悟,岂在坐也”(6)透彻了自己;

  是慧能“不求余物,唯求作佛”(7)坚定了自己;

  是慧能入寂灭清净境界当是佛道更百年自身成就即谓佛果清晰了自己,

  是慧能习气亦人自心自性之发挥叫那见性人人当下直了成佛变得更加现实、更为确定……

  “佛以法为师”(8),“般若能生佛”(9)。“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10),不就在了然诸法如梦如幻,使人彻悟于法得无所得、住无所住世界人生本相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1)

  好一个“本来无一物”——

  万法如幻,不真即空,空无所得,空不执著,当然世无一物、心无一物。

  一物不有之心自显清净本性,人又岂有不见之理?sxynkj.ċöm

  一物不住之人既无尘埃可惹,更无勤拂之事,岂又不是“即自见性,直了成佛”(12),岂又不是有住常灭寂光自在之境……

  人说佛门乃空门,那空就空在百年之人真的得无所得、住无所住吧?

  那无得无住本无一物,当然就是世界人生本相一针见血、一言中的、一语道破,更人生命因此涅槃不二法门了。

  人有此悟,

  见性当落实处,

  入佛即在生死解脱,

  得佛即得百年自在,

  成佛即是一己生命自身成就。

  那獦獠所悟若真如此,他不得法,法又何物?

  那獦獠所悟若真如此,真乃佛法幸甚、宗门幸甚!

  八个月来,这个慧能从未让人失望过,明天,想明天他也一定会给人一个更加完满答案吧……

  月光清寒,霜凝天地,

  夜静更深已作最后决定的大师精神一松,更觉浸人冷气有些明显袭身……

  人,

  终究要老,毕竟要去,但佛法不能老啊!

  而薪火相传中,那真正佛法,才是人间春日永在希望之光吧……

  想到这里,大师缓缓来到壁前、缓缓打开柜子从最里缓缓捧出达摩祖师代代相传木棉袈裟深情抚摸着、抚摸着,然后突然一提一抖一展披在了身上又双手合十默默之后,便于座上庄严入静了……

  ———(1).《金刚经》;(2.3.7.10.11.12).《坛经.行由第一》;(4).《楞伽师资记》;(5).《坛经.顿渐第八》;(6).《坛经.宣诏第九》;(8).《大方便佛报恩经》;(9).“赞般若波罗蜜多偈”:《转识成智》——贾题韬与佛学;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成就因缘构说更新,第三十五章 千秋传承A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