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夜风呼呼的吹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凌乱的点缀在夜空,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随着风的吹拂在不断闪烁。微熹的星光洒在树木的柴垛上,犹如披上一层朦胧的薄霜。
陈凌换上大衣出门,跟着陈泽两兄弟出门往村北四奶奶家行去。
四奶奶是赶年爷爷家的。
就是那个从狼嘴里捡回来一条命的陈赶年。
也是村里妇女小队长王秀华的婆婆。
两位老人以前待后辈是很不错的。
只是被繁重的体力活累垮了身体。
四奶奶腿脚不便,这两年已下不来床。
陈赶年在以前精神上也出过问题。
因此平日里儿孙就不怎么让他们出门,一天三顿饭往老屋送着。
没想到,这才没几年,就要不行了。
都是老陈家的。
红白喜事于情于理都不能缺席。
即便不是本家,只要有来往,也会喊去帮忙。
四奶奶居住的老屋与陈三桂家相邻,院房后是个土山坡,有枣树陈刺等杂树生长,洪水后老屋已经过修缮,只是没补建院墙和院坝。
三人到了之后,院子里灯火通明,来了不少人,共同守在老屋前,低声说着什么,大儿子陈永胜还在泪流满面的闷声哭着,空气弥漫出悲伤的气氛。
“俺娘她啊,昨天晌午还好好的来着,还吃了一大碗面条,咋说不行就不行了……”
“不过前几天做梦说,阎王爷来叫她了。”
“这几天也是明白一阵糊涂一阵的,净说些鸡呀狗呀的小时候的事。”
“倒是修了个痛快,没受罪。”
明显,这个时候,四奶奶人已经走了。
身为大儿媳的王秀华,抹着眼泪走出来准备操办丧事。
王秀华胆小,生来怕鬼。
自从四奶奶倒床之后,便伺候的周周到到,生怕四奶奶在心里念她的不是,死后变成鬼回来找她。
这样以来,倒是让村里人都说她贤惠。
现在她已经取出事先备好的寿衣,趁着婆婆还有体温进屋去给换上。
她丈夫,四奶奶的大儿子陈永胜则扔跪在老娘身旁,接过本家叔伯递到跟前火纸,边哭边一张张的烧着。
这些火纸要九斤四两,也是提前称好备好的。
因为只有这个斤两的,死者才能带走,这叫上路钱,马虎不得。
火纸烧完了。
便开始放炮,深夜三声炮响,向村民宣告有人去世。
陈凌他们这些年轻的后辈,基本上就是干这个的。
有的提溜着二踢脚去院外放炮,有的则去当八仙。
八仙就是八个青壮汉子,四位把棺材里外擦洗干净,另外四位将人抬进棺内。
但是按照本地的习俗,入殓是不能过子时,也就是过了夜里十二点就不能入棺了,要等第三天才可入殓。
而现在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所以八仙就将四奶奶放到了灵床上。
陈凌和陈泽他们很多是孙子辈。
孙子辈第一晚需要帮忙做的不多,八仙轮不到他们上,也就是放放二踢脚,帮忙收拾收拾家里,把堂屋客厅杂物清理出来,设置成灵堂等。
但是陈凌跟其他孙子辈的人还是有点不一样。
他这半年表现比较令村民认可,觉得他有本事了,愿意叫他一块帮着多分担点。
这在很多长辈看来,是重视的一种表现。
所以就被陈大志喊去跟着找裁缝置办孝服去了。
其他人则去喊村里的扎纸匠,把纸钱、纸花、过门吊等物带过来。
忙活一通后,凌晨四点全部准备完毕。
院外挂上了过门吊,也就是吊纸幡。
“咚”、“咚”、“咚”的炮声便再度响起。
陈家的男女后辈通通披麻戴孝。
按着辈分排成长队,跟在送魂的老人身后,趁着夜色,边哭边往村西走。
送魂的老人,挎着竹篮,装着剪刀、火纸、香烛、炮仗,领着队伍走出村子,到达土地庙的附近,剪几刀烧纸,燃香点烛,放炮,跪在地上又是一通路。
这叫“送纸”,也叫做“报庙”。
但在许多农村,甚至这个传统的来源上。
最常叫的还是“压纸”。
压纸去时哭,回来不哭。
揭纸去时不哭,回来哭。
传说,唐朝初期,药王孙思邈以四海为家,为穷人治病,他会使人起死回生。
为了不让百姓往返找他,他对病人说:“你们不要到处找我,只需将病人的名字、地址写在纸上,压在十字路口,我路过见到,就到家去医治。”
众人都照药王的话办,果然很多病人得到了医治。
人们一般去压纸时悲痛欲绝,回来时还觉得有望;揭纸去时充满希望,回来幻想破灭。
由于体现了生死无常,慢慢就演变成了乡下丧葬的习俗。
这趟走完之后。
陈凌和陈泽两兄弟解下白色的孝帽,各自返回家中。
明日天亮,各家婆娘也会上门吊丧,也会分给不同样式的东西。
农村办丧事行孝也是有讲究的。
如孝帽的样式,孝巾、孝带的长短,依据子女、堂兄弟、姐妹,出嫁的姑娘、媳妇等辈份也是各有区别的。
有的东家往往考虑不周,为了一点孝礼,当场吵闹的事也是常有发生的。
乡里有句话:叫“孝薄人”。
容易闹笑话。
次日。
陈凌等王素素跟老陈家的姑娘媳妇吊完丧回家,就把碗筷桌凳打上记号,帮忙给抬了过去。
之后,就蹬上自行车出了村。
这次四奶奶的辈分大,是本家的陈三桂来管事,王来顺和陈国平也去帮忙记礼单。
而陈凌本来是让他当厨子的。
他不乐意干。
这红白事厨子村里专门有人做,能得不少好处,他没事抢人家的活干嘛?
这活又累,平白无故的还得罪人。
最后陈三桂只好让他去给各个地方亲戚上门报丧。
这倒是不错,不用在跟前捆着了。
迎着秋风,陈凌蹬着自行车一路翻山梁,过水桥,率先抵达了金门村。壹趣妏敩
金门村依山而建,不过两三百户人家。
陈凌从桥上骑车入村,没几步远,便遇到了二妮儿小夫妻俩。
两人正在院外挖红薯井呢,看到陈凌便停下手头的活,露出笑脸。
“富贵叔,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啊,要是不忙,就去家里坐坐,喝口水吧。”
二妮儿的丈夫刘红星从红薯井上来,走到车子跟前道。
二妮儿也跟着往家里让。
“不了,不进家了。咱们村四奶奶没了,我是来报丧的。”
陈凌摇摇头,说道。
接着从胸前口袋掏出一张名单,询问:“刘广军家是哪个?这是四奶奶的大侄子,我得赶紧过去通知一下。”
金门村以金刘二姓为主,沿着金水河的大部分姓金,剩余的则是姓刘的。
所以还要往村内再走一点距离。
两人指给陈凌位置后,他就找上门去了。
老年间上门报丧必须来去急速,不进人家大门,只能在门外高声喊叫,报过丧之后,讨一口水漱口,来驱除不详,然后马上返回,片刻也不逗留。
但现在早已没那么严格。
只要不进门就行,其余是再没啥忌讳的了。
“广军家的,这后生是哪个村的啊?成没成家?没成家给俺闺女说说,瞧这又白净又好看的,配俺家闺女正合适……”
“你可拉倒吧嫂子,这是俺们家广军他姑村的,老陈家的后生,人家早就娶了媳妇了。”
“啊?这么年轻就成家了啊,俺看着还不到二十岁。”
“啥不到二十,那是人家干活少,脸皮子嫩,才显得年轻哩,跟咱们这些风吹日晒的不一样。”
“说起这后生,你肯定也知道,他达以前是送信的,叫陈俊才,当真又俊又高,也是个顶好的相貌哩。”
“啊,俺知道了,陈王庄陈俊才家的懒小子,没人敢说媒那个。”
“要不说长的这白净,懒得不动弹,啥活也不干可不白么?”
“就这娃也能讨到媳妇?”
陈凌闷头骑着车,身后还能听到两个婆娘嘀咕声,让他一阵好笑。
随后,继续去下一个村里打听,上门。
就这样,从金门村、桃树沟,往南往东,来回转了十几个村子。
才把四奶奶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通知完。
这也没办法。
以前的人家孩子多,各种亲戚就一大帮,近亲远亲都要让人知道。
也有去了不在家的。
这个告诉其家人之后。
就免了上门吊丧随礼的事了。
俗话说:“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白事礼钱不能让家人替代去给。sxynkj.ċöm
心不诚,不吉利。
而陈凌的衣兜里,也被塞满了烟。
现在上门报丧虽说没有喝水漱口了。
但烟是不少的。
有的给一支,有的直接就给一盒。
讲究的是这个。
也不用客气推辞。
眼看着就要到中午了,陈凌把烟收进洞天,准备再通知最后一家,就去黄泥镇上吃顿饭。
今天报丧是东南方向走的,距离长乐乡越来越远,但是和黄泥镇却越来越近了。
黄泥镇不大,但吃的却不少。
烧鸡、牛肉汤、锅盔、泡馍、羊肉饸烙……
陈凌老远就闻到了香味。
到了镇上就点了大碗的羊肉饸烙。
他上学时最馋的就是这个。
但平常根本吃不到。
家里没那个条件。
就非常想得慌。
羊肉饸烙上桌。
羊肉臊子、红的辣油汤、青灰色的饸烙面条,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大口吸溜进嘴,无比的过瘾。
陈凌一碗不够,再来一碗。
正吃着第二碗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叫他……
“凌哥,你咋来黄泥镇了?”
抬头一看,是韩闯的对象江晓庆那姑娘,正惊讶的看着他。
“啊,我过来办点事,你今天不去单位啊。”
“今天不忙,正好我娘说老家有事让我回去看看,我就偷偷跑回来了。”
“凌哥,你够不够吃啊,知道你饭量大,不够我去给你添面,这是我家的馆子,你随便吃。”
“你家馆子啊……”
“够吃够吃,量很足,饸烙也好吃,比县城的好吃多了。”
陈凌连忙应道。
心说好巧啊,到底是以前出门少了。
今天这出来转了一大圈,老遇到熟人。
江晓庆以为他在客气,就走进里面去把她爹喊了出来,重新添了碗羊肉,油汪汪的,全是大块。
这家伙,把陈凌都搞不好意思了。
“跟闯子是同学就不是外人,安心吃,以后知道这是咱们自家开的馆子,啥时候走到镇上饿了,就过来,叔没别的本事,管你顿饱饭还是行的。”
江父身量不高,是个精悍敦实的汉子,脸上坑坑洼洼,还有一双三角眼,看着有点不好惹,但热情起来却令人觉得亲近。
稍后,江晓庆也端出来碗筷。
正好晌午了,今天不逢集没啥人吃饭,三人就坐一块吃起来。
话说的多了。
陈凌也慢慢放开。
跟江晓庆父女聊着天,他这才知道江晓庆是因为爷爷家的牛病倒了,才被喊回来。
她在县农业局做技术员,家里想让她托熟人问问,找个兽医,但也没啥结果。
而黄泥镇太小,这里的人,很多像韩闯家那样,开厂、做生意的,造纸厂、罐头厂、煤厂等,全奔着赚钱去的。
畜牧站又挣不到钱,早就没人了。
所以找个兽医不容易。
有懂点的也就是让买药喂给牛,不愿往乡下跑,觉得麻烦。
病牛治不好,想卖掉,价钱也要大打折扣。
而且一直治不好,拖着病也会越来越瘦,要掉不少斤两。
这样下去自然不行。
“找到兽医了吗?要是没找到的话,我给去看看。”
“凌哥,你……”
“我现在是我们乡里畜牧站的兽医,除了太严重的病,需要这药那药动刀子的,一般的小毛病我是能看好的。”
“这不正巧了吗?俺达家的牛也并不是啥大毛病,就是老拉稀啊,拉了快两个月了,刚开始喂了点草药就没咋管,结果现在越来越瘦,睡的时候也不愿意卧下,平日放牛也不咋动弹,都要瘦的皮包骨头了。”
老江愁的叹气:“本来就是养的肉牛,这咋能行吗,你说说……”
陈凌道:“是不行,不过拉稀的问题有大有小,不管是猪马牛羊,还是鸡鸭鹅,常常是有病就拉稀,有的拉稀好治,有的是大问题,咱们还是先去看看到底是个啥情况吧。”
“远不远?”
“不远,就在鹁鸽营,不过耽不耽误你办事啊凌哥。”
“事办完了,走鹁鸽营,我正好顺路从县城回家,走吧。”
反正报丧完了,也没啥讲究的了。
“我要是治不了的话,给你们找个老兽医,在我们乡里认识两三个,最近的离县城也不远,就是人家平常有别的活计……”
“那行啊,得亏今天遇到你。”
……下午两点,赶到的鹁鸽营,江晓庆爷爷家。
这是一处由土房子,乱石矮墙围成的小农院,院外的牛棚之中,有三头老黄牛。
一头公牛,两头母牛。
在两头母牛之中,有一头黄白花的母牛站在牛棚角落,屁股朝外,病殃殃的,跟另外的牛比起来明显瘦很多。
“达,娘,俺和晓庆找了个兽医回来。”
老江进门就喊。
随后就见里面两个身着浅蓝粗布衣衫的清瘦老年夫妇出来,跟他们父女说了两句话后,有点惊讶的瞧着陈凌,大概是觉得年轻,有点不太相信。
不过脸上也没表现出来,还是带他们到牛棚去看。
进了牛棚,陈凌围着病牛转了转。
摸肚子,看牙口,检查牛粪……
一通下来,微微沉思少许,对老江道:“叔,家里有吸铁石吗?给我找一块过来。”
“吸铁石?”
众人不解,但还是大大小小的,给他找了两三块过来。
陈凌拿到手里后,挑了块磁力强的,贴近牛肚子来回试了试。
这一试就发现,吸铁石在肚子左边出现了反应。
“你们过来看,吸铁石有反应,这明显是吃进肚里铁了,估摸着已经伤了到胃。”
陈凌指着,让老头老太太,还有江晓庆父女全都上前试了试。
发现果真是如此。
纷纷惊讶不已。
“后生有两下子啊,真给瞧出是啥问题来了。”
“爷,奶,这牛咋还能吃进肚子铁哩,它能嚼得动,能咽得下去?”
江晓庆想不通。
“这个啊,这牛可不像咱们人,吃东西的时候还细嚼慢咽的。舌头一卷,就囫囵着吞进去了,有铁它们也不知道啊。”
老头说着,对陈凌问道:“后生,这牛是肚里有铁了,才拉稀的吧?能想法子,用点药让它把铁拉出来不?”
陈凌闻言摇头:“铁在瘤胃里,反刍倒嚼的时候草料泡软上去了,铁泡不软还在瘤胃上不去,根本进不到正经消化的胃里,吃药也拉不出去的,只能用吸铁石吸出来。”
“江叔,你去再买两块新的,磁力强的吧。”
“啊?找了这么几块还不行啊?还要买新的?”
老太太听到后觉得浪费。
陈凌也不见怪,解释道:“铁有咸味,牛喜欢这味道,也有很多牛把铁吃到肚子里,但是像病成这样的,肚里就不是一般的铁了,估计是钉子这种有尖有刺的吃了进去。”
“这样的东西,用磁力不强的磁铁,要是吸到一半被哪里卡住,不仅吸不出来,重新掉进瘤胃里,还会伤到牛,这样容易坏事的。”
老太太这下知道好歹了,急忙带着江晓庆去买。
留下老江父子给陈凌帮忙。
“原来是吃了钉子了,牛肚子里没事吧?”
老江问道。
“嗯,没其它症状就没事。”
陈凌点点头。
牛有四个胃,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
皱胃才是牛真正的胃,也是唯一具有消化功能的胃。
牛吃东西急,食物不咀嚼就进了瘤胃。
不小心吃的铁也是在瘤胃。
反刍倒嚼后,其它食物进了皱胃,消化吸收,排泄出去。
瘤胃的铁仍然出不去。
不是尖锐的铁其实没事。
像铁钉这样尖锐的,就不行了,时间久了很危险。
严重了会出现胃穿孔,扎穿瘤胃网胃等。
或者创伤性心包炎,就是扎到心脏死掉。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牛的身上会有肿大的部位,静脉曲张之类的异常反应。
那时候也就晚了……
根本不用治,尽早杀了卖肉,还能多卖点钱。
现在这头牛也就是胃里发炎而已,发现得早,没啥大事。
稍后,江晓庆两人把磁铁买了回来。
陈凌就让他们去准备温水,准备取铁钉。
牛胃取铁不难。
先给磁铁系好结实的线,喂温水把磁铁从牛口中送服下去。
只要牛肯张嘴,其实它自己会下意识的吞咽下去。
而不断喂水,是怕磁铁卡在食道。
江晓庆爷爷家这是从小养大的牛,也穿了牛鼻环,由两位老人牵着,即便感觉很不舒服,也把磁铁完全吞咽了下去。
磁铁进入瘤胃之中后,不急着往外拉拽。
先牵着牛来回溜一会。
上坡下坡的来回转转。
让瘤胃的铁完全吸附到磁铁上。
“凌哥,要遛多长时间啊?”
“有个半小时二十分钟的,就可以了。”
“好嘞。”
很快,江晓庆遛牛回来,可以往外取了。
但是往外取磁铁的时候,要小心注意,避免伤到牛胃。
这时不能急躁,也不能用太大力。
只需要顺着牛胃的自然反应,像是反刍又像是呕吐一样的这股劲,慢慢往外拉就行。
这过程有个有趣的叫法,叫牵牛胃。
陈凌让人按着牛头,缓缓拉扯,花了两三分钟,才觉得突然手中轻松不少。
这就是出了瘤胃,到达食道了。
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磁铁从牛嘴拉扯出来。
扯出来后放在手里一看,果然吸了两根歪歪扭扭的铁钉出来。
除了两根铁钉,磁铁上还吸着一小块一小块的铁片渣滓。
“俺滴娘啊,牛肚里真进了钉子哩。”
“这么长的钉子一直在牛胃里,怪不得牛一直拉稀不停不舒服哩,想想就吓人……”
江晓庆一家子既惊讶,又是后怕不已。
等回过神后,一个劲的对陈凌表示感谢,“好后生,真有本事!”
便热情的拉到家里,端茶递烟的招待起来。
一家子事后想想铁钉从哪里来的。
估计是大水后,翻建房屋时,不小心被牛吃进去的吧。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的1995小农庄叶公好龙A更新,第一百七十三章 牵牛胃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