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754章谁来继承信国公的爵位
  在凤阳城里,论资历,胡氏最有资格说这话。

  这几年,单是汤家,就为国家献出了好几个儿郎。

  洪武23年,信国公的大儿子汤鼎,在凯旋的路上病逝。

  洪武18年,信国公的三儿子汤鼐战死疆场。

  如果历史照旧,洪武29年,信国公的五六子也会在征讨五开蛮的战役中牺牲。

  随着胡氏开腔,周围淮右功勋之家也纷纷响应。

  国家有战事,淮右功勋们总是不遗余力,让家族孩子们投身军旅,报效国家。

  石伟毅站在人群后,静静观察这一幕。

  近年来朝廷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今年明确了新政方向。

  究其原因,一是大明立国近30年,许多建国初期的政策已不合时宜。

  二是考虑到淮右这些功勋的影响。

  无论朝廷怎么变,只要稳住这些淮右功勋的心,就能避免根基动摇的大动荡。

  这让石伟毅不禁想到交趾那片连绵的肥沃土地,每一寸都与眼前这些淮右功勋家庭息息相关。

  朝廷对淮右功勋监管严格,这些年不少人家遭罪甚至被处死。

  可皇上对淮右这一派别也是特别关照,每年的封赏跟用人,每每先考虑的就是淮右老臣们。

  念及此,石伟毅又联想到军事学院。

  近几年,淮右功勋们纷纷把家里孩子送往军事学院学习。

  这就是朝廷的硬气,也是这些淮右功勋死心塌地支持皇室的缘由。

  “与国同兴”,岂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朱允熥缓缓道。

  “咱家起源于淮右,先辈们功勋卓著,征战四方,无数英烈为国捐躯。国家初立,朝廷封赏功臣,凤阳城内荣光无限。”壹趣妏敩

  “新政下,军队急需人才,淮右后生应继承遗志,习武精兵,继承父辈遗志,保家卫国,共荣辱。”

  那些尚在的淮右功勋,为何无一例外地出城相迎?

  胡氏又怎会说那样一番话?

  朱允熥心里透亮。

  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姿态、

  他的态度,还有朱元璋的立场。

  几年前,淮右多少家庭被胡惟庸、李善长的风波波及。

  现在这些留存的淮右功勋,难道真是清清白白?

  这两年,朝廷对功勋的封地严加管理,名下田产归还百姓,用来支援边疆。

  皇室对淮右,总算是网开一面。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新政下,淮右各家族,多多少少都有些忧虑。

  朱允熥目光掠过场上那些淮右功勋,他明白在这些人眼里,他代表着朱元璋的意志。

  实际上,他确实也是朱元璋的代表。

  胡氏的悲容中透露出一丝笑意,朝另一端的汤燮望去。

  汤燮连忙上前施礼:“臣等自然不敢忘怀皇恩,将勤练武艺,悉心培育家中子弟,铭记为国效劳,忠于吾皇。”

  魏国公、曹国公等各家的人,也都跟着表态,宣誓忠诚。

  望着前方街尽头便是信国公府。

  朱允熥忽然说道:“京城军事学院里,已有多名武生来自咱们淮右。我此行奉旨,将继续北上,如果各家有适龄的青年,都可以装备齐全,随我一同北上。”

  淮右如同一把刀,必须牢牢握在大明皇室手中。

  既然淮右一脉已懂得如何与国家共生存,朱允熥自然不吝啬给他们更多机会,让这合作更加牢不可破。

  胡氏面上霎时绽放出愉悦笑容。

  各家迎接人员,同样难掩喜悦之情。

  谁不晓得朱允熥是由朱元璋跟朱标亲自选定的未来国君?

  况且,朱允熥身上流淌着淮右血脉,与淮右百姓有着天然亲近感。

  不论是朱允熥的母族,还是他的妻族,都深深扎根于淮右。

  如今能让各家适龄的青年才俊随同北上,无疑是对他们的一份莫大肯定。

  这一举动,让中都留守司跟凤阳府的官员们眼神中满是艳羡。

  这样的恩宠,非一般人所能享有,唯有淮右的族人才有这般待遇与荣耀。

  只能心生羡慕,无法强求。

  前方。

  一行人终于抵达信国公府。

  眼前所见,一片缟素。

  汤家仆人们,从门外一路跪拜至内院。

  朱允熥遵旨来到中都祭拜信国公汤和,自然需在灵前行礼致敬。

  汤府对此早有周全的安排。

  “太孙无需行跪拜之礼,这不符礼数。”

  一入汤府前厅,面对灵位,众人按序站立。

  汤燮见朱允熥欲行跪拜之礼,连忙上前一步,低声劝阻。

  朱允熥摆了摆手:“信国公乃开国勋臣,与皇上情同手足,同时又是太孙妃的母族,我应当行此大礼。”

  回想起离京前夕,朱元璋单独召见自己,数小时里讲述了淮右一族的历史与当今朝中地位。

  朱允熥未加迟疑,在众人瞩目下,以最恭敬的姿态完成了整套祭拜仪式。

  礼成之后。

  汤府内哭声四起,从胡氏开始,所有人回礼致谢。

  随之,到场淮右各家族,以及中都留守司、凤阳府的官员和随行出京的人员,依次上前祭奠。

  完毕后,众人分散到府内各处,由汤家年轻一辈陪同。

  朱允熥借此机会来到了胡氏面前。

  他看着胡氏周围的汤家女眷与少年,解释道。

  “清悦今年刚生育完,关于信国公的事,宫中一直保密未提,生怕她心有郁结,影响了身体。因此,这次并未让她一同归来,还请祖母谅解。”

  胡氏连忙摆手:“宫中考虑跟安排自有其道理。太孙妃能进宫,并且得到太孙疼爱,实属她的福气。我只希望她能相夫教子,做个贤惠持重的好妻子。”

  朱允熥接着道。

  “信国公爵位,各位无须忧虑。郑国公一支已将爵位传给了开国公,曹国公那边现今由李景隆承继,魏国公家也顺利袭爵。汤国公为国操劳,英年早逝,朝廷铭记于心。”

  “此次,朝廷决定在应天钟山建造功勋陵,待信国公灵柩暂厝钟山,功勋陵竣工即可安葬。至于爵位传承,自然会按祖训,由嫡长子继位。”

  “但有耳闻,汤成身体状况欠佳?因此……具体如何安排,家族内部可商议,向应天呈上奏折就行。”

  如何妥善处理汤家爵位继承,是个棘手难题。

  目前汤家官阶最高的是庶出五子汤醴,乃是五军都督府都督。www.sxynkj.ċöm

  而最合适的人选,应当是汤家二公子汤軏。

  但从情理上看,汤鼎这一支理应继承信国公爵位。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更新,第754章谁来继承信国公的爵位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