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235章真的要开恩科了,天下读书人震动
  朱允熥连忙拱手:“允熥绝不敢胡来。”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吧,奏折是啥内容。”

  朱允熥立刻呈上第一份奏折:“这是二叔在浙江道布政司亲自写的,他愿意将来把秦藩的田地纳入摊丁入亩,和官员士绅一同向户部交税。”

  朱元璋淡淡扫了眼那份朱樉的手书,双手却插在腰间,没打算接。

  朱允熥只好咽了口唾沫,换了一份放在最上面。

  “这是中山王府徐家的田产和商业账目,徐家表示,一旦朝廷实行摊丁入亩,他们愿将田地和商业税全部按规定缴给户部。”

  朱元璋依旧没动。

  他淡然瞥了眼一旁的朱标,然后应了一声:“接着说。”

  朱允熥无语,又换了一份奏折上来。

  “这份是孙儿提议开设皇家军事学院,希望由大明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担任教席,将兵法精髓传授给朝中功勋的后代及军中的精英人才。”

  朱元璋喉咙里逸出一丝模糊的声响,仿佛在空气中轻轻震颤。

  好一会儿,他才悠悠启齿:“这事,也是昨天商量好的吗?”www.sxynkj.ċöm

  这段时间里,朱允熥始终恭顺地弯着腰,双手奉着奏折。

  听见发问,他连忙抬头回应:“是的,皇爷爷,是昨天讨论决定的。”

  “哦。”

  朱元璋简单应了一声,再无多言。

  朱允熥心领神会,这是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无奈之下,他将最后一份奏折摆到最上头。

  “这最后,是孙子提议的,希望允许朝廷的功勋、官吏以及各地士绅、商人前往南疆开垦,以中原1亩地换取南疆10亩地的优待。”

  话语落定,大殿逐渐沉寂下来,只余下空气中的微弱回响。

  朱允熥不晓得维持着这种令人不适的姿势有多久了,直到他几乎快要支撑不住。

  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

  “老二的奏折,交给你父亲处理。”

  “至于徐家的事,还有那个学院的事,你自己看着办。”

  朱允熥微微一怔,心头翻涌起各种思绪。

  朱樉的奏折需转交父亲,显然皇爷爷不希望他此刻就涉足复杂的宗族纷争。

  对于南疆的提案,则是只字未提,显然是让他暂时放下这份筹谋。

  领悟了朱元璋的深意,朱允熥将朱樉的奏折递给了朱标。

  而南疆的奏折,则悄悄收入怀中。

  随后,朱元璋盘腿坐到一旁,冲着朱允熥招手示意:“坐。”

  ……

  次日,当众人因朱允熥突如其然返回京城而纷纷侧目时。

  皇上忽然颁布了一道圣旨。

  旨意宣布,今年特设恩科,即刻起,全国各地府县需着手筹备童生试、院试,乡试,而朝廷也将加速准备年末的会试与殿试。

  这决定令整个朝廷为之愕然。

  毕竟,眼下的光景已非洪武4年、5年那般急需大量人才投身官场。

  此番急促,显然打破了以往的惯例。

  然而,皇上的解释直截了当。

  浙江遭受重创,朝廷需要更多的才俊,以充实官僚队伍。

  加之近年来,不少贪官污吏落马,导致各部司衙门职位空缺。

  此次,朝廷决心彻底填补这些空白。

  这样一来,应天城中的官员们纵有千般思绪,也无从辩驳。

  尽管时下许多人因担心踏入朝堂后,某日便可能遭遇不测,但科举及第所带来的荣耀与特权,无人能不动心。

  对于这意外的恩科,朝堂之上更无一人敢于公开反对。

  毕竟,谁若站出来唱反调,无疑将自己置于全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结下不可化解的仇恨。

  甚至,连地方政府若对此事稍有迟缓,都可能招致舆论的谴责,引来乡间贤达的口诛笔伐。

  面对如此强势的皇命,应天城内那些原先的杂音渐渐消弭。

  所有人都投入到为今年恩科做准备的繁忙之中。

  只是,在城西江陵山雅舍内,情况又有所不同。

  此次,除了刘三吾与赵勉外,还有几张新面孔。

  他们身着儒服,银发飘飘,却是精神矍铄的老学者。

  若朱允熥在此,恐怕会忍不住啐一口。

  这群老不死的!

  “为了让朝廷大员们的视线转移,好遮掩浙江道的改革,皇上特地开了恩科。”

  刘三吾亲手斟上几杯茶,直言不讳地揭示了今年开设恩科的真正意图。

  赵勉的目光飘向窗外,江面少了撒网捕鱼的渔翁。

  几位远道而来的江南老学究轻轻啜了口茶,神情各异。

  见状,刘三吾又道:“恩科已定,我们无法拒绝。一旦启动,朝堂上下乃至全国都将瞩目于今年恩科的状元是何方神圣,又有何种风采。”

  “在这紧要关头,老夫希望各位能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咱们作为天下士子的引路人,该携手共进。”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圣旨中明言要填补官位空缺,这对全天下的读书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一位老儒点破了洪武25年这趟恩科的好处。

  刘三吾忙接口道:“还望先生详加剖析。”

  老儒眼神淡淡,没有寻常百姓面对官员时的拘谨与不安,更多的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自若与不凡气度。

  “皇上开设恩科,对全天下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喜讯。多少在书山文海中苦读的学子,总算能借此良机,赢得功名,为社稷贡献力量。”

  老儒一席话落,四下立刻响起了赞同的低语。

  “我辈读书人,理应为国效劳。”

  老儒接着说:“皇上意在充实朝堂,填补官职空缺,所需人才必定不在少数,今年科举录取的人数恐怕会大大增加。”

  言及此,老儒的目光转向了赵勉。

  赵勉微微欠身行礼。

  “朝廷虽有备用官员,但这些年地方官职空缺严重,加之最近浙江道半数官员缺失,要按照皇上的意愿填补所有空缺,本次科举录取的士子数量必然不会少。”

  老儒轻轻颔首,又将视线转向刘三吾:“照此来看,你应该争取担任这次会试的主考官。”

  在应天府举办会试,通常由礼部主办,主考官也多出自礼部尚书或侍郎。壹趣妏敩

  然而,会试主考的选择并非固定,朝中精通儒学的贤达同样有机会担此重任。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更新,第235章真的要开恩科了,天下读书人震动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