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田贞仪许是怕刘钰觉得她失了心气,便说的很清楚。
知进退,是知何时退才方便将来进,却不是进到无处可进时再退。前者尚可再做大事,后者不过老矣蹉跎。
这个时机,刘钰醉日酒醒后考虑了一整天,权衡得失,深以为然。
别说自己可能只是皇帝入戏太深觉得自己当为汉武、身边不能没有一个霍去病的自我加戏;便是真的是皇帝生的,亲儿子又能怎样,历史上皇权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故事可是比比皆是。
皇帝眼中,最好的霍去病,是那个在二十三岁英年早逝的霍去病。
自己没死,那就当不成最好的霍去病,也就最好不要再去当霍去病了。
况且,自己所做的一切,也确实是为了“由外催内”,却不是“由外而内”。
由外而内,和由外催内,终究不同。
由外催内,外部环境只是一个催化剂,终究还是要在内解决。
大顺靠着军改有了一副钢筋铁骨,可胎里的病、五脏六腑却一直没变。
刘钰不喜欢庙堂这个大泥潭,可真要做事,又不可能一直在外。
只是之前他以为回内的最佳时机,是拿下南洋。可却没想到田贞仪的意思是连倭国之战都不要参加,直接回内。
此时回内,南洋之战仍有九成可能出镇为帅,掌军自决。将来是内是外的转圜范围,也更大一些。
田贞仪的想法,配上刘钰对征倭一战海战的绝对自信,压到了他自己的想法。
听得出来,皇帝也很高兴,因为皇帝嘴上担忧的事,正是心里最不担忧的。
会失败吗?
皇帝自己也清楚,这一战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刘钰谋划了十年的准备,咂进去了数百万两白银,怎么可能会失败?
明知不会失败,还要假装担忧,刘钰当然明白皇帝的言外之意。
“陛下信任臣下,委以重任。臣昔日狂言,所求者不过是为陛下开疆拓土、又不至于汉唐之祸。从始至终,臣都是以此为初心而不改。”
“臣要编练的海军,是一支‘有制之军、不可轻败’的海军。臣思虑许久,如平准一战,臣领军在前,难以证明臣的话。如今伐倭,正可展给陛下看。”
刘钰再度说起平准、军改的事,李淦心中暗暗称是,不免想到了当初胡闹到金水桥时候的场景。
不忘初心的四个字,再度把李淦拉回到曾经的记忆。不是当初那个倔强的少年再度出现在眼前,而是自己又回到了当初那个尚且年轻的十余年前。
“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好啊,难得。若朝中皆如你这般的赤子,朕又何忧?”
“若真能以战养战,不耗费钱粮无数,朕难道就不想打仗吗?”
感叹之后,李淦没有再问刘钰这件事的缘由,而是问到了另一个问题。
“有制之军、有能之将,岂不更善?”
刘钰暗笑,回道:“陛下,观天朝四边,并无有制之军,唯天朝有。是以这等问题,何须考虑?”
“行军、后勤、路线、大略,皆为参谋部的职责,依定而行之即可。古之白起、韩信、霍去病、李靖用兵,临阵固然名将,但其所能战无不胜者,一人可当参谋部而已。”
“至于临阵之后……若平准一战,大策零敦多布智计百出,然有何用?臣领军前出,孤军深入,兵家大忌全都犯了一遍。然之若何?”
“至于海军,此战海军只要压制倭人海军就好,这等事,海军能做成的不下百人。十五艘巡航舰,近五百门大炮,倭人就算水战有如朝鲜李舜臣者,可就靠那些关船,凭什么胜?”
“战略者,行军路线后勤补给有参谋。”
“战术者,临阵野战,陛下给臣五万新军,大炮充足、火枪齐备,便是对阵领着五万秦军的白起、领着五万汉军的韩信,臣也敢言野战必胜。”
这话说的稍微有些狂傲,可李淦却听笑了,心道多半如此,到临阵野战的阶段了,若无大炮、也无火枪,就算韩白又有何计可施?
李淦知道刘钰看上去有时候狂傲,但分得清将帅职责。
为小将时,攻伐罗刹,可以豪赌一场;为方面主帅时,谋而后定,十足把握。
想着他之前已经去日本浪了一圈,直接把舰船开到了江户,这就像是西洋人直接把舰船开到了天津,如此尚且没什么损失,可见倭人的水师确实不值一提。
不管刘钰出于什么目的,这件事关系到大顺日后能否走出大洋,也关系到刘钰的命运,更是关系到刘钰一直念念不忘的南洋。
这时候还敢做这样的请求,可见自信到了极点,皇帝心里最后的一丁点担忧也消散了。
“那运粮之事呢?”
“海上运粮,比之赶海运货尚且不如,往来都是熟手。况且海上千里,其实都未必及得上路上三百里,此事不会有分毫差错。”
“若立海军部,本也该有后勤补给军需一处,自可负责。况且,商人所求者,利也,陛下给之,若如功名之于束发苦读;军勋之于披甲从军。”
李淦忍不住笑道:“功名、军勋,不还是利吗?朕也想明白了,这读书人尚且不能人人求仁义而轻生死,何必要求商人重义而轻利?”
说罢,示意刘钰起来,赐了座,唏嘘叹息道:“朕是真希望能解决自秦汉以来的大难题的。”
“外重内轻,则有军阀藩镇之乱;外轻内重,又恐重蹈宋明之覆辙。若真能解决这些问题,朕难道就不想开疆拓土吗?”
“你说得对,平准一战,你只是证明了新式军操可以一敌三,但却终究是你一手带出来的。此番征倭,陆军皆以此术,海军若也能如此,当真是天下之大福。”
“待伐倭结束,海军部当建起来,明以制度。你当尽心,定规制矩。”
这还是皇帝第一次很明确、很正式的提及海军部建立,明确海军制度的话。
这里面自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征倭海军大胜。
但这个前提不用说,如果败了那就连提都不用提了。
熬了十年,废了数百万两银子,若连此时锁国百余年的日本、不得有五百石船的日本都打不过,还下什么南洋?
“臣敢不尽心竭力?”
得了这句准话,刘钰也放心了。
建立海军部,也就意味着有了一整套的官僚,人亡政息的事就可以不必担心了。
水师可没有一个在朝中的水军部,这里面的意义截然不同。
皇帝这些年如此军改,兵政府仍然存在。海军部若是建立,形成制度、完善选拔体制,哪怕搞出一支法国那样的行政海军,也足以称雄了。
李淦心里盘算了一下,心道你必是也知道,小七将来是要接你的班执掌海军的,你心知肚明,朕心知肚明,小七也心知肚明。
如此你若交权,叫小七执掌,既为初战,他心里也必明白:只要胜就好,其余人的功再高,也高不过你,更不可能执掌海军,那自是虚心接纳那些参谋的意见,按部就班地执行便可获胜。
若是真的不听,刚愎自用,非要使自己居功,甚至非要有正法而不用偏偏要凸显他自己,也算是提早暴露了心性,朕也不会再用他就是。www.sxynkj.ċöm
随后又想,你既要形成制度,不贪恋海军大权,海军一事上的一些之前难办的事,此时便好办了。
日后自是要以文控武的,但靖海宫建立之后,靖海宫出身的亦可作文官。
以文控武是对的,文臣不取决于他们是否精通兵法谋略乃至战术技巧,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官职管辖权责。
但是在前面掌军、为一方舰队指挥的,还是要能打的、有才能的。
海军里此时通水战、有才能的,全是刘钰带出来的。
这一次若是真的指挥顺滑毫无滞涩,便可见他们也知道以朝廷为先,有些事就好办了。
“爱卿啊,待海军部建成、定下规矩,朕看要将海军略分。”
“一部常驻威海、旅顺,钥锁京城。”
“一部当驻于松江,巡航倭、琉。”
“一部当驻于闽粤,剿灭海盗,监视南洋。”
“若需大战,则派一人统领;若无大战,则巡航海路。你以为如何?”
刘钰心想,本该如此,只是之前自己一直管着海军,这等扩军的事,自己也不好提。
而且这样一来,又要裁撤水师,这里面的事不免负责。
“臣以为,正当如此。”
“嗯,正所谓,举贤不避亲,朕也知道最早转正为舰长的几人都和你关系匪浅,或曾为主仆、或在白山黑水间便已熟识、亦或是以你为师自称弟子。但朕素知你是唯才而用的,到时候这些人选,朕自会亲拔。”
这件事是公事,属于本该这么做、但一直碍于刘钰一手抓着海军而导致没有做。
皇帝也知道刘钰对此只能是感觉到理应如此,这可算不上一个甜枣,又道:“你虽逃得过这海上颠簸,却逃不过和倭人舌战谈判。对外谈判,齐国公管的外交部,他去谈不合适;礼政府的人,谈谈礼仪朝贡还行,谈利益他们能把你这十年苦心所求的都扔掉而不自知。”
“与倭战后,若能得赔款,八十万两归户政府库银,四十万两归内帑奖赏将士、赏赐功劳,百万两用于兴办实学。剩下的,你能要来多少,朕便都投入海军。”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刘钰田平更新,第八十五章 战前就分赃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