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如同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一般,沉甸甸地列阵于杨县城前。
这般景象,恰似古诗中所描述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甲胄与隋唐时期那种全身都覆盖着厚重铠甲的样式有所不同。
它们仅仅是在士兵们的胸口部位披上了一层甲片,也就是说,只有上半身得到了防护。
唯有那些担任队长及以上职务的将领,才有资格穿戴全身式的甲胄。壹趣妏敩
这其实正是李渊在这个寒冷冬季所做出的分配决策所带来的结果。
他慷慨地赐予了队头及以上级别的将领们全副精良的装备和武器。
之所以这样做,其中缘由并不复杂,那便是李渊在亲自视察军队时,察觉到军中已然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军队整体开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松懈态势。
似乎当他们抵达并州之后,便觉得可以将战马放牧于南山之下,把刀枪剑戟统统收入库房之中,从此过上安逸舒适、高枕无忧的生活。
更糟糕的是,当许多士卒听闻杀敌之后无法获得土地作为赏赐时,原本心中熊熊燃烧的雄心壮志瞬间如同被一盆冷水浇灭般消散得无影无踪。
于是乎,这些士卒纷纷开始变得安于现状,失去了往日的斗志与激情。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未能分得土地的辅兵以及那些渴望通过立下战功来获取土地封赏的将士们开始心生不满,并不断发出抱怨之声。
要知道,这种负面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它就像一场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
先是从一个人传到十个人,接着又从十个人传到一百个人,然后再由一百个人传到一千个人……就这样,没过多久,几乎所有未曾分得土地的士卒全都加入到了报怨的行列当中。
甚至就连那些已经分到了一百亩土地的战兵们也跟着抱怨不休,只因他们眼红那些拥有五百亩土地能够世代相传的亲兵,内心极度渴望自己也能得到同样多的土地。
毕竟,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一旦得到了一点好处,就会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
李渊目前正处在艰难的创业阶段。
这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而此时此刻,最为关键的便是如何保持士卒们高昂的斗志和战斗热情,绝对不能让他们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就此熄灭。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决定采取一个无奈之举——恢复军功授田制度。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想要通过立下战功来获得田地的难度将会大幅提升。
毕竟,随着麾下士卒越来越多,但土地就这些,物以稀为贵。
因此,只有那些真正拥有卓越军事才能、英勇无畏且能够屡立奇功的士卒才有机会获得这份宝贵的赏赐。
要成为牙兵(五百亩永业田,无需耕种,以七日为一周,每周五日需要在龙骧府衙门当差,沐休两日,父死子继!自备甲胄刀兵战马!)也就是亲兵,需要斩将,夺旗,先登,只要完成这三样,不需要从辅兵战兵一路升,直接成牙兵。
其中先登,只要队中一人登城,全队皆升,仅前十队。
而成为府兵(龙骧府登册军户,战时为军,闲时为农,半月一操,自备甲胄刀兵战马!)也就是战兵,需要斩五级(五个头)升府兵。
辅兵也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战时拉去填线,闲时拉去屯田,只要是无地之人或者是流民乃至降兵俘虏罪犯都可以去当辅兵(参考宋时的厢军)。sxynkj.ċöm
与此同时,那曾经被搁置许久的“拔队斩”制度也得以重新启用,但此次却对其适用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队长及其以上级别的将领方能享受此项特殊保护政策。
为此,李渊还特意制定了一项新规定:若能成功夺回将领的遗体,则相关士卒可以免除罪责。
如此一来,既为那些身处绝境的士卒开辟了一条生路,又避免了敌军刻意针对将领展开攻击,从而引发全军崩溃的恶果。
在李渊心中,军队始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麾下幕僚们怎样劝阻,他对待士卒的态度始终无比认真。
时光悄然流转,当工匠们精心打造攻城器械之时,不知不觉间便已来到了次日清晨。
李渊稳稳地站立在用泥土堆积而成的观战高台之上,极目远眺。
只见前方阵列之中,一队队士兵严阵以待。
他们左手紧握着坚固的圆形盾牌,右手则牢牢握住寒光闪闪的环首刀,紧密地护卫在云梯车周围。
这些士兵个个目光坚毅、神情肃穆,浑身散发出凌厉的杀伐之气。
此外,还有另一批士卒肩负着长长的竹梯,面色凝重地凝视着前方高耸入云的城墙,仿佛随时准备发起冲锋。
此时此刻,所有的辅兵皆已整装完毕,只待战鼓之声轰然响起,便可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敌人。
李渊抬头凝望天空,只见阳光渐渐升起,旭日东升。
此刻,他麾下的大军正好背对夕阳而立,阳光洒落在他们身上,仿佛给这支军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
李渊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攻城时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恐怕就难以再找到如此有利的局面了。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转头看向身旁的传令兵,高声喊道:“投石车!”
那传令兵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挥动手中的令旗。
刹那间,只听得阵阵吆喝之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一辆辆经过李渊精心改造的投石车,宛如巨兽一般,从大军后方缓缓地被推了上来。
这些投石车在士卒们齐心协力、满头大汗的推动下,艰难地向前移动着,最终抵达了距离杨县城仅有二百步之遥的地方。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更新,第347章 杨县(上)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