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忙完了诸多事宜,朱慈烺和张伟明第一次有时间,静静的坐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相对无言,沉默了好久,
关于遇刺的经过,早已经有一份详细的报告,
方方面面的证词都表明,刺杀是针对张伟明去的,而留给他反应的时间也就那几秒钟,
张伟明的应对可以说的上极为准确,把崇祯推上安全性最高的防弹马车,
那个马车四面的车厢是防弹钢板所制,两层钢板中间夹着陶瓷,按照张伟明的说法就是复合装甲,
子弹就算击穿外面的钢板,变形之后被陶瓷层减速,改变方向,再也没有能量击穿里面的钢板了,
近卫军秘密做过实验,枪打不穿,手雷的弹片也击不穿,
但是谁也没想到,车门居然被侍卫随手关上!
能怪侍卫吗?
在最后时刻,他俯下身来想扶崇祯,挡下了好些弹片和火油,伤势比崇祯更重,太医们也没精力救他,比崇祯更早就去了,
所有当班的锦衣卫,朱慈烺一怒之下,全部打发到了近卫军,上战场去吧,
至于保卫流程,吸取经验教训,规定以后皇帝的马车,只要皇帝在视线内,车门就绝对不准关,壹趣妏敩
对于这件事情,张伟明也无法开口解释,最后只好尴尬的问问朱慈烺,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说起来,朱慈烺也伤心了好多天,
但是伤心难过之余,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想到如今自己成了大明皇帝,一言九鼎,心底深处还有点小激动,
至少小宫女的事情,应该没人敢反对他了吧?
如今先生问起自己最想做的事,那第一件肯定是尽快抓到刺客,
第二件事情就是剿灭反贼,最后才是打败建虏,
说起来这些反贼,都给了你们机会,招降了半年多的时间,
除了那个袁时中之外,居然没有别的人归顺朝廷,
朱慈烺很是气愤,给脸不要脸是不是?那就把你们全剿了!
少年皇帝,年轻气盛,张伟明也只好顺着他,
想要剿灭各地农民军,靠明军当然是不行的,一定得出动近卫军,
朱慈烺跟着近卫军出去过,也亲身探访了民间疾苦,知道大部分的明军打仗靠不住,杀良冒功倒是很拿手,
既然要出动近卫军,还必须再扩军,
近卫军招兵的条件很严格,要的都是十八九岁的良家子弟,还要经过至少九个星期的培训,
到现在为止,除了黄得功和周遇吉的一师,二师,真正由新四旅扩编的四师还在训练之中,
如果出兵南下,至少要出两个师,加上后勤部队,起码三四万人,
想想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张伟明倒是不害怕,
说起来,眼下各个势力,其实真正能打的主力部队,大概都是五六万人左右,其他的都是啦啦队,
京城留一个师,数量十分不足,必须再建一个师,番号预定为新三师,由朱慈烺亲自主持建军,
这么一来,兵源就成了问题,
所以,张伟明迫切的想知道,京城到底有多少人,人口结构怎么样,
抽出多少人参军之后,能够不影响正常的社会运转,m.sxynkj.ċöm
此外,还有社会改造和经济发展问题,
张伟明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大杀特杀,真要打仗的话,就像许多前辈一样,
搞出厉害的武器之后,拉起几万人就出去打,还不把这些冷兵器部队打的屁滚尿流?
但是然后呢?
一旦没有了军事上的压力,大明这么大,到时候各种事务必然扯皮,
毕竟科学门教出来的学生都很年轻,走上省一级的领导岗位最快也要十几二十年,
所以有时候想想,这仗还得慢慢打才行,
所谓抗战建国嘛,校长的话还是很有道理滴!
经济方面,有些技术该放的还是得放,比如这个水泥,一直是供不应求,原料还紧张,
以前先帝老是抓在手里,其实完全可以授权一些可靠的商人,只要抓住核心技术就行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产量!
总之,这一次面对面的谈话,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
然后召开了大朝会,张伟明受陛下委托,亲自向全体官员解释复兴元年的各项政策,
北守南抚的基调不变,近卫军准备大举南下的事情暂时保密,
经济方面,张伟明提出了以农为本,工商为辅的政策,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首次正式提出鼓励从事工商业的观念,
教育方面,成立一个皇家医学院,专门研究各种医术,创立的原因不言自明,
此外,将皇家文武学校一分为二,成立皇家京师大学堂和皇家近卫军官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这还是朱慈烺想出来的办法,眼瞅着张伟明的眼光老是在京城转,朱慈烺呵呵一笑,
朕可是大明天子,全大明的人才都应该为朕所用才是!
张伟明也不是没想过,但是这样一来,就是明目张胆的和儒学抢人才了,
面对张伟明的小心翼翼,朱慈烺哈哈一笑,
你当人家对你很好吗?
事实上,朕才上来没几天,有不少人就发来帖子,明里暗里说你有罪了。
张伟明还想着分出一部分利益出去拉拢他们呢,却没想到,如果不是朱慈烺对他的偏袒,他早就应该为先帝的驾崩负责了,
但是不管如何,面对这些新政策,银子是要赚的,张伟明也是要打倒的,
慢慢来!总有一天,皇帝不会再护着你,
新一年的政策经过报道之后,上上下下都很满意,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至少没有加赋税,看来免税五年不是骗人的,
各地官府和明军继续苟着,压力也不大,
还有许多人从中看到了机会,现在看起来,反而是京城最安全,赚钱机会很多,
于是拖家带口的前往京城,到时候,家里小子去读京师大学堂,成为天子门生,岂不美哉?
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城市人口太多不是好事,粮食等方面的问题很大,有时候官府还要想办法往外赶人,
但是对于张伟明来说,这点人根本不够,经过估算可知,京城现在大约八十万人左右,
这点人能干什么?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之金光闪闪缓缓掉在崇祯面前更新,第270章 新朝气象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