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最大的财经新闻是什么?无疑是美联储的缩表计划。
"根据5月议息会议声明,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收缩其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300亿美元国债,175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三个月后,美联储将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其中包括600亿美元国债,350亿美元mbs。"
上面这段话是各大财经网站里对美联储缩表的描述。
不过,我相信许多人看到这段话跟看天书也没啥区别。
资产负债表、mbs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缩减?对咱们都有什么影响?
估计许多人根本看不懂,我刚开始也不理解。
遇到这样的财经新闻,我都是赶紧把这段话跳过去,直接看下面专家学者的分析。m.sxynkj.ċöm
我并不关心事情的本质,只想知道这事情对咱们的投资都有啥影响。
我想,这也是许多人共同的想法。
如此一来,自己是轻松了,但也很容易被人忽悠住,产生许多错误的观点。
比如有两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第一,许多自媒体宣传,美联储缩表会造成股市下跌,金融市场将会哀鸿遍野,有些人还会故意夸大其词,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恨不得赶紧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掉。
第二,许多人认为咱们的王炸就是持有大量的米国国债,只要把这些国债全部抛售出去,必然会造成米国的国债市场崩盘,沉重打击米国的经济。
这两个观点在国内颇有市场,许多人都深信不疑。
然而,果真如此吗?
其实,咱们想多了,美联储缩表对a股真的是毛关系没有,至于咱们持有的那些国债,哪怕卖完了,在国债市场上也是波澜不惊,对米国经济压根造不成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米国缩表不影响a股,而咱们抛售美债也不影响米国,双方互不影响。
这个观点是不是与网上的各种阴谋论完全不一样?
许多人或许不信,那咱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美联储缩表到底是怎么个一回事。
前面说过,增发货币是各国发展经济的不二法门。
印钱并不难,难得是印出来的钱怎么才能投放到市场上?
显然不可能满大街的去撒钱。
美联储印出来的钱主要通过资本市场流向社会。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购买米国国债。
米国政府钱不够花了,就会发行国债,先是在市场上公开销售,让世界各地的投资人购买,如果有人购买,那美联储就可以休息了。
如果国债销售遇冷,那么美联储就会增发货币把这些国债买过来。
你也可以理解为,是美联储印钱给米国财政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这样增发的货币首先跑到了米国政府的手里,政府再通过搞建设、发福利把这些钱花掉,让钱流向社会,从而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不好的时候,美联储就会不断的印钱购买国债,确保整个社会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这就是"扩表"。
这些年来,美联储一直都在扩表,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2013年,美联储向市场撒出了几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后来,米国经济向好,美联储停止扩表几年。
但前年遇到病情,这是千年一遇的大事件,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各国央行都在拼命大放水,美联储自然也不例外,对外宣布向金融市场无限量的提供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
每当有经济危机或者灾难发生,美联储都会启动印钞机来解决问题,这是美联储的一贯作风。
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经济衰退,股市也节节攀升,创了新高。
应该说,这两年道指和纳指能够新高不断,与货币大放水是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不放水,美股想十年牛市还真有点难。
虽然美联储的大规模放水帮助米国走出了金融危机,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
不管哪个国家,货币发行量大了,通货膨胀都是不可避免的。
解决之道就是:收紧银根,减少社会上过剩的的流动性资金,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缩表"。
通俗的说就是:美联储要把投放出去的货币再收回去。
缩表过于猛烈,会造成流动性资金短缺,产生经济衰退,所以各国都慎之又慎。
通货膨胀固然不好,但总好过经济衰退。
所以,美联储一边盯着通胀数据,一边关注着非农就业数据。
如果非农就业数据不理想,失业率大幅提升,美联储必然优先考虑经济发展,把缩表的事情放置一边,先保就业。
不过,从最近的数据看来,米国的就业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失业率下降到3.6%,略高于病情前3.5%的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4月份,米国的职位空缺数接近纪录高点,劳工辞职次数小幅下降。
在失业率较低,经济复苏强劲的情况下,美联储自然要把控制通胀作为首要的目标。
所以,美联储五月份加息,六月份开始缩表,正式回收市场上过剩的米元。
缩表又分两种情况:主动缩表和被动缩表。
主动缩表就是美联储主动抛售美债,回收资金。
这个影响有点大,美联储不敢玩这种高难度的游戏。
毕竟在利率上升周期,国债价格下跌,许多金融机构都在抛售美债,避免利率上升的风险。
如果美联储也加入抛售美债的大军,必然会造成国债价格暴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所以,这次美联储采取的的是比较温和的方法,那就是:被动缩表。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股市群侠传更新,第175章 美联储缩表1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