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二又被我打了 > 第350章 范二的跌宕人生
  三年后。

  虽已近傍晚,可盛夏的长安新城,依然酷热难当。

  新城东郊外,是一片新规划出来的作坊区。

  虽然规模远远不及伏虎山工业园区,根本没有可比性。毕竟,据说在万年县公的极力主张下,陛下已经提出,要将那里,打造成为大唐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

  可是这里,如今也已经好几十家作坊区入驻。

  就连那盛世商行旗下的,火柴香皂肥皂包括醉美人烈酒的作坊,也已经搬迁来了这里。

  而此时,作坊区内,其中一间刚建好不久的库房门口,范思辙顾不得夏日的炎热,正忙碌着,指挥雇来的十多名工人,将刚刚才从南方一带运来的新鲜水果,从门口停着的那辆大货车上,一箱一箱地往仓库里搬。

  “老张,老张,您慢点嘞,注意点脚下。离天黑还早,可千万别摔着了!”

  “哎哟,陈兄,可千万轻点放,轻点放。这里面不少货,可是赶明儿一早,要送到宫里去的……”

  “要有点什么闪失,果子坏了烂了,吃坏了那些娘娘贵人的肚子,俺老范丢了生意蹲了大狱事小,给大东家杨县公惹了麻烦,那可是天塌了的大事呐!”

  “认识俺老范的,谁不知道,要没有杨县公,俺早就饿死在贞观初年那场大旱灾了,哪有俺老范的今天?”

  “更别说眼下这生意,给宫里专供水果,还是内务府的老爷们,看在杨县公的面子上,才把合作给咱的……”

  “咱要是不争气,疏忽大意,丢了大东家的脸,送了烂果子坏果子去宫里,那俺老范还是个人吗?”

  “哎哟,还有林三,你这小子,咋个跟你爹一个德行?做事毛毛躁躁的!”

  “跟你说多少遍了,上到这大货车的货斗里搬货,动作可千万轻点!”

  “这玩意,别看长得三大五粗的,可宝贝着呢。听说,就这么一辆货车,得值两万多贯钱。”

  “别说咱长安城,就算整个大唐,也还不超过五十辆!”

  “瞧你在上面,踩得哐当响的,要是磕坏了,别说你小子,就是把俺老范卖了,也赔不起啊!”

  “没看见开车给咱送货那车夫陈老五,正瞅着你,脸色都变了?要不是看在俺的面子上,估计早就上来大耳光抽你了!”

  “还有,你小子年纪轻,不知天高地厚。俺告诉你,可别小瞧了这陈老五!”

  “颉利听说过吧?那可是当年叱咤草原的一代雄主,东突厥可汗。而这陈老五,可是颉利的亲传弟子!”

  “跟着颉利学了这么多年,不但人也长得帅,火车也开得快,修火车修汽车也是一把好手,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

  “跟那颉利一样,现在可也是带了十多个徒弟的人了!茶杯一拧,二钱铁观音往里一泡,修理厂里一转,人人都喊老师傅!”

  “不仅如此,人家还是大唐第一批学会货车驾驶技术的人!”

  “本来人家,一直都是河南道直达长安城这条铁路的列车长。要不是因为,现在大东家组建的这盛世物流货运商行,严重紧缺能开货车送货的,人家会被临时调来开货车?”

  刚过四十岁寿辰的范思辙,长得其貌不扬,容貌不算俊朗,身材也算不得高大威猛。

  甚至相反,身材有点矮,个子偏瘦,走在大街上,总给人一种吃不饱饭的感觉。

  此时,虽嘴上碎碎念个不停,可想起这些年的际遇,人生的大起大落,心中又何尝不是唏嘘万千?

  他范思辙本不是长安城人士,土生土长于山东道一个小县城。

  祖祖辈辈务农,靠着租种着当地一个小地主家的几亩地过日子。

  虽然自幼脑瓜子灵活,并且也能吃苦耐劳,田间劳作,也总是选最苦最累得活干,而且媳妇也聪慧能干。

  却奈何,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别说发家致富光宗耀祖,要想吃饱穿暖,要想活下去,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年,地里的收成,足足四成,都被黑心的地主收走,剩下的,才是全家人的口粮。

  要是遇上好年成,地里多点收成,倒还好说。加上年迈的老娘,到处挖回来的野菜……

  尽管一年到头,碗里也看不见几颗粮食,可麦麸煮野菜,一家人好歹也还能勉强熬下去。

  可要是遇上灾年,或者生病,那可就真是天都得塌了。

  这不,贞观初年那一场大旱灾,虽说关中一带最为严重,可山东道又何尝不是极其惨烈?

  庄稼活生生枯死在地里,颗粒无收。

  眼见着家里就要断了粮,一大家子就要活生生饿死……

  而他虽然家中排行老二,可因为自幼父亲病亡,兄长也早在十多年前,便身染恶疾而亡,他范思辙自然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绝望之际,也只得与十乡八里的乡亲们如出一辙,领着老母亲与婆娘儿子,背着父亲的灵位,便背井离乡开始逃难。

  可说实话,从小到大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两个,自幼连老家州县都没走出去过……

  最终,也只能与其他逃难的灾民一般,两眼一抹黑,只顾着径直往西走。

  只因为听说,一路向西,那里有座长安城,那位新坐上宝座的皇帝,就住在那里。

  那里,还住着数不尽的达官贵人,还有无数每顿饭可以吃上不带粗糠的粟米馍馍的有钱人。

  到了那里,朝廷一定会开仓放粮,给他们这些逃难的百姓一口吃的。

  虽然一路走来,到处所见,都是饿死病死的老乡,没走一段路,便有人支撑不下去了,“噗通”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啃树皮嚼草根,再加沿路乞讨,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总算到达长安城。

  可谁知,并没有等来朝廷的开仓赈灾。

  相反,为了防止引发瘟疫或民变,京城的守军开始紧闭城门,拒绝大批灾民入城。

  然而,走投无路,眼见一家四口就要活生生饿死,却浑浑噩噩便被一群凶神恶煞的土匪,带上了伏虎山。

  本以为凶多吉少,即便没被饿死,也定会死在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匪类手中……

  可谁曾想,那土匪窝里,不仅有安置灾民的简易住处,有大夫免费为灾民诊治,还按人头发放一定的口粮。

  谢天谢地,总算活了下来。

  唯一的遗憾,老母亲因为在逃荒路上,染上病根,终究还是没能熬过那年冬天。

  旱灾过后,他也如大多数被收留的灾民一般,并没选择返乡,尽管山上的土匪承诺,若愿意返乡的,还会免费发放一定钱粮……

  而是选择,留了下来。

  毕竟,留在伏虎山做工,不但每天有几十文的工钱,绝对算是丰厚,而且作坊的大食堂,只需花上两三文钱,不但米饭和馍子管够,菜里还有荤腥。

  在他看来,这已经算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神仙日子。

  不仅如此,作坊区内,山寨还有大当家建的学堂,请了先生,让他们这些工人的子女,可免费去念书,连书本费都不用交……

  他范思辙因为还算有身力气,去了造酒作坊,做搬运粮食的活,只因为这类体力活,工钱一般会高一些。

  而媳妇,和大多数女流一般,去了造香皂肥皂的作坊,这里的活要轻巧一些。

  只是谁知道,媳妇因为手巧,在作坊又算热心肠一个,不到三个月便升了组长,工钱倒是一点也不比他低了。

  过了一年多,手头有了些积蓄,夫妻俩也一咬牙,便在那伏虎山新城,买了一套房子。

  房子虽不大,可从简陋的工人宿舍搬出来,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房子是大东家出钱建的,五层高的水泥砖石楼房,其中三楼的一套。

  价格也很便宜,据说,那是大东家为了让他们这些工人能更好地生活,所谋的福利,不但分文未赚,还倒贴了不少钱。

  以至于后来,不知怎么的,伏虎山的工人们,嘴里总津津乐道流传着一句话,“大东家只坑皇帝,不坑穷人!”

  再后来,那伏虎山新城,规模越来越大,俨然已经超过万年县城。

  不但有了可免费看书的图书馆,还有了大医馆,还建了菜市场。

  生活总算是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第一次见到大东家,还是来了伏虎山半年后。

  时值朝廷十万大军出兵东突厥,而听说大东家,也才刚娶了第一位夫人不久,而且还被朝廷封了侯爵。

  那年冬天的雪灾,百年罕见,极为严重,作坊自然早已停工。

  大东家与夫人,买了无烟煤和御寒的厚被褥,亲自带着人运送过来工人宿舍,每家每户免费发放一套,还有二十斤粮食和一块腊肉。壹趣妏敩

  那天,工人们将大东家夫妇二人围得水泄不通,说着些诸如“再生父母活菩萨”之类的话,场面很是热闹。

  他范思辙没能挤进去,只隔着远远的,看了一眼。

  说实话,大东家神采奕奕又俊朗,夫人苏氏国色天香又善良端庄,果然神仙般的人物,一看就是天生富贵多子多福的相。

  再后来,他范思辙因为脑子灵活,又吃苦耐劳,做事又细致,便被抽调去了新筹建的曲辕犁生产作坊。

  升了个主管的职务,主要负责货物的调配与运送。

  唯一头疼的,就是那个大东家亲自任命,负责打理曲辕犁生意的,名叫李泽的大掌柜……

  整天垮着一张臭脸,好像有谁欠他几万贯钱似的。

  这也就罢了,还背后偷偷说大东家的坏话。

  要不因为那货是大掌柜,权力大,又是大东家身边的人,他早就大耳括子抽过去了。

  骂他范思辙可以,说大东家坏话,就是不行!

  后来才得知,那玩意,竟然是当朝天子,太极宫里坐龙椅的那位。

  倒是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其实……

  他范思辙本名也并不叫范思辙。

  穷苦人家的娃,往上数九代,也没人念过书,取名也都是按照家中排行。

  他排老二,自然就叫范二。

  只不知为何,大东家每次一叫起他这名字,就蔫坏蔫坏地笑。

  然后干脆脑袋一拍,就给他改了个名,范思辙。

  后来,因为伏虎山工业园区内,不但有孩童念书的学堂,还开设了什么“夜校”,有先生晚上免费教工人们读书识字。

  再加上可以免费看书的图书馆,以及大东家常常对他说,“人一定要多念书,才能有出息。”

  所以,每到晚上吃完饭,或者休沐不上工的时候,他便会与其他不少工友,去夜校上上课,或者去图书馆读读书。

  因为脑袋活络,又勤奋肯学,几年下来虽还远达不到出口成诗满腹经纶的地步,可也已经能妥妥地读懂每一期的《大唐日报》了。

  总算懂了,大东家给他取这名字的良苦用心。

  思者,思虑,思想也;辙,车辙,道路也!

  大东家,那是希望他,时刻不忘勤敏好学,奋发向上啊!

  瞧瞧,瞧瞧,不愧是饱读诗书,随便脑袋一晃荡,出口便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诗句的人物,不愧是皇帝的女儿一娶就是俩的猛汉!

  随便取个名,都如此有深意!

  当然,这都是后话。

  真正能接触到大东家,还是当初在曲辕犁作坊的时候,因为一次,铁矿石在与朝廷的对接订单时,因为一些制度的原因,出了纰漏……

  他范思辙不但及时不缺,极大限度地减少了作坊的损失,而且还顺便,提出了一些在管理制度上的改进方案。sxynkj.ċöm

  方案不但很快被上面采纳,他拿了很丰厚的一笔奖金,也因此,得到大东家极大的赏识。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李二又被我打了更新,第350章 范二的跌宕人生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