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1805 > 第四三四章 安康八年
  相比厂商的东家和掌柜群体的愁云惨澹,各厂商的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群体内的氛围就完全不同了。

  在福贵酒楼所在的同一条街上,不过相对比较偏僻的小饭馆里面,一群青年人也在喝着酒聊天,讨论和确认以后的想法。

  “老王,你们还去不去大食国?”

  “不去了,我下个月就去官营厂干活了,待遇应该不比大食国的差多少,关键不用跑那么远了,听说以后还可能会分房子、分车子,如果当了经理,有可能享受官员待遇。”

  “我也不去了,我们工厂很可能会变成官营厂,衙门的人已经来过了,我们东家和掌柜正在考虑要不要把厂子卖给衙门……”

  “我还听说,官营厂会自己建学校,孩子上学都不用花钱了,或者是补贴一大半……”

  “官营厂是有保障的,就算是以后不会真的有等同于官吏的待遇,朝廷的规定肯定会老老实实的执行的,不会像民间的东家那样说一套做一套……”

  “可是,我看报纸上好像在说什么国进民退,各种工厂、商行都变成朝廷的了之后,我们普通百姓就没有自己当东家、赚大钱的可能了……”

  “对啊,我也听说了……”

  “你们俩以前的时候,也没有想着要自己开工厂,自己开商行,自己去当东家啊,怎么这时候忽然担心这个了?”

  “再说了,朝廷好像也没有拦着,不让我们自己开工厂吧?衙门也没有要强制收购民间的工厂吧,都是在商量着来的,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就不卖……”

  “那些小报上的东西看看就行了,根本原因就是衙门如果不出面的话,那些当东家的就不愿意老老实实执行新规定。”

  “对啊,朝廷现在要求,保底工钱每两年涨一次,现在还准备和大食国一样,把休息时间增加到每个月四天,关键还不准降低工钱。”

  “东家们总是想办法推诿,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官营厂子肯定要执行,工人肯定会往官营厂子跑,就没人给他们干活了。”

  “他们就是不愿意多出工钱,还担心工人都跑了没人干活,所以才反对衙门开工厂。”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我之前想多了……”

  整个城市到处都有人议论,从工人到经理到掌柜和东家,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因为这场改革影响到了绝大部分的城市人口。

  这场议论和舆论风波,其实不只是在江户本地不断扩散,整个大明的大部分区域,都在持续的酝酿着。

  因为官营厂商的设立是在大明全国范围内同步展开的。

  大部分地区的舆论反应,与江户地区非常的类似。

  东家群体内愁云掺澹,普通工人和基层工程技术人员,都想着往官营厂子跳槽。

  相关的消息也很快就超出了大明的范围。

  泰西各国的王室,朝廷,商人们,也陆续都看到了相关的新闻。

  他们马上也开始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和分析。

  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不要跟着学。

  大部分国家都在自己讨论,不过有个别人稍作犹豫之后就直接问了。

  美利坚女王夏洛特,法兰西的王储夏尔,都直接发电报给朱靖垣个人了。

  问题都非常类似,大明搞的这个官营财团,官营厂商,我们能不能跟着学。

  朱靖垣看到消息之后,稍微考虑了一下就做了类似的回复:

  你们可以有选择的学,但建议稍微控制幅度和范围,不要像大明这么的直接。

  你们国家王室和朝廷对民间的掌控能力远不如大明。

  你们的力量相对民间而言算不上雄厚。

  如果你们完全照搬大明的方案,直接损害民间资本的利益,可能会让某些群体铤而走险。

  这可能会危及你们的个人安全……

  朱靖垣给了夏尔和夏洛特提醒,实际上自己也已经有了相应的防备。

  在大规模的官营厂商建设开始后,朱靖垣自己就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了,也尽可能避免参加任何公众和公开的活动了。

  虽然说,就算是大明的方案,各级衙门也没有把民间厂商往死里逼迫,只是直接下场参与竞争了而已。

  但是难保不会有人因此破产,然后就想着要报复社会,甚至是报复自己这个皇室代表。

  从世界大战结束,开放六大行业开始,朱靖垣通过航空工业协会和机械工业协会,大力鼓励和推动民间厂商的发展这这些年,朱靖垣对自己的个人安全是比较放松的。

  因为从整体上看,自己在这个过程基本上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关键是为社会的主体力量谋取了利益,从商人到工人和技术人员到官僚,绝大部分都是支持自己的。

  自己偶尔在公共场合露个脸,做好准备都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情况就复杂了,朱靖垣也就老实了。

  朱靖垣现在只能通过报纸,通过自己的手下去获取民间的反馈了。

  随着改革的持续进行,朱靖垣发现民间的反应跟自己预料的相差不大。

  东家们群体当然是比较压抑的,他们感觉到了来自朝廷和衙门的竞争和行政压力。

  他们当然对这种制度改革是比较反感的,但也是无力阻挡的。

  在各种民间报纸上持续的叫嚣,声称这种国进民退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大明的发展。

  甚至有小报直接说大明的盛世即将结束,市场必然会持续降温,来年的财政必然很难看。

  而真正底层工人的反应却又反过来了,都在等着官营厂商做大做强同时规划着跳槽。

  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大明各地的财政数据确实不是很好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数额颇为巨大的财政赤字。

  因为在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临时额外分配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和收购各类基础产业去了。

  在安康八年的财政预算中,相关类型的支出被直接落实下来,并且再次大幅度的增加了。

  其他分类的预算当然会受到影响。壹趣妏敩

  特别是很多对特定产业、行业的扶持预算,也就是原本可能会直接给民间厂商,或者用于减免某些厂商税收的预算,被转到了官营厂商的建设之中。

  相关消息确认之后,也就是明年不会有相应的补贴,不会再有各类减免之后,立刻就引发了相关厂商的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大明中央朝廷也已经正式下发了命令,从安康八年起正式实施强制的十小时工作制,和每月至少四天休息日的规定。

  于是乎,关于与民争利,国进民退相关的舆论,在安康七年底到安康八年初的时候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

  朱靖垣就老老实实窝在家里和衙门里面不出门了。

  进入安康八年之后,包括江户在内,大明各地陆续爆出了大量的厂商违规事件。

  一大批民间厂商因为拒不执行最新的劳动制度而收到了大额的罚款。m.sxynkj.ċöm

  这些其实是衙门专门去抓的典型。

  整个安康八年,如果看某些报纸的消息,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愁云惨澹的状态。

  对于民间厂商而言,确实也都是感同身受的。

  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意气风发的民间厂商,在安康八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用工竞争陡然加剧,行政执法突然严厉,东家掌柜们叫苦不迭。

  但是工人群体的氛围相比前几年明显放松了许多。

  市场也完全没有出现萧条的景象,看上去好像反而变得更加的繁荣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工人们的工钱没有降低,但是休息的时间更多了,在市场上消费的人也就随之增多了。

  到了安康八年底,新一年的各种报告一出来,很多官员都笑逐言开了。

  安康八年的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了二十个点!

  关键是,对于明年的预料也非常乐观,增长的幅度可能还会增加。

  原因也很简单,民间厂商别说合理避税了,偷税漏税都是屡禁不止的。

  而官营厂商就很难偷税漏税,有额外的盈利还要直接上缴利润,这都是收入。

  这两年的官营厂商刚刚开始经营,已经盈利的还都是轻、小工业,收入数额并不高。

  而且整体上还在投资阶段,官营厂商的直接盈余并不多。

  等到大型产业开始盈利,整体进入收益阶段后,这份收入会更加可观。

  大明财团下属的产业,收入直接交给朝廷和对应级别衙门,这近似于朝廷直接赚钱。

  与此同时,朝廷官吏的新福利,也在这两年逐步落实了。

  所以官僚体系中的氛围是颇为轻松愉快的。

  安康八年结束之后,朱靖垣在江户地区的任期也要到了。

  江户、奈良、朝鲜三地改革也初见成效了。

  安康九年的春节之后,朱靖垣就不再直接参与当地事务了。

  一边回顾总结这两年的成果,一边等到朝廷的新任命,一边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已经在江户、奈良、朝鲜三地完全落实。

  当地所有居民已经全部拿到了同时考试合格证。

  三地所有行政、民政事务,全部以通识考试合格证为标准,不再查阅其他身份信息。

  这是一份非常夸张的成绩。

  两年的时间,放到行政改革上,这绝对不算长,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做的这么彻底。

  因为朱靖垣在当初给出了要求,对于多次考试不通过的可以降低难度,对于不配合考试的人员强制遣送墨洲开荒。

  所以这份成绩出现的原因是没通过考试的人都被清理了。

  其中当然有故意做政绩的原因,但朱靖垣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一些强硬手段。

  现在的江户、奈良、朝鲜三地的民间,“考试不过就送你去墨洲挖矿”这句话,甚至成了颇为哄骗吓唬小孩的流行语。

  安康九年元宵节后,朱靖垣收到了朝廷的新任命,以及自己父亲和母亲的信。

  朱靖垣先看朝廷的任命。

  “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总督西域、雪域、安西、蒙古、鲜卑等处地方军政外交事务。”

  陕西布政使司参政这个职务本身没什么,虽然这是朱靖垣第一次真正到内陆任职,但是朱靖垣心中早就已经有准备了。

  这是施政实训中必须要有的环节,要把长期在内陆任职的人调到沿海,把长期在沿海任职的人调到内陆,长期在南方的要调到北方,长期在北方的要调到南方。

  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名义上是布政使的左贰官。

  大明的陕西布政使司辖区,包括后世的陕西、宁夏、甘肃三省的大部分地区,还有青海、四川、内蒙古的一部分。

  它作为省份而言已经可以算是相当大的了。

  但是相比本职工作的范围,后续督管的区域就更是大到了离谱的程度了。

  任命本身只是个统称,下方还有实际负责的具体地方。

  朱靖垣看着地名列表,对着地图比划了一下,发现实际范围比自己想的还要大。

  把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大食国本土以东,天竺地区以北,神欧大陆上所有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全都交给自己去督管了。

  这些地区的面积,相比原来的江户、奈良、朝鲜三省,已经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了。

  自己老爹的心也是真的大,这么大的地区的军政事务全都交给一个皇子。

  不过问题也很大,这些地域内部的成分非常复杂。

  有中央朝廷的直辖省份,有已经废除的曾经的内藩,还有现在仍然存在的外藩。

  西鲜卑公国、哈萨克公国、希瓦公国、波斯公国都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这些地区的情况比江户、奈良、朝鲜三地复杂了无数倍。

  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在本土实施的各项改革,要不要在这些外藩实施?

  当初与这些外藩君主的条约,是保证了不会撤藩和改立。

  但是没有规定大明不会不干涉内政,甚至还明确要求了当地法律不得违背大明法律,当地君主必须效忠大明皇帝并配合大明朝廷的管辖。

  但是,在此之前,对于哈萨克、希瓦、波斯等主动加盟的外藩藩国,大明中央朝廷除了驻军和收税之外,几乎完全不干涉当地的日常事务。

  对于西鲜卑公国和埃及公国这种由于战争条约加入大明的藩国,也只是在主动加盟的藩国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些督管官员,监督当地君主主动融入大明体系。

  在实际行政上也不会强制干涉,实际日常事务仍然有当地君主处理。

  实际上,这些外藩境内的很多习惯性的传统制度,就是违背了大明法律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信仰、婚姻相关的习俗,只是中央朝廷也没有真正的实际过问。

  难道这次让自己到大西北去,就是要让自己去处理这些事情吗?

  心中想着这些,朱靖垣就打开了父亲单独给自己写的信,马上就确认了自己的猜测。

  老爹就是要自己去尝试改造这些藩国和地方的“传统”的。

  而且,老爹原本的意思,是要让自己直接到尹犁去的,能够更加的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更加方便尽快处理当地的事务。

  但是尹犁这种地方实在太过遥远,把一个皇子送到这种地方,老爹自己也稍微有点犹豫。

  再加上自己母亲的强烈反对,才改成了到陕西任职。

  陕西是大明核心地区的西大门,在这里负责统管西北事务也算合理。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1805更新,第四三四章 安康八年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