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言情小说 > 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观完贺楼,赵匡胤跟阿离又搭着关二地的马车,赶在下午大臣们来求见官家之前回到了皇宫。

  贺楼那块地方,从赵匡胤说要盖酒楼起,一直有各路人马明里暗里的打听。

  朝中大臣是怕赵匡胤不务正业。

  赵匡威本家却是想靠着赵匡胤分一杯羹。

  还有其他各怀心思的。

  但前期,关二地跟关三人在挖地基的时候,就先把整块地围了布幛。

  每天大家只能看到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的马车驴车,拉着明显很沉的东西进去,又拉着一车车的泥土出来。

  根本看不到盖成了什么样子,以及内里乾坤。

  门口守卫很严,匠人出入需要通行证,看门的嘴也严实。

  大家都完全没有头绪。

  现在地基弄完,上面三层的木质小楼平地而起,比布幛高出一大截,大家也就看到了酒楼的大体建筑群。

  这可是整个汴京城里绝对的独一无二的大建筑群。

  一下就是五栋。

  这找赵匡胤的人就越来越多。

  特别是贺楼的高度。

  总体上而言最高的西楼虽然没有比皇宫的高,但也不遑多让。

  这就给了文官们最大的口诛笔伐的理由。

  赵匡胤没去看之前,也略有疑虑,但看完这会是疑虑是彻底没了,反而是各种窃喜。

  窥探大内什么的,就西楼这一栋能看到,看到的还是无人的御花园区。

  他是去看花看草的人么!

  笑话,有那闲工夫,去玩儿骑射不好么!

  而且,这正好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放松的地方。

  李冬儿的设想就很好,偶尔溜出宫,有个固定的场所,门一关,有什么事让阿离在御花园打个暗号之类的,自己再回来。

  这种感觉真是太太太愉悦了。

  这整个下午,赵匡胤笑眯眯的应付各路来人,统一用西楼是他为了缅怀前皇后特意抬高,以后两两相望的说辞打发了。

  又让阿离招了营造司跟枢密院里的心腹进宫。

  酒楼,消息集散地,不用起来就是暴殄天物。

  包间雅间,最容易关起门来谈事情的地方,不也就是最能听到事情的地方么。

  销金窟里用包间的人,可想而知,都是什么人。

  只要贺楼是首屈一指的大酒楼,他们也别无选择,为了面子也得来贺楼谈事。

  另外,五栋东西南北中的小楼,独立又相通,固然是方便往来,但他觉得还可以再加一些要求。

  相通的飞桥,做成活动的飞桥。

  随时瓮中捉鳖才是正理,要不然流通太过通畅,鱼入大海,就很难抓到了。

  李冬儿的这番操作还给他开辟了另一条思路,单单贺楼不够,最好还要多弄几个雅致的小酒楼。中层上层,都要有消息渠道。

  “官家,吴枢密使来了!”

  “好!”

  ~~我是晚上十点半才写了一千字的分界线~~

  “娘,娘,娘!!我放学了!!”

  不管京城里儿子升官也好,还是赵匡胤在汴京城里的小动作也好,木石村的步调一如既往。

  唯一不同就是蒙学堂开张了。

  虽然稻子快要收割了,很快就要放农忙的秋假,但日子是了因大师选的,李冬儿也就跟吕蒙正说好了秋假前先弹性上课。

  这弹性上课,指每天吕蒙正教一些新字,学生不限在学堂里呆多久,学会了就可以下课走人。

  第二天直接考评,如果写不出来头天的字就要留堂。

  像四郎五郎六郎,或者关扪关怆,还有顾工头那边几个,手里有活的或者有点读书基础的大孩子,就不用全天在学堂里呆着。

  像七郎八郎这种没什么具体活计的就是每天四个时辰。

  “今天好不好玩?你七哥呢?”李冬儿放了手上的笔把八郎抱到腿上问道。

  “好玩!吕老师给我们解字,我才知道这字拆出来还有更多的意思。七哥去看他的纸浆了。”

  八郎调整了姿势挨进李冬儿怀里,把玩着李冬儿袖口答道。

  “哦?解了什么字?”

  李冬儿很有耐心的问道。

  “一个静字,一个稳字!娘,我想吃一个豆沙卷子!”

  八郎边说边看着李冬儿炕桌上的小点心流口水。

  “你把吕老师说的全记下来,就赏你两块!”

  李冬儿莞尔,几兄弟里唯一一个不缺吃不缺喝,却馋嘴的娃。

  “吕老师说,静字里有个争,稳字里有个急。”

  为了豆沙卷子,八郎完整的给李冬儿复述了一遍吕蒙正的话。

  “所以静字,是造字的人在告诫我们越想争的时候,越需要静下心来。稳字,是越着急的时候,就越要稳住心神。”

  “不错!能吃两块!!”

  李冬儿很是欣慰,八郎才四岁,说话的条理跟逻辑性,比同年的小孩真的好很多。

  如果放到现代的幼儿园,几乎就是早慧的那一波。

  吕蒙正也是个好老师,有时候能读书,不一定能教书,能教书,也不一定得学生喜欢,看来,吕蒙正三者皆可。

  “还教了什么?”

  等八郎吃了一块点心,李冬儿又问道。

  这一天八个小时,她虽然看了教案,也不过是简单的几句,不知道吕蒙正现场发挥又延伸了多少。

  看他这个解字就不错,不是单纯的识字,写字。

  “吕老师问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好几个小哥哥一开始都说不知道,顾叔家的四郎哥哥说,为了光宗耀祖!然后那几个小哥哥就也说读书为了光宗耀祖。”

  “makeyourfatherblingbling!”

  李冬儿不知怎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句久违的直译版英文。

  另外脑子里瞬间闪过了另外一句,onetwothreego,三思而后行!

  直接自己把自己雷了个外焦里嫩!

  这英文算是还给美甲老师了!她也是考过了六级的好么!

  无语问苍天!

  “娘,你说什么!”八郎没听清,眨巴着眼睛问道。

  “没,没说什么,那听完你们的回答,吕老师怎么说啊!”

  李冬儿一边应付儿子,一边就在使劲的想,这会有没有英语系的国外使臣。

  擦,貌似真没有,用进废退,几十年下来都没用过,就剩blingbling了。。。。

  “吕老师说,四郎有想法有目标很好,就朝着这个想法努力就是,大家如果真的也是这样的想法,就一样努力就是,只是不要人云亦云。娘,你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八郎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是觉得,嘉姐姐好厉害,娘好厉害,他也想成为了一个厉害的人。

  但好像厉害也不是全部,除了厉害,好像书里有很多好玩的。

  看一本新书,听蔡嘉上讲一个新的人物故事,他都很有兴趣。

  但唯独对顾四郎所说的光宗耀祖没有什么兴趣,娘亲没提过这个词,嘉姐姐也没教过。

  他还是问了吕老师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个啊,得你自己想,不能让娘替你想!一下子想不到不要紧,慢慢的读得书多就会想出来了。”

  理想啊!!李冬儿暗暗的给自己点了个蜡。

  她小时候,四岁,幼儿园,园里的阿姨问大家长大想干嘛,她就想当个消防员。

  因为拿水管灭火很帅!

  最后,学了农业,风马牛不相及。再然后挂了,来了这个朝代,说起来都像个梦一样。

  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蝴蝶做梦!

  “喔!好的,那我以后再想,我去帮祖母抓菜虫子浇水去!我今天的活还没干呢!”

  八郎吃完了另外一个豆沙卷子,自动自觉的从李冬儿身上滑下来说道。

  “好,去吧!”

  八郎走后,李冬儿唏嘘了一下曾经的理想,但也不过几瞬的功夫。

  她有个一直没变过的座右铭,活在当下,管它是梦是真,都是自己在过,过好了才是最大的赢家。

  甩甩脑袋李冬儿又把笔拿起来继续画图。

  稻子长得很快,她要提前弄出一些顺手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后世建国前这个农业工具其实跟宋朝这会差不多,宋朝后的元明清在农业器具的开发改进力度真的不大,即使工业,武器方面进步了,农业却是持续性滞后。

  收割同样是镰刀,打谷一样是打谷桶,扬谷子的风车这会也有,晒谷子的竹席,专门拿来叉打完谷子的稻杆子的垛叉,晒稻子用的耙子。

  一样一样的。

  只是这会的工具更简陋一些,不太符合人体工程学,还没有从更省力的角度来优化工具。

  李冬儿让木工坊直接做了一批打谷桶出来,有别于现在农家用的四方形敞口的打谷桶,李冬儿画了图要求做的是拉长的椭圆形高筒。

  糅合了后世南北两个不同区域七八十年代的打谷桶样子。

  打谷桶由桶体、桶梯和桶篷三部分组成。m.sxynkj.ċöm

  桶体的木头就地取材,呈鸡蛋状的椭圆形,长五尺,宽两尺八寸,高三尺两寸。

  下部为船形桶底,上部敞口微宽。

  桶梯长三尺三寸,略呈波浪弧状,头部有凹槽可以挂住桶沿。

  桶篷是两片,各长约三尺、高约六尺,用竹篾编制而成。

  使用打谷桶时,先将桶篷用竹竿插到打谷桶桶内壁的铁圈上,将打谷桶两个宽边围成,在椭圆形的两头尖的地方留出人站立的豁口。

  豁口处挂上桶梯,牢牢抵住桶篷。

  打谷的时候时,可以有两个人同时站在摔桶豁口前操作。打谷桶的高度也是比较省力的高度。

  现在李冬儿在画的是后世的脚踩打谷机。

  这个是半机械化的东西,用脚操作,靠滚筒滚动开让稻谷脱离。可以省不少的力气。

  只是中间的滚筒,滚筒上的铁环,跟连接滚筒的轴承,齿轮都要让村里的铁匠铺子特别定制。

  这个在收割前,能赶出来几台是几台。

  这么多地,割下来就要同时完成打谷,要不然放在田边吸了潮气,还要多费三分力气去摔打才能打得干净。

  她是用过打谷桶的,就她这样有把子力气的人,一天下来,不停地重复摔打的动作,到了晚上也是浑身疼痛不已。

  “夫人,京城的信。”

  画得正起劲的时候,胡老管家的声音响了起来。

  “拿进来吧。”

  接过信,李冬儿略一瞄,又是赵匡胤的字迹。她估摸着就是说出发的时间了。

  随手拆了一看。

  果然,赵匡胤确定了出巡洛阳的时间,定在了九月初四。

  这时间倒是挺巧,正好是老柴头预估的收割时间。稻种来得有前后,挑稻种跟育秧插秧也有前后差,第一块地,大致就是在九月初的时候收割。

  后面一直排下去,整个秋收要持续大概半个月。

  赵匡胤要是开溜顺利的话,也就跟出巡日差个四五日就能到木石村来。

  到时候还要看看最好的那块地上稻子的情况,能留就留着等赵匡胤来现场收割展示给他看。

  这比她说破了天要管用多了。

  毕竟那是个多心眼子。

  这几天李冬儿只要有空,每天都去地里看,真的是每天每天都能看到肉眼可见的变化。

  占城稻名不虚传。

  地里的稻穗现在已经是相当饱满了,有一些都开始有向下垂的架势。

  几亩上等田里插了数十杆双穗的小旗子还有不到十个数的三穗旗子。

  其他的除了没给肥的试验地,多多少少每亩都能出一两株。

  明年的嘉禾种子,肯定够种一两亩地了。

  每天李冬儿刷田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去,总能遇到老柴头,老头子每天腰挺都得特别直,连黑头发都长出来了,原来花白的头发现在几乎乌黑发亮,只夹杂着几根不起眼的银丝。

  站在田间就像志得意满的将军。

  他去田里比李冬儿的频率还要高出一倍不止。

  有时候还拖着夏娘子在田里一起看。夏娘子的脸都晒黑了。sxynkj.ċöm

  可真个是夫唱妇随,原来李冬儿不太看好的,也觉得这俩真是天作地合。

  夏娘子陪老柴头种稻子,老柴头陪夏娘子种兰花。

  这两个人的狗粮撒的,满宿舍里都是羡慕嫉妒恨。

  “胡伯,你把这个给木工坊,让他们试着做出来。木工坊做出来就去跟柴伯说一声,试一试行不行!”

  看完赵匡胤的信,李冬儿把剩下的几笔画完叫了胡伯。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更新,第二百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