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
庾信将手中的书砸了。
他看到了什么?
目无君父!
写此书的人,比写大同书的应昭还可恶。
应昭好歹没有怎么涉及制度,只是对世家吹响冲锋号,在政体这一块浅尝辄止。
当然,这也是因为有元德先生在背后把关,这才免于应昭在制度上被攻讦。
但眼前这本书,介绍了一大篇西边一个叫做大秦的国家的制度,细细描述了不少经过脑补的政治体系。
最终形成了一套由贵族联合架空了皇帝的政体。
就算是萧道成,也不敢直接反对帝制。
毕竟帝制也是存在一定价值的。
因为一个国家,需要一个统合的象征,否则就会分裂。
而在古代的中国,帝制能加强和而不同的地方的统一度。
因为大家都知道:哦,我们还有一个老大带领我们做事,哪怕这个老大混蛋,但我们还有官能帮我们说话。
而且被董仲舒搞出来的谶纬之道,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
大家都相信天命这个概念,要是皇帝昏庸,天灾人祸,那就推翻换个皇帝上位。
而且世家大族会亲自下场维护这个概念。
因为他们需要利用这个概念来替他们挡骂名,一旦出了问题,天命皇帝就是一个替死鬼。
说白了,帝制存在的好处有:减少权利更迭时候的内耗。
有了帝制,能将上一任统治者的权利移交给下一任统治者,而继任统治者的竞争对手,又大多是自己兄弟。
但,有宗法制作为补丁,能够压住其他身份地位和母族背景不足的皇子,对皇位进行夺取。
而继承者想要稳住帝位,就必须对支持他的世家妥协,进而减少地方的背叛可能。
世家也可以通过投资皇子,来获取登临三公,权倾朝野的门票。
像这种将内耗约束在上层的手段,是从上古一路走来,通过天灾人祸,征伐征战,最终在商末时代初步形成的继承方式。
因为这样最稳定,也最能让一个国家保持向上的动力。
就连儒生们自己鼓吹的宗周制度,实际上并未完全照搬宗周成法,尤其是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sxynkj.ċöm
百家思想融入儒家框架,大家开始用儒家框架去做文章的那一刻,这种最多就是引发一郡一地动乱的继承制度,是被广泛接受的。
谁也不想老是生活在战乱之中。
而《新版大同书》鼓吹的贵族共和制度,在庾信看来,本质上就是在祸乱整个国家。
“西边的大秦,一定内耗严重。对地方的控制,肯定是失控的!这种制度只能走法家的道路,而且只能治理小国,最多就是三十万人,毕竟成本太高了。再多了,如果不集权,那么地方也肯定是一座座独立的城市。表面尊奉国家,实际上国家收到的赋税不足地方城市总收入的一成。”
庾信自言自语的起身推开门窗,已经黄昏了。
集权有集权的好处。
帝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为这是大禹治水开始就初见雏形的制度。
要想调动大规模的人力物力,除了集权,你还有什么办法?
人都是自私的。
谁都想自己的生活资料占有更多。
于是帝辛死在了集权的路上,最后被一群不愿意被集权的部落主车翻。
而宗周出现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周朝没有商朝那种力量能镇得住地方,再加上姬发太早去世。
周武王走了,留下了一个年轻不能服众的儿子,以及一票战功赫赫的姬姓兄弟。
于是,又到了最讨喜的天降猛男剧情。
周公旦很清楚,现在不是集权的时候,毕竟他们一起干翻帝辛就是因为帝辛要集权。
但现在帝辛没了,周武王也是一个想要集权的人,毕竟他的威望是有的。
而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
要知道帝辛之所以被车翻,就是他动了地方方国的蛋糕,这才被拥有商帝国三分之二力量的诸侯联盟,一起干翻的。
饶是这样,帝辛最后还能凑出数万奴隶与之对抗。
哪怕是帝辛末期,商国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而周国毕竟是西岐小氏国,想要全面接盘商帝国的地盘,基本上很难。
于是,武王时期,他大肆分封诸侯,就连帝辛的儿子武庚都没有斩杀,而是留着册封了,希望安抚商人的力量,防止其他部落突然又打着恢复商国的旗号干翻他。
由此可见,周武王想要集权却求而不得的无奈。
之后他开始册封自家的子弟在中原要地,看似监督商人,但实际上是在排挤周遭的方国部落。
中原可是好地方,就这么给自家占了?
地方诸侯肯定不爽,但武王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是小邦临大国。
但为了避免重蹈商国的覆辙,被人看出他是在集权,于是他还是用分封的手段,将亲戚分封出去,来加大周人的实际控制区。
之后他将一些可能反对,或者不服他的诸侯往边区安放,再把商人的人口丢给他们充作补偿。
这是变相的削弱商人残余势力和安抚诸侯,也排除了不安稳的因素,更是给自家的族人腾空间。
但这个时候商人的力量依旧强大。
武王死后,周公旦辅政,被分配去监督武庚的管叔、霍叔、蔡叔被武庚拱火造反。
史称三监之乱。
没有儒家描述的那么正义,仔细想想,也纯粹是为了权利的争夺。
因为周公旦亲践天子之位,摄政。
在地方有权有兵的同辈兄弟看来,周公旦这是要篡位,那他能篡位,我们难道不行?
而背后还有武庚意图光复商国,几家一商量,或许来一个东西两分天下也说不定。
当然也可能是武庚有意利用三监去冲锋陷阵,而他趁机收拢殷商遗民,重新壮大力量。
不管哪一点,这背后都透露了世家控制权力之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衍生的党争带来的危害。
是会波及地方的。
帝制,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争夺,但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影响。
因为皇帝都是自家同辈兄弟,基本上自小都生活在皇城,除非你这个皇帝绝嗣了,自家其他亲戚动了歪脑筋。
皇位传承的争夺和天子诸侯的斗争,本质也是集权和分权的斗争。
但皇位传承的争夺好就好在,绝大部分只会牵扯官员,而不会牵扯到军事上。
平定三监之后,周公旦的周礼和营造洛邑,以及最后帮助成王宅兹中国,乃至进行诸侯会盟,都进一步的表明了周室对地方集权将再无可能。
现在的世家和曾经的诸侯何其相像?
只是没有足够的名义罢了。
若是真的让《新版大同书》鼓吹的内容成为现实,那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门阀将会出现。
现在的门阀,只有一两个,大家都知道是谁,干翻了自己就能上位。
他们甚至也是世家们推举出来的挡箭牌。
或客观,或主观上挡箭牌。
他们的意义就是吸引火力,成为焦点,如同皇帝一样,被享受着一切,也可以被唾弃和暗杀,以此来宣泄社会矛盾的愤怒。
但一旦进行贵族共和,那么贵族和贵族之间彻底完成结盟,门阀联盟控制的中国,将再无新的世家冒头,普通的百姓崛起的道路。
要知道,现在门阀和门阀之间基本只联姻,但很少联盟,因为他们背后各有力量制约他们,不让他们彻底走向联合,因为这是危险的、不符合利益的。
如果形成贵族共和,那就意味着他们有了操纵国家,通过剥削民脂民膏来补偿受到剥削的一方的利益损失的办法。
那么想要维持人上人的门阀联盟,能坐视新的世家、门阀冒头吗?
不可能的。
除非你有足够的力量叫他们滚开。
王朝的更迭,那是更迭吗?
不是,那只是生产力不足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加上门阀形成之后霸占上层资源,让民间百姓被引导,并且想到用武器来重新分配资源的生路。
既然只是生路,那只要对方死了,自己有地了不就能活了?
于是真正的收益还是世家占有的。
死的是平头老百姓,占有收益的还是强势的世家。
王朝更迭怪圈就形成了。
而庾信作为一个谋求当官的青年视角来看这本书,他的第一想法就是,绝对不能让这本书的政体出现。
“新版大同书……呵呵,鱼目混珠的肮脏文书,背后全是门阀荼毒。站在世家的角度看是很好,但本质上还是一群世家变成了门阀,进而对其他的可能进行打压。嗯……哼!我去找几个胡商了解了解大秦的情况,然后改写一篇反驳。若是能让成都的皇帝看到,或许是个机会。至少……还有机会。”壹趣妏敩
庾信转身去收集资料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庾氏已经不是世家了,甚至连寒门都算不上。
具体原因还是因为东晋覆灭的时候,他们站错了队导致的。
现在的庾氏空有钱财,也只是豪强罢了。
如果这本真的成为现实,那对于庾氏而言那才是真的灾难。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应昭崔淼更新,第两百一十一章 立场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