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旅明 > 第564节 接收(第五卷完)
  崇祯皇帝默默看完了贴在奏章上的票拟。

  这份奏章虽说刚刚才交到他手中,但是内容大家早就知道。之所以今天才做决断,是因为阁臣们收到奏章后需要收集信息乃至交换意见,所以代表内阁集体意见的“票拟”,被拖到今天才出货。

  然而票拟的内容,其实也早就被皇帝和官员所知了。毕竟这两天阁臣们针对这份奏章,有过和同僚以及门人学生公开讨论,然后才是几位阁老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中,上至皇帝,下至关心此事的众多官员早就清楚票拟的大致决断了。

  而皇帝今天讨要票拟,只是最终确定内容,以及走一遍法定程序而已。结果并没有超出大家意料:票拟上,针对奏章的要求,阁臣们集体表示了同意。

  宰辅用小楷写就的墨字笔锋遒劲有力。然而在皇帝眼中,这份票拟总是软弱了些:不是字软弱,而是写票拟的人软弱。

  今天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明帝国的最高层政治人物。既然是最高层,就肯定对天下局面心知肚明。既然清楚,就应该知道,朝廷对于外镇军头,向来是存着一份打压的心思。

  这份心思无关私人,是纯正的公事。尽管不便明说,但作为一个正常的“首都”官僚,打压牵制外镇,维护中央集权是最最基本的政治修养,然而皇帝并没有在票拟中看到这一点,哪怕在言语文字上杯葛少许?

  轻轻叹了口气,心下略微有点失望的崇祯,抬起头左右环视,然后抖了抖手中的奏折,轻声问道:“诸臣工再无异议?”

  皇帝为什么说这句话,诸臣工心知肚明。然而皇帝话音落后,现场却是一片带着点尴尬的安静,并没有臣子站出来为君分忧。哪怕是几个在皇帝眼中该跳出来的东林党人,此刻也同样屏息静气,肃穆地盯着殿前汉白玉地板,一脸沉思模样。

  崇祯倒吸一口凉气。

  凭心而论,皇上是没打算把这份奏章怎么样的。毕竟之前朝廷已经同意了两广总督“便宜行事”,再加上彰潮总兵曹川“忠勇无双”,正是朝廷倚重之时,就广州那点事,定能准予所请。

  之所以皇帝不愿意轻松放过这份奏章,还是单纯的惯性使然:对于天然有离心力的军阀,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有机会要显示朝廷威仪。这是帝王的本能操作,忽视这一点的......李隆基那不是丧家跑路了嘛,连自家女人都勒死了。

  于是当皇上发现,哪怕是做出暗示,满堂文武也没有一个站出来日常嘴炮/走程序性质地杯葛一下下后,青年人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崇祯已经不是刚上台的那个愣头青了,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做皇帝最重要的东西:平衡。

  现在,平衡失效了,这是大事。

  .................................................

  皇上生气是不假,然而臣子们也很难啊!

  其实大伙不是不知道规矩,然而有些事吧,一旦被人捏住了卵蛋,话就不好说出口了。

  今天在场的臣子,除了少数打酱油的独狼之外,其余人大致分为三派。

  首先自然是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温体仁领衔的“曹党”。

  当然了,所谓曹党,一直以来只是个隐晦的联盟,并没有被舆论所认定。盖因某势力在京城布置的力量强大,资源充沛,所以绝大多数事情,在北京站这一步就解决掉了,根本麻烦不到曹大人在朝廷的重磅盟友。壹趣妏敩

  这种模式对于温体仁这些人来说,自然是极好的:不用事事出面维护盟友,从而被政敌抓住“结党营私”的辫子。要知道老温之所以上位,恰恰就是靠着在崇祯心目中打造的“孤臣”人设。

  所以今天在场的大学士温体仁,大宦方正化,老温新盟友礼部尚书闵洪学,乃至老温上位这一年来陆续勾结成党的兵部左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御史高捷、史范等等事实上的“曹党”一脉,自然是统统不会发言了。

  接下来是勋贵集团。

  自从去年勤王后,夷州曹川被册封为正牌忠勇伯。从那一刻起,不管愿不愿意,曹总兵事实上挤进了京城的勋贵集团。

  当然了,虽说大明的勋贵日渐颓势,一开始也没人看得起姓曹的乡下土包子。

  然而当一车一车的工业品从天津上岸运进北京城后,贵人们便纷至沓来,忠勇伯府天天开宴门槛不堪重负,京城的勋贵们一夜间都变成了曹总兵失散多年的“老哥哥”和“老弟”,大家成了自家人。

  ......不然呢?被文官打压,政治权利日益萎缩的勋贵们,可不就和宋朝那些开封将门一样,蜕化成了商业集团,眼睛里只剩下那点黄白之物了。

  所以勋贵集团今天是不会发声的。甚至要是有人跳出来敢针对“曹老弟”大放厥词的话,老哥哥们还要帮着抵挡一二——如果崇祯兄有上朝APP的话,其实他很容易就能通过大数据总结出来一个现象:近一年来的朝会,但凡有关于曹某人的议题,勋贵集团总是人来得最齐的。

  最后,自然是今天的谜案重点人物:几位东林党徒了。

  话说自从崇祯上台后,东林党还是短暂高光过一段时间的。然而自打满清入关兵围京师,发现被东林党晃点了的崇祯,转天腾出手,就开始处理这帮混蛋了。

  这之后,崇祯先是剐杀了东林党军事方面的牌面人物袁崇焕,接着又流放了东林党文官牌面,大学士钱龙锡。

  随着钱龙锡为代表的内阁倒台,以及和东林党不对付的周延儒、温体仁分别晋位首辅次辅,东林党在前崇祯时代随即进入了颓势期:大批党徒被清出京城官场,诸多东林党大佬纷纷下野回乡,“教书育人”,以待来日。

  于是这一年多来,东林党在京城的政治格局中是大大的不妙,话语权降到了最低。

  好在崇祯现在会当皇帝了,所以并没有把东林党赶尽杀绝,而是保留了几位用来维持朝堂平衡。结果今天这一出让崇祯看不懂了:你们应该发挥的平衡作用呢?

  可惜了,皇帝目前还没有学会读心术。如果此刻的崇祯能听到这几位默言人士的心声,那么他大概也就不会产生疑惑了。

  这个位面因为有了乱入者的存在,具体地说,是很有技术和充足资源的乱入者存在,原本的大明地主阶层,终于在遍及多元位面的无数本小说中,遇到了一个不以彻底铲除他们为己任的富裕政权。

  早在一年之前,曹总兵不但在京城结交勋贵,他老人家当时还在金銮殿内当众承诺了一件事:出售夷州的整田。

  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当初在这件事上掏出大笔银子买田吃螃蟹的大地主阶层,已经尝到了甜头。

  广陌连绵,水渠纵横的夷州大型农场,时至今日,已然收获了两季物产。

  这两季物产在收割之后,马不停蹄就会被政府统一收购装船,送到海峡对面的闽粤发卖。田主们连面都不用露,就收到了赤坎区政府下拨的粮款。然后这些粮款再被管家就地采购成工业品,搭船运回家乡销售。

  这一个简陋的小三角贸易,给田主们带来了巨额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曹某人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在这些售出的田土上,赤坎区政府没有收农税。除了必须的农药化肥引水这些服务费用外,政府没有额外起一分钱的田课。

  这个时代的地主,是没有工农业剪刀差这个概念的,所以他们并不清楚自家其实被人用工业品偷偷吸了血,反倒觉得目前的合作模式很HIGH: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赤坎政府这个“大号佃户”来操作,从翻地到播种再到销售全套服务,最终,地主们在老家数银子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二去,代表着江南大地主阶层的东林党,就在不知不觉中,与曹总兵从剑拔弩张的状态转为和风细雨了。

  而今天在金銮殿门前的这几位东林干将,那也是深知其中内情的。他们甚至还知道另外一些“隐秘高端消息”:奏折中提到的安南大农庄,那是真正真真的沃土,比夷州的土地肥沃多了!而且曹总兵从弗朗机人手中“搞”出来的地契,远不止明面上那几处。

  换句话说,就是这一次大伙埋在地窖里的银子又有地方花了。

  于是,最终,在仔细权衡考量了曹氏奏折背后代表的含义后,一位东林重臣迈着方步走出了队列,在皇帝由阴转晴的目光中,说出了如下话语:“臣太仆少卿侯恂弹劾总兵曹川无人臣礼,陷君父于不义!”

  崇祯听完有点奇怪,这个罪名不常见啊:“哦?这是何意?”

  “现如今国事艰难西北烽烟四起,户部府仓空空如也,正是急切待补之时。”

  “哦......侯卿继续说,”

  “这曹川在如此板荡之际,竟敢目无朝廷纲纪,公然献贿于上,果然佞臣一个!”

  “啊!?”

  “自古明君贤王,莫不以天下百姓福祉为己任。依臣之意,何妨将总兵曹川用来媚上的那些地契财物归于户部,如此就算悬崖勒马,彰显朝廷拳拳爱护边关大将之心意。嗯,顺便全了君臣大义,不至君父为难,不至军将失足,此为万全之策。”

  ..............................................

  当天朝会结束后,崇祯皇帝回到内宫,久久没有说话。

  终于,到了晚饭时分,皇帝下令了:“来人,传东宫太子讲读见朕。”

  “喏!”

  不久后:“禀陛下,轮值东宫太子讲读候见。”

  “传!其余人等都下去。”

  “喏!”

  “臣卜大醒参见吾皇万岁。”

  “起来吧。”

  “谢皇上。”

  “卜大醒,再给朕讲一讲南边的机器之祸。”

  “遵命。”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旅明更新,第564节 接收(第五卷完)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