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兵会盟”后,卫国大夫石恶听说卫献公杀了宁喜。他想,自己是宁喜**,回去必然是凶多吉少。于是他便去找了赵武,跟赵武去了晋国。
“弥兵会盟”对郑国大夫良宵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原本是郑国的实权派,这次代表郑国参会,在列国大夫面前露了脸,名气陡然上升,他就有点飘飘然了。良宵回国后,变得愈发专横,仿佛郑国是他的,简直不把郑简公放在眼里。不久后,郑国发生了两个公子争权夺利的内乱,良宵卷入其中被杀。
郑简公任用任用了一个能人执政,致使郑国出现了一个小阶段的复兴。此人名叫公孙侨,是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后世法家的先驱人物。
公孙侨,姬姓,又叫做姬侨,字子产。(公元前584年-前522年),他是郑穆公之孙,郑公子发的儿子。他的一身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早在公元前563年的时候,郑简公三年,出现了一次叛乱。几个地方官吏因为不满上司压榨,带领一群奴隶杀进了郑国的宫殿。领头的几个人是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等。
那一天,曙光初现,大地还在半梦半醒中沉睡。一阵鼓噪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郑简公的宫廷卫队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四散而逃。郑简公做了俘虏,被劫持到了北宫。
子产的父亲公子发,还有王族中的公子騑、公孙辄等人匆匆赶往宫中,他们原本以为只要他们去了,就能组织有效抵抗。不料,此时宫中大乱,未等公子发等人组织抵抗,叛乱者就杀了过来。公子发、公子騑、公孙辄等人只好拔剑相迎,三人皆死于西宫中。
接着,子产也赶了过来。他先召集散兵,把守宫门,同时安排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然后将收集来的士兵排成行列,向西宫冲击。士卒有了组织,就厉害了。子产等人杀退了**者,将公子发等人的尸骨收起来。
此时,另一王族成员,名叫公孙虿的,率领国人来增援。一番打斗,终于平了**。尉止和子师仆当场被杀。其余人多半被杀,留下的全部做了俘虏。侯晋逃了出来,去了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平定后,公子嘉(字子孔)当政。他下令,将罪官子弟和**者全部打为奴隶,并制作丹书(奴隶的身份文件)。一时间牵连者甚众。许多大夫、官员们、卿的嫡子不肯顺从。子孔大怒,准备将这些人全部诛杀。
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丹书。公子嘉不同意,他说:“丹书是用来安定国家的,众人发怒就烧了它,国威何在?众人干政,国家不亦难乎?”
子产说:“众怒难犯嘛。犯众怒,而专权,此乃治国之危矣。不如烧掉丹书,安定众人。如此一来,您可以专权,众人也能安定,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公子嘉听从了子产的建议,于是他派人在郑国的仓门外当众烧掉了丹书,一场风波终于平定。这件事让子产名声鹊起,大家都说子产宽仁,有远见。
公元前548年,郑简公派子产、子展(公孙舍之)两人率军进攻陈国。郑军得胜。子产下令,不准劫掠宫殿,不准屠杀百姓。在陈国归降后,他又把郑军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了陈国。
郑国军队班师回朝后,郑简公鉴于子产伐陈有功,给他封赏了一片土地,子产拒不领受。他的高姿态得到了郑简公的赞赏。
其后,子产受郑简公委托,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大夫范文伯不满郑国伐陈。他质问子产:“弥兵会盟已经做了规定,说好的列国争端,要和谈,不要动武。郑国为何坏了规矩?”
子产说:“兄弟激愤,尚有拳脚。陈国也参加了弥兵之会。要能和谈,我们何尝不谈?”
赵武赞赏子产的说法,他说:“没有拳头就没有和谈,有时候只能先动拳头,才能有和谈。”
众人听后轰然大笑。范文伯也就作罢了。
公元前554年,公子嘉、良宵等人在内乱中同时被杀,郑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子产当政后,首先推行了田制改革。他专门设置了官员,丈量土地,鼓励开荒,按照每户拥有的田亩数量来收税。他还规定,田土四界必须有水沟。庐舍不能占用耕田等等。总之,他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农业产生。同时,提倡节俭,反对骄傲奢侈。
其次,他对政体也进行了一番整肃。他认为,知礼、尊礼、守礼乃是做人做事之本,推崇上下尊卑有别,各守其道,各司其职,不得僭越。每一级官员要忠诚俭朴,尽职尽责。在他的督导下,郑国的朝政有了改观。
公元前536年的时候,子产还干了一件轰动天下的事情,他下令将郑国的法律条款铸造在一个青铜鼎上,公布全国。史称“铸刑书”。
在当时,列国的法律都掌握在官府手中,百姓吃了官司,任由官员来发落。而官吏们也拿着法律来为所欲为,其中巧取豪夺者、中饱私囊者不在少数。
郑国是个推崇商业的国家。商人贩运,行走四方,时常受到各地官吏的勒索。当然还有农户,他们在受土地领主的压榨时也是状告无门的。百姓怕官,关键就是不知法,无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子产为了改变这个弊端,于是干了件“铸刑书”的事情。
此举一出,首先是本国贵族反对,接着,就连列国诸侯中也多有反对。
晋国大夫叔向致信子产,责问说:“假如百姓知道了法律,他们就不听官员的了,官员们还拿什么来治他们?你到底懂不懂治国,有没有才干?”
子产回信说:“知法,方能守法。百姓知法,就不敢作乱。官员守法,则不敢乱来。举国依法,国将安治。你责备我没有才干。我承认,我没有才能。我只是用这个刑鼎来挽救当世的。”最后,为了不得罪叔向,子产又写了一句:“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岂敢忘了您的恩惠?”
子产顶住各种压力,坚持公布法律。后世的人因为他第一个做了“铸刑书”这件事,将其视为法家的先驱。
在这个时期,子产的推行的田亩赋税改革也遭遇到了阻力。有些土地领主因为收税增加,开始抨击或咒骂子产。子产听之任之,全然不为所动。壹趣妏敩
穆族中(子产是郑穆公的后代,郑穆公一族也被称为穆族)有个叫做子宽的人,他将一些别人骂子产的话转告给了子产,希望子产有所改变。
子产说:“他们要骂,就让他们骂去吧。有什么妨害呢?如果我做的事情有利于国家,生死我都不计较。我闻之,为善之举,不变其法,固有所成。民不可纵,法不能更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我是不会改变的。”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子产毁晋”的事情。
有一次,子产和郑简公去晋国进贡。晋平公不见他们,也不派大臣去接待,只叫人将他们安排在使馆里住。郑简公很恼火。
子产说:“他这么做,分明就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要是我们不反抗,将来会更窝囊、更被动。”壹趣妏敩
郑简公说:“我们打不过他们,怎么反抗?”
子产说:“打不过也得表态。我自有办法。”
子产叫手下将晋国使馆的门拆了,将马车全部赶到使馆的院子里。消息传到晋平公那里,他叫范匄去过问。
范匄责问子产说:“你把晋国使馆的门拆了,这是对晋国的大不敬。”
子产说:“我们带着恭敬的心意来向晋国进贡,结果没人接待我们。我们带来的东西没法缴纳。外面盗贼太多,贡品只能放在使馆之内。没想到,你们晋国使馆的门太小。我们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动手把门拓宽一点,让马车停放进来。”
范匄听出了公孙侨的嘲讽,但也知道自己这边理亏。于是说:“都说子产大夫是个精明的人,看来,不是浪得虚名。”
范匄回去后,向晋平公做了汇报。赵武说:“子产说的不错。我们应该向他们赔礼道歉。”
晋平公于是在第二天亲自接待了郑简公和公孙侨。
公元前530年,郑简公去世,子产作为相国主持了葬礼。之后,辅佐太子即位,就是郑定公。
郑是晋的属国,所以新即位的郑定公要去晋国朝见晋国的新君主晋昭公。子产随行。
郑定公四年,晋国大夫韩宣子来访郑国。韩宣子作为宗主国的大臣,到了郑国自然有点膨胀。有消息传出,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玉环。子产得知后,不好明说,但他又不想听任韩宣子为所欲为。为此,他找到韩宣子,来了一番旁敲侧击。
子产问:“政权靠什么来稳固?”
韩宣子说:“民众。”
子产笑道:“韩大夫颇有见识。一语中的。那么,民众靠什么来归心?”
韩宣子说:“当然是仁德了。难道还有其他吗?”
子产说:“郑国把晋国奉为上,上国大夫到了郑国,如果能用仁德教化民众。民众自然会奉为表率。”
韩宣子听出了味道。便说:“你提醒的好。有一个玉环,我应该买了才对。”
这件事让韩宣子对子产油然生敬,他临走时,子产携郑国其余五卿来送别。双方赋诗、答礼,尽欢而散。
这一年,郑国大旱,郑定公派屠击、祝款、竖柎三个大臣去祭祀桑山。结果屠击、祝款、竖柎祭祀后,老天还是没有下雨。屠击心中焦躁,令人砍去了山上的树木。
他们回来后,子产责问说:“祭祀山神,应该恭敬。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上天所赐,都应珍惜。你们可好,居然大片砍伐了山上树木。罪过大了。”
于是,子产向郑定公建议,剥夺了他们的官爵和封邑。
除了这些事,子产还干了件开明的事,叫做“不毁乡校”。所谓“乡校”就是村落里人流聚集之处。每当夜幕降临,茶余饭后的村民便聚集于此,谈天说地。这中间自然免不了议论时政,有些议论是带抨击性的。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然明说:“有人诽谤你。”
子产说:“我闻之,忠善之举,弥消怨恨。我就没听说过谁能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的。蔽塞言论很容易。但那像堵塞河流,一旦决口,损害更大。我是治不了的。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啊。”
然明说:“我今方知,子必成大事。果真这这么做,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利于我等臣子!”
总之,在公孙侨(子产)的苦心经营下,郑国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郑国的情况有所好转。百姓们感激他,还编了歌谣来赞扬他:
我家子弟,
子产施以教化,
我家土地,
子产劝导耕种,
子产若逝,
何人继之?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东周列国传奇更新,第八十九章 子产为政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