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帝国战纪 > 第143章 时代——四百载紫禁城(四)
  纪元历一八五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帝国京师永定门内大街,搬迁至此的帝国电报总局一干人员在此等候!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的声音,电报接收员迅速将接收的电码写下来,几分钟以后电报被准确无误的译了出来“京师,您好!我是金陵!”

  在场人员欢声雀跃,高呼:“帝国万岁,帝国电讯行业万岁!”

  这意味着从金陵到京师上千公里的电报线的铺设成功!这是对成千上万的电报线铺设人员花费大半年时间的成果的肯定,代表着帝国的通讯事业往前迈了一大步。

  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枪炮、战舰等有形力量,还取决于对信息的快速获取。帝国中枢为了保家卫国,必须要和其外国对手一样迅速地搜集、组织和传播知识。东胡年间已经建立起一个巨大的驿站网络,用来传送来自京师的上谕、报告和命令。差官持有驿递的牌符以保障其通行安全,沿着他们的路线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匹新的驿马供其换乘。驿夫在驿站得到食物、水,并寄宿于此,有时他们可以日行一百六十公里。他们的速度虽然取决于消息的紧急程度,但是即便是一般文件的传送速度每天也达到约三十到六十公里。

  隶属于兵部的车驾司负责监督邮驿系统,并供应给它必要的驿夫、马夫、司事人员、安保人员和马匹。此外,朝廷在省内任命一名按察使管理该地区的驿站。朝廷还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对公文的泄露、延误和丢失进行惩罚。

  使用驿传系统来传递一种新型的密件,它被称为奏折,这类消息为皇上与行政高层之间私下交换意见提供了便利。政府已经能比它潜在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搜集到战略知识了。

  可是****和效率低下开始削弱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重要的交通运输线路也遭到破坏。朝廷没有足够的资源购备新马匹,重建驿站,以及提供人员和牲畜补给。安全性差、耽搁拖延和**受贿则使邮驿系统遭到破坏。与此同时,贪官们从邮驿系统中侵吞资金,偷取粮食、草料和钱财,他们饲养的驿马也少于法律要求的数量。各省官员也在滥用这一体系,他们**,快马加急递送私信,在驿站过夜时还一定要被奉若上宾。

  结果一封奏折从最南部的广州送到北京的平均用时从三十二天延长到了五十五天。官方通信从贵阳城到达京师要一百一十七天,且超过七个半月后才能收到回信。

  先知集团自然看不上这种落后的驿站通讯模式,只不过最开始手中的资源有限,只能使用驿站通讯体系来传递信息。帝国中枢入主金陵府之后,便开始组织人员着手构建电报通信系统,一八五四年上半年,最先铺设的一条就是金陵府到松江府之间的电报线。而此时已经距世界上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指针式设计电报线路过去十五年。距离摩斯电码发出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刚好过去十年。

  帝国成立了电报培训班,大量的培养收发电报人员,培养电报铺设人员,培养电报专业维护人员等,累积通信行业的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金陵电讯大学,正在筹划在帝国各地建立电报局,建立帝国的通信秩序。比如,战争这样的紧要关头,官方是在发掘电报网的战略能力,而商人则将这项新技术用于经营长途贸易,寄送汇款,获得异地市场的价格信息等。电报总局转变为帝国行政体制内的信息纽带,并有助于中枢与其前线指挥机构进行实时沟通。

  而京师到金陵之间的电报线是帝国电讯行业铺设的第一条长度超过一千公里的电报线。这是电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今后的数十年帝国的电讯行业逐渐地发展壮大,不仅为帝国电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拉动了数以十万计的工人就业。

  而在金陵府以南,帝国的第一条铁路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被命名的金松铁路在今年二月份开始建设,当时还在金陵的天帝参加了奠基仪式。这一段铁路线全长设计公里数为三百一十二公里,计划在年底建设完成。而为了加快工期,金松铁路分开成松江府—苏州府、苏州府—常州府、常州府—镇江府、镇江府—江金陵府四段同时开工建造。而这正好离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线过去三十年。

  根据帝国铁路总局的规划,到一八六零年,帝国的铁路建成并通车的里程数在一万两千公里以上,用近六年的时间建设一万公里的铁路。平均每年需要建设两千公里。这对新生的帝国铁路总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一段金松线的建设,正是为帝国铁路建设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人才。

  同一时期,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也在大建造铁路,平均每年修建铁路的历程数在一千八百公里。但是美利坚此时的总人口才有两千七百多万人。而帝国的人口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四点五亿以上,是美利坚的十六倍以上。美利坚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工业化,工业人口的占比远远比帝国要高。

  到一八六零年,帝国的铁路交通运输业经过前面六年的技术沉淀,人才储备阶段,必定会爆发,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今后根据军事、商业、运输等方面的需求,每年修建铁路的里程数必定成倍的增长。而这将会大大改善帝国的交通运输,也能拉动数百万计的工作岗位。

  帝国已经开始了新工业革命,电力工厂已经在江南地区的数个城市建立起来。这必定是大工业时代浪潮的开始。电能因易于转换、传输、控制。当电力出现之后必定会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新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将来电能的使用也必定会渗透到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的主要动力形式和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

  如今在江南地区如武汉府和金陵府周边四处可见到铺设电线的电力工人,自从帝国在武汉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这比另一时空第一座电力工厂早了二十多年。接着又在金陵府建成第二座火力发电厂之后,电力工业便开始茁壮成长,当前由于装机容量有限,发出来的电能还大多数用于工厂,有富裕的电才能用到政府部门。

  电力工业是关系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加强电力事业发展,有助于增强经济控制力,发挥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工业是经济主导,电力工业的发展能为经济其他部门提供能源保障,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帝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若是电力不足必定会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根据先知集团的经验,电力生产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其他部门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电力工业又被称为经济的先行官。为此帝国成立了帝国电力总局,来规划帝国电力工业,来推动电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世界通讯业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帝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势必会引领整个世界电力工业的大发展。

  同样是在金陵,帝国新建的金陵机器制造总局一期工程全面竣工,这是帝国重点发展的大型项目,共计定为四期工程,计划到一八六零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基地。

  被称为“万业之母”机械加工机床,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机床在经济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方法和所用刀具进行分类,根据帝国新制定的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机床分为十一个大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和其他机床。在每一类机床中,又按工艺范围,布局形式和结构性能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又分为若干个系列。

  这是一个大工业体系的建设,工业革命本身就是一种爆发式的发展,在这种大爆炸中,这个时期的机床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工业和生产的更高效率而在不断的改进,这些机床的发明家正可谓是生逢此世。而帝国的先知集团正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引导机床行业的大发展。

  先知集团甚至可以预见随着电动机的发展,机床也由蒸汽动力升级到了电动机驱动,这又是一个跨时代的改进,可以看到从人力到水力、从蒸汽驱动到电力驱动,这样的过程人类也走了好几百年的路程。

  而帝国制造组装机床的模式采用了流水线组装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而流水线装配成为了工厂的标准配置,直到百余年后,大型制造业依然还是使用流水线模式,只是机器代替了人工。

  帝国以电力工业、电讯业、石油化工业、钢铁工业、大机械制造业、动力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为核心的大工业体系的建设正在进行中。

sxynkj.ċöm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帝国战纪更新,第143章 时代——四百载紫禁城(四)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