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趣,惟人识鉴;山水流芳,载之美文

  一三二.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转过山弯,

  眼前是一片种满时令蔬菜开阔之地,

  除一中年和尚于云来雾去里凝神山下之外,四周寂无一人。

  片刻迟疑,慧能上前施礼:

  “打扰了,请问方才是师父在高诵美文吗?”

  和尚闻声回头愣了一下:

  “一时情不自禁,让施主见笑了。”

  “请教师父,何人文章,如此美妙?”

  “回施主,此乃东晋慧远大师等《游石门诗序》。”

  “请教师父,可是结莲社誓愿来世同生西天净土的高僧慧远?”

  慧能一下忆起志略兄给讲陶诗时带出的庐山故事了。

  “施主知道慧远大师?”

  和尚听了,好像一下对慧能产生了兴趣。

  “师父,我有个请求,不知合适不合适?”

  慧能心在美文,一时答非所问。

  “施主请讲。”m.sxynkj.ċöm

  “刚才师父所诵文章长吗?”

  “不长,也就六百来字吧。”

  “师父,我识字不多,不能捧卷,刚才听得有些不太完整,师父能否再诵一遍,我实在太喜欢了!”

  和尚聆此,心里觉着有点儿奇怪,想了想笑笑:

  “一遍施主就能记下?”

  “大差不差吧,师父。”

  慧能亦是笑笑。

  “施主记不下来怎么说?”

  和尚显然有点儿不太相信。

  “听任师父责罚。”

  见和尚并无拒绝之意,慧能回答更是毫不犹豫。

  “就帮把地浇上一遍,施主你看如何?”

  和尚盯着慧能,不知心里在打什么主意。

  “一言为定,师父。”

  慧能边应边解身上包袱,似在表示说话算数。

  “既然这样,贫僧索兴把《游石门诗》也一并给施主诵一诵?”

  “那更多谢师父了。”

  “施主听好了:

  ‘超兴非有本……’。(1)”

  片刻功夫,六百来字就诵完了。当慧能一字不落接着回诵之后,和尚早已瞪大了眼睛:

  “施主好记性!施主南边人吧?”

  “师父,我是岭南新州人。”

  “万水千山,施主是路过还是……”

  “师父,是路过,亦专为庐山而来。”

  “石门之美,只庐山一隅。虽万水千山,施主也是有值。”

  和尚以为慧能是奔庐山风光而来。sxynkj.ċöm

  “‘不有哲人,风迹谁存?’(2)

  师父,此行弟子更为庐山道生大师‘顿悟成佛’(3)求教而来,还望师父给指点。”

  能记忆如此深刻美妙诗文且因感触高诵者,定非泛泛僧人,慧能也就直言不讳了。

  “更为道生大师‘顿悟成佛’而来?”

  和尚听了,一时更为惊异……

  ———(1).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2).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3).相传道生著有《顿悟成佛义》,已佚;慧达《肇论疏》中有引道生相关论语;以下此引文出处略;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成就因缘构说更新,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B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