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历史小说 > 旅明 > 第642节 小年
  1635年2月10日,农历乙亥年12月23日。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正在艰辛中缓缓推动的南洋开发进程,之于国家和民族,都属于无比重要的大事。

  然而对于远在广东的大明臣民来说,遥远异乡发生的事情大家是完全没有半点概念的。民众既缺乏信息通道,也缺乏对拓荒一事的认知。

  民众关注的,永远都是柴米油盐这些最基本最生活的东西。

  时光流逝匆匆。发生在郑和岛上的那场残酷战斗,不经意间都是2个月之前的事了。转眼,已经到了1635年初。

  时近年节,居住在古老广州城里的大明子民,步履匆匆,面带喜容。街邻碰面便高声贺岁,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着预备。

  今年的广州城,由于日子大略变好,所以年节气息比往日浓烈了许多。

  记忆是很难抹去的。广州城中但凡岁数上了30的“中下层人民”,对于“年关”一词,那都是有着深刻感受和理解。

  早在天启皇帝时,这广州城里的年节,大致是一岁淡似一岁的。包括之后崇祯皇帝初年,“年关”一词,在街坊邻居的记忆中,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说头。

  当其时,官府赋税一年重似一年,各种辽晌练晌纷纷被朝廷分派下来。再加上各路官员胥吏趁机搭车摊派揩油捞银子抹亏空,堂堂南天第一名城,阖城老少硬生生被朝廷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那个年月里,百业凋零,民生艰苦。除了那些高门大户之外,平头百姓过年真真就是过灾。

  一到年关,债主上门,不知道多少广州城里的老户,因为还不起欠债,从而变成了赤条条的破败户,一家老小翻过年就沦为了街头饿殍。

  更有甚者,上吊自杀,典儿鬻女,家破人亡的都不晓得有多少。

  过年,就是过鬼门关。

  可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大伙的日子却在崇祯皇帝上台后,渐渐好了起来。

  先是工商繁茂。

  一夜之间,从不知名的夷州莫名传来了许多做工精良的日用杂货。

  广州城里的富商闻风而动,纷纷出海去寻觅货源联系卖主。

  由此渐渐一发不可收拾。首先是各处水陆码头的力工、挑夫们生发了起来:他们上工后有了卸不完的货,工钱越挣越多。

  随着夷州货在珠三角铺陈开来,大量人口和土产资源随后参与到贸易交换中:富商们开始还花银子招工去夷州给人扛活。到后来有那“宅心仁厚”的老爷,甚至直接派家奴去街头“捡”人,或者直接在街头施粥,完事喝了老爷粥的就塞进底舱拉去夷州换货。

  再往后,连锁效应,整个城市都被调动了起来。无数中小商人随着夷州货的到来而受益,原始的产业集群开始出现......臭水沟头打麻袋的屌丝蒲阿大都能生发起来,雇了小工带着全家老小没日没夜的編外贸麻袋......就这还供不应求。

  如此,之前陷入滞胀和困顿的广东原始经济,渐渐成为了工业化的附庸,被强行改造。民众虽说是被动参与,但是实实在在受益得到了好处。

  再往后,就是人尽皆知的故事了——天上“咣当”一声掉下一个曹总兵,带着精兵强将开始和海匪捉对厮杀,一年天气就扫平了为患多年的闽粤海匪。

  民众惊叹之余,也才渐渐知晓,原来夷州那些产业,都是这位曹总兵的!?

  闹了半天,老少爷们都是在给曹总兵扛活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大家发现,带给自己救命银钱,拯救了自己家庭的人,原来不是崇祯皇上而是这位乡下总兵后,夷州来的曹某人,迅速和广州臣民亲近了起来。

  再往后,日子一年接一年好过了起来。珠江大地日新月异,仿佛一夜间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生活节奏快地令习惯了慢节奏的古人应接不暇。

  令人无比震撼的事情还在后面:短短几年功夫,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彻底颠覆了明人的认知。

  干净整洁的硬化地面,宽大奢豪的红砖下水系统,笔直漂亮的大马路,还有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砖房。

  虽然这座城池连最基本的城墙都没有,但是蜂拥而入的新居民用脚投了票:民众认为这座城池比老城安全。

  那些横行在珠江上,如山岳般的炮舰,以及日常东征西讨从无败绩的精兵,给这个认知提供了背书。

  眼下,又一年的年关到了。

  乙亥年的年关,古老的广州城里处处充斥着快活的空气。伴随着顽童在家门口零星的鞭炮声,城内的商铺门前都张贴着红纸写就的福字以及对联,货架上堆放着琳琅满目的年货。

  前来购买各种年货的街坊今年尤其多。大家穿着簇新的袍服,脸色普遍红润精神旺盛,从兜里掏出各色银圆和纸钞,换来大包小包的年货。遇到熟人,还要艰难提着东西拱手见礼,大声拉两句家常,恭贺一番新春。

  与此同时,街面两旁还堆满了不少城外运来的鲜花。通常到了这个时节,广州城中惯例是有大批鲜花入城发卖的。

  事实上,后世人习惯的“逛花街”活动,最早就是自明代出现。而这两年随着“世道”渐好,“公务费用”充裕,广州城里由府台衙门出面置办的传统逛花街行动,规模也大了不少。

  ——————————————————————————————————

  “烤土豆嘞......糖砂土豆,盐砂土豆......烤土豆嘞......”

  小年这个商家必争之时,勤劳的小贩们自然也是要坚守在第一线岗位。

  杨六水伸出手,用一把白亮的电镀铁夹子,从炉中轻巧地夹出了一个皮开肉绽的烤土豆。

  与此同时,杨六水的嘴也不闲着,依旧在大声吆喝他的生意,吸引行人前来购买烤土豆。www.sxynkj.ċöm

  如果一个后世人此刻来到杨六水的流动架子车面前,就会露出熟悉的微笑:车上有一个后世惯常见的蓝色铁皮油桶,下面被掏出了正方形的风门,顶上正在冒出袅袅炊烟。

  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蓝色铁皮桶属于高大上的新奇玩意。也不知道杨六水从哪里搞来这样一个报废油桶......这东东毫无疑问是管制品,除非是报废,否则不可能流露到民间。

  用电镀夹子将土豆夹到一个同样亮白的电镀铁盘里,杨六水仰脸堆笑着询问:“客人,是要糖砂还是盐砂?”

  客人是两个穿着漂亮长裙,手中提着胭脂画粉,一看就是出来逛街的女子。

  两女子低头私语几声,要求胡六水:“各样一半。”

  “好嘞!”杨六水闻言,麻利地用小刀将土豆一切两半,然后拿起一个细铁丝网筛,分别将盐瓶和糖瓶过筛,给两半土豆撒好调料......全程没有用手触碰过土豆。

  最后,将土豆装进两个精美的草编小篮子后,客人满意地掏出一枚亮灿灿的五毛硬币,扔到了胡六水手中。

  看到银币上线条清晰的曹某人防伪侧像,六水眉花眼笑地将银币揣进兜,然后对一旁傻乎乎看美女的儿子瞪眼:“看什么,还不快给客人找银!”壹趣妏敩

  半大小子和杨六水一样都是圆脸庞。少年人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身材消瘦,穿着短褂,蹬着土布鞋,留着一头时下穷人家常见的短寸。

  听到自家老子埋怨,小子回过神赶紧从钱罐里掏出几枚零散钱币,红着脸交到了客人手中。

  如此,伴随着几声女子轻笑,杨六水一单搞定。

  新奇的物事总是能带来关注的眼光。现如今在广州城中,像杨六水这样的铁皮桶流动摊贩,数量很少。所以他一出摊,生意就络绎不绝。

  另外,像是电镀夹子、盐粉、糖粉、无接触销售等等这些漂亮物事和创意,也给杨六水的生意增色不少。

  于是,当杨六水的摊点流动到南水门前时,今天带出来的所有生土豆,以及一些红薯、芋头,就全部销售一空。

  当然了,今天收摊早,也是有着杨六水特意少带了原材料的原因。

  下半晌,用新话说,就是下午三点来钟。满意地给炉子熄了火,杨六水拍了拍小子脑壳:“走,回家。”

  半大小子嘿嘿一笑,熟练的将皮带挽在肩上,弯腰拉起了架子车。

  下一刻,伴随着机制轴承的转动,发出轻微吱呀声的木轮胎,轻快地带起了车子,随着爷俩的脚步开始移动。

  杨六水的家在中城根下,距离南水门是有好一段路。父子两就这样拉着车,一路步行。

  沿途,家家户户已经能看到堂前摆放的年桔、水仙等过年的物事。路过老校场时,父子两还隔着门,咧着嘴看了一会舞狮队的排演。

  就这样,晃晃悠悠,杨六水父子难得轻松地回到了自家在中城根的小院。

  小院的院门是敞着的,一个穿着朴素短布褂子的中年妇人,正在院里的灶台前忙活。浓浓的烟气冒出,夹杂着香喷喷的鸡鸭味道。

  “孩子他娘。”

  “回来了啊。”

  “嗯。菜都准备齐全了吗?”

  “还得费些功夫。”

  “那我先去洗把脸,换衣裳。”

  “收拾仔细,今天是大日子。洗完记得给儿子也换上衣裳。”

  “晓得。要待贵客嘛,都换衣裳。”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旅明更新,第642节 小年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