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其他小说 >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 第八十四章:《唐礼》
  李承乾没有着急回答,他抿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

  “祭拜天地,祷告宗庙,拜祭圣贤,祭奠先人。”

  “为何独独不能,参拜战死沙场的英灵?”

  他神色肃穆,声音清朗,在大殿中响彻,“为建立大唐,推翻暴隋,开创新朝,血染战场魂归天地的英灵,只是用抚恤优待后人。”

  “只有后人时时祭拜,如何能彰显他们的英勇与大义?”

  “大唐不能遗忘他们,给点抚恤,就一了百了,不再过问,那无疑是背叛。”

  “大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是该感念他们英勇的牺牲与奉献。”

  “没有战死的英灵,何来今日安定强盛这大唐,何来百姓之今日?”

  “他们用生命建立起了大唐,却永远见不到大唐盛世。我们却不能忘记他们的功绩,否则,我们于心何安?”

  “有祭祀天地的地方,有祭祀先人的宗庙,却没有一个地方,祭祀战死英灵的场所。”

  他昂头,高声道:“飘荡在战场上空的无数英灵,他们魂归何处?”

  “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为民献身,为民就义。”

  “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百姓。”

  “一家之口,承载不了这一份大义,一个宗庙,也不是英灵的归宿。”

  “只有国家,只有天下,一同来承担,才能肩负这一份顶天立地的大义,才是英灵魂归之地。”

  李承乾目光威严的扫视全场。

  “因此,孤以为当由朝廷出面,以国家之大礼,祭拜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士。”

  “树碑,以纪念英灵之功绩,让天下百姓人人感念祭奠。”

  “如此,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更加厚重!”

  殿内鸦雀无声。

  人人皆是目瞪口呆。

  殿下之言,过于惊世骇俗。

  毕竟,在以前从来没有人想过,会以立碑的方式,去纪念那些战死的将士。

  “殿下……。”

  “此事从来没有过的……。”

  张士衡的语气有点发抖。

  “以前没有。”

  “我大唐为何不能有?”

  李承乾掷地有声,道:“我大唐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将士,不管他地位高低,军职大小。”

  “只要他是为国而死,我们就应该铭记他的功绩,用大礼的方式来祭告英灵。”

  “让他死后享受天下黎庶的敬仰与感念。”

  “活着的是功臣,死了的,他们更应该才是功臣。”

  这一段内容。

  在场的人都很难消化。

  毕竟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一说。

  太子突然义正言辞的提出来,听起来是有那么个道理在。

  一时间却有点难以接受。

  李二双眼有点放空。

  他作为行伍出身,天策上将,自是知晓军中情况。

  率领大军打天下,南征北战,不知道多少将士,在他的手下作战而死。www.sxynkj.ċöm

  但他从来也没有想过,会去感念那些将士的付出。

  眼里只有军功,只有祭拜对手,何曾会想起那些战死将士。

  死了,抚恤优待后人就是。

  哪里还会管那么多。

  毕竟当兵打仗是天经地义的。

  还想着祭奠他们,又不是自己的先人,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李绩听得有些发麻。

  太子的一席话,他几乎知道,传到军中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尤其是最下面的将士。

  他们并没有多大的追求,混口饭吃,不饿死就成,要是死了,还有抚恤,有军功的话,更好不过。

  谁知道,现在朝廷要立碑,自己死后还能享受国家,天下百姓参拜的殊荣。

  那还得了。

  他敢说,将士们会更加卖命。

  士气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

  身后事,不担心,身后名,这下也有了。

  还有什么好怕的?

  “若事真成,大唐军队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他心里默念道。

  李承乾安静的注视着众人的讨论。

  他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给大唐将士上个光环。

  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他还不信了。

  开天辟地头一遭,大唐将士能不跟打鸡血一样狂暴了。

  当然,他是在一点点的去影响军队的思想,去改造他们,最终给他们套上不敢肆无忌惮的枷锁。

  你死后都要享受国家祭奠了。

  还伸手伸脚的去拿东西,还去欺负百姓,你良心过意得去?

  润物细无声。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不知不觉的,大唐军队就会受到束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军纪中有,良心中更有衡量。

  “诸位!”

  李承乾起身,长孙冲急忙扶了一把,等他站好后才松手。

  李承乾朝着前面走了几步,道:“自魏晋南北朝开始,礼崩乐坏,纲纪废弛,人心沦丧,胡膻遍地,礼法几乎毁坏殆尽。”

  “我华夏乃是礼仪之邦,若无礼仪,怎彰显我华夏文化?”

  “大唐立国不久,自当肩负起重制礼乐,重塑纲常,重拾人心之举。”

  “孤有心奏请陛下,广邀贤达名士,鸿学大儒,为大唐制定礼乐。”

  “名为《唐礼》。”

  此话一出,殿内轰然。

  《唐礼》

  简单两个字,有多重,在场之人谁不明白。

  不行。

  李二彻底也坐不住了。

  他不再躲在屏风后,径直走了出来。

  见到他出来,李承乾一点都不意外。

  不出来,反倒奇怪了。

  “拜见陛下!”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急忙拜见。

  “诸位免礼!”

  李二笑道:“今日所听所闻,我大有感触啊。”

  “太子奏请制定《唐礼》,朕深以为然。”

  “张士衡,你是礼学大家,就由你来牵头,孔颖达,于志宁,贾公彦等一同编纂。”

  他是迫不及待的就要把这《唐礼》给揽过去。

  什么天子门生。

  什么为将士树碑。

  通通比不过《唐礼》两个字的含金量。

  他命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搞的《五经正义》,天下读书人并不是太买账。

  如今,经过太子一番操作,这《唐礼》几乎是十拿九稳的。

  只需要时间,就能编撰而成。

  李二怎会错过?

  李承乾也不在意。

  毕竟,他以太子之位,搞《唐礼》就有点过了。

  还是让李二去抗压才对。

  他又不是不能插手《唐礼》的编纂。

  这些人都得好好盯着。

  李承乾要的是我注五经,不是五经注我。

  唐初是一个最好重制礼乐的时代。

  一个是李二想要法统的正确性。

  另外一个,思想不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是很好掺杂私货的。

  等到唐以后,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多谢陛下恩典。”

  张士衡激动不已,主持编撰《唐礼》。

  这样的功绩竟然要落到他的头上。

  他回想起当初还扭捏。

  真是还好没有错过,否则,他要后悔的当初撞死了。

  于志宁,孔颖达等学士大儒,不由羡慕不已。

  “正好诸位名士在此,我也讨教讨教。”

  李二喧宾夺主,坐在李承乾的位置,李承乾坐在他左手不远的位置。

  “太子。”

  “适才我听闻你说为祭奠英灵。”

  李二道:“若是朝廷出面立碑,该如何安排?”

  “大唐将士皆英烈,当为大唐英烈慰灵碑。”

  李承乾道:“宜在承天门之广场树碑。”

  “大唐英烈慰灵碑。”

  众人不由呢喃一句。

  寓意很是直白简单。

  就是告慰英烈的。

  “诸位,你们觉得太子所言如何?”

  李二问道。

  “陛下,殿下所言,自古都没有,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于志宁道。

  李二对他有些不满,轻轻点头了事。

  “陛下,臣对殿下的一句话深为赞同。”

  “自古没有,我们唐朝为何不能有?”

  张士衡正声,道:“我大唐要制定《唐礼》,自当借鉴古礼,但也要拟定新礼。”

  “为英烈立碑,可视为我大唐新礼之一。”

  李承乾给张士衡点了个赞。

  这个礼学老儒,思想并不保守,深得兼收并蓄的精髓啊。

  《唐礼》可借鉴《三礼》,但也要创造出新礼内容来,区别与《三礼》。

  不然的话,还怎么好说《唐礼》是新礼呢。

  没点新礼,拾人牙慧的话,你看有多少眼红的人来喷你。壹趣妏敩

  “这么说来,孤正好想到个事情。”

  李承乾突然说道:“那日,受陛下之命,前去金光门迎接平定高昌,班师凯旋的大军。”

  “第一眼见到大军,是将旗,大纛在之后。”

  “孤觉得能否统一军中大纛,往后不再有帅旗,将旗,只有一面大唐国旗?”

  嗯?

  有些东西藏在话里。

  很是刺耳。

  先看到将旗,再看到大纛?

  是谁?

  肯定是侯君集啊。

  李二神色有些不自然,他看向房玄龄,好似在说,你怎么没告诉我?

  “殿下所言,倒是不错,只有一面国旗的话,将士们也会更加认可。”

  张士衡刚说话,李承乾又道:“孤还有个想法。”

  “在承天门前,修建一个杆台。”

  “每日旭日刚升,便升起大唐国旗,日落之初降下。”

  “每天用不同的一面,用过的收藏起来。”

  “有功与社稷,有功与天下百姓之人,死后可得国旗覆盖下葬之殊荣。”

  “如此可好?”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更新,第八十四章:《唐礼》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