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很是疑惑,自己只不过是个落第书生,如何就值得别人“久仰大名”了呢?可是在黄承中的一通吹捧之下,宋应星那颗传统士子的入世之心又动了起来。于是他便带着疑惑,与黄承中来到了奉新县城内的一座茶楼之上。sxynkj.ċöm

  茶楼雅间之内,宋应星又按捺不住开口问道:“阁下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宋应星无功无名,阁下是如何寻到这里的?”

  “宋先生自认无功无名,可是如今东虏犯边,宋先生的才能正是一展之时!”黄承中出言试探道。“在黄某自报家门以前,请容黄某问宋先生一个问题。宋先生对那东虏鞑子直逼山海关一事,作何看法?”

  宋应星曾经于万历末年与天启初年赶赴京师参加会试,萨尔浒大败与辽沈大败的军报传入京师时,宋应星都是亲眼见证者。他如今仍然记得,悲报传来时,京师的满城骚动与惊慌。内地人普遍把伪金入侵与蒙古犯边相提并论,但是亲历过的宋应星知道,伪金的实力远在蒙古之上。

  因此,纵使心中疑惑仍为解开,宋应星依然回答了黄承中的问题:“伪金作乱,为害甚大,不但鲸吞辽沈,甚至进逼山海关。此并非是等闲边患,若是朝廷等闲视之,只怕后面还要出更大的乱子?”

  “多大的乱子呢?”

  “这……”宋应星思考了一下,随后压低声音说道,“唉,最怕的就是再来一个崖山啊!”

  宋应星的回答令黄承中很满意,这至少说明,抗金的紧迫性他是明白的。于是黄承中又问道:“既然如此,若是黄某邀宋先生一同抗金去,宋先生意下如何?”

  “在下自然是愿意建立功名、流名后世的,只是在下不过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宋应星话没落音,黄承中便将自己的名帖递了出去,宋应星接过一看,那上面赫然写着:东江按察佥事黄承中。宋应星怎么也没想到,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竟是个五品的朝廷命官,他赶紧起身准备再拜,却被黄承中一把按住,示意不要张扬。www.sxynkj.ċöm

  “宋先生只把我当作个普通书生就是,这次黄某乃是微服出行,官身不便为旁人知晓。”

  宋应星这才恭恭敬敬地坐好,开口道:“敢问黄大人,大人既是东江按察佥事,这东江二字,指的是不是那海外孤镇东江镇?”

  “宋先生远在江西,也听说过东江镇?”

  “东江镇吕总兵以一介女流之身,捣敌后,开东江,铁山一战生擒伪金贝勒阿敏,此事在下如何不知!”宋应星笑道,“勾栏瓦舍的说书人日日都讲那《吕娘子东江演义》,只是那演义之事,多半是假的,吕总兵究竟是何许人也,在下亦是不知。”

  黄承中也露出笑容道:“黄某远在东江,可从未听过什么《东江演义》。但吕小娘子对于宋先生,可谓是求贤若渴。此番遣黄某千里前来,便是要请宋先生出仕的。”

  “出……出仕?”宋应星惊道,即使对他这个明朝人来说,“出仕”这个词也显得过于古早了。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求贤出仕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周公吐哺、三顾茅庐等典故了。可是这些故事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么是没有人才选拔制度的上古时代,要么是汉末三国这样的乱世。自唐宋科举制完善以来,极少听说有什么君主请求民间高人出仕的故事了。

  而明朝的八股取士更是科举制的集大成者,官僚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与发达。民间出身低微而又有学识者,都去走科举的路子谋求做官了。因此“出仕”一词,宋应星只在话本小说中看过,哪里能想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下有何才能,竟然让吕总兵千里迢迢令黄大人亲自登门?这......这实在是折煞在下了!”

  黄承中也不多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宋应星道:“这是临行前吕小娘子交给黄某的亲笔信,她叮嘱黄某一定要交到宋先生手中。”

  宋应星接过信打开来看,纸上娟秀的小楷确实看着像出自女子之手。末尾的署名下面,还盖上了东江镇总兵大印,以彰显写信人的身份。

  在给宋应星写信时,吕涣真特地没有试图用什么大而空的家国情怀来试图感动宋应星,而是一五一十地将东江镇的情况给宋应星做了一个交代——东江镇有多少百姓,城镇繁荣几何,希望宋应星来担任的职位是什么,平虏矿的基本情况,在东江镇未来的定位等等。

  除此之外,吕涣真还在信中写明了待遇,若是宋应星愿意来东江镇任职,如何分房分地,拥有哪些权力等等,一目了然。

  从沉甸甸的信纸中,宋应星读到的是吕涣真的真诚,以及对人才的真心渴望。三次名落孙山之后宋应星在家乡没有少受冷眼,来自遥远东江镇的赏识令他备受感动。读罢吕涣真的亲笔信,宋应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在茶间里来回踱着步子。

  “在下......在下实在是受宠若惊。”宋应星像是对黄承中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这实在是太突然了......”

  看着宋应星如此模样,黄承中便知晓此事恐怕已经成了七八分了,但他还是好言相劝道:“宋先生无需仓促决定,与家中商议后再答复也不迟。”

  二人于是将公事抛到一边,开始就着茶水闲聊起来。黄承中在东江岛时,身边几乎没有像他一样的读书人,指望黄承中和那些赳赳武夫、贩夫走卒们谈论诗词歌赋,肯定是不可能的。吕涣真和许缨倒是腹有诗书,可是这二人既是女子,又公务繁忙,黄承中已经许久没有和人痛快畅谈了。

  这次遇到了宋应星,黄承中可算是打开了话匣子,二人从诗词文章聊到科举经历,又聊到了辽东战事和当今政局,从早晨聊到了下午,连午饭都没有顾上吃,真可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从和宋应星的谈话中,黄承中能感觉到此人知识之渊博远超常人。黄承中与熊廷弼在辽东主持过军务,因此对边事了解甚多;而宋应星虽然没有任何主政经历,可是对世上各种技艺却几乎无所不通。从种地养蚕到火铳大炮,宋应星几乎可称得上是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作为儒家经典,《荀子》这本书黄承中很早就读过,但是他直到今天才算是理解了,什么叫做“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宋应星就是这么一个善于器物的天才。

  “宋先生果然渊博,黄某实在佩服!”黄承中向宋应星拱手道,“也不枉吕小娘子派黄某千里迢迢来请先生了!”

  对于黄承中的夸奖,宋应星十分受用。他当即带着黄承中来到了自己家中,简单与父母见个礼后,宋应星直接将黄承中带到了自己的书房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书稿给黄承中看。

  这叠书稿的封面,是宋应星自己写的四个大字《天工开物》,其中内容更是丰富无比,几乎涉及各种手工业、农业、兵器制造等所有领域,而且还有不少配图,这些也都是宋应星自己画上去的。

  “黄大人见笑了。”宋应星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向黄承中展示道,“这叠书稿,是在下对各类工艺的记录。自在下加冠以来,每见一样,便记在纸上,整理到这书稿之中。在下落榜三次,此生恐怕与功名无缘了,只打算将这些生平所遇百工之事记录下来,晚年成书出版,取了个托大的名字叫《天工开物》,也算是不来人间白走一遭。”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更新,一百七十七 天工开物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