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评价帝王有两个词很常见,宽厚仁义和刻薄寡恩,这两个词的含义看上去倒不复杂,实际上就有意思了。
什么是宽厚仁义?有事没事就大把的撒钱,犯了错能不打就不打,能不罚就不罚,大家伙一团和气,看上去倒也不错,仔细想想却又不太对劲。
门阀世家霸占官位,又主导着舆论,皇帝拿着国库的民脂民膏分给他们,他们犯了错,皇帝也不追究。他们是高兴了,老百姓倒了血霉,被欺凌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这算什么特么的宽厚仁义?
至于刻薄寡恩……
老李让各州重理税制,百姓们负担轻了,日子好过了,可官员开始纳粮,京中大量冗官和勋贵被撸。问题来了,老百姓认识几个字?也就在街头嚷嚷两句,世家勋贵才是舆论的主导,才能留下大量书籍文字,所以,老李就成了刻薄寡恩的那个。
(说到这里,必须得夸一句老朱,历朝历代所有帝王,老朱是对底层百姓最用心的,重复一遍,最用心的。
因为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他做了许多错事,或许不是最好的皇帝,但绝对是最爱民的皇帝,兄弟们读史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不要跟风骂老朱暴君,看看他为底层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和实事,他对官吏苛刻,对百姓真的没话说。)
跑题了,说回咱们的故事。
老李身体不行了,决定疯狂一把,给儿子留下个干净点的大唐,作为皇帝,他做事极具个性,总结一下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只要决定了赌,身家性命都敢往上压,他认定烦了不会背叛自己,当然就敢把命交给他保护。
烦了放不下心中羁绊,也确实没想过杀皇帝,只能陪着他发疯。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一天天回暖,长安城仿佛还是那副模样,或许市面上繁华了一点吧,也不是太明显。
进入四月,安西军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从长安到奉先县的九处营地也已准备妥当,就在四月初二,魏博镇一份奏书快马送进皇宫。
李德裕,李光颜和田布联名奏报:七天前,魏博镇牙将史宪诚聚众闹事,被李德裕察觉,与李光颜设计诛杀,牙兵大恐。李德裕亲自出面安抚,晓之以大义,牙兵感动落泪,愿为朝廷效力,三人拣选兵马,得精锐五千,特奏于朝廷。
另有密报,三人建议将这五千牙兵连家眷迁到京畿,朝廷可得精兵,魏博可得安宁,另,牙兵皆愿属安西杨大帅麾下,可尽收其心……
“好!好!好!”,老李与诸相大喜,牙兵历来桀骜,根深蒂固,朝廷时刻担忧魏博有变,没想到李德裕与李光颜联手立下大功,竟然将其连根拔起,这五千牙兵迁到关中,魏博不复叛矣。
没等众人笑完,裴度出班道:“陛下,此事宜速,不可拖延,迟恐生变!”。
老李迅速反应过来,这种事当然不能拖,就要一鼓作气完成,生米煮成熟饭才算保险。
“拟旨,魏博镇兵忠勇,朕心甚慰,特许入安西军杨卿麾下效力,另,家眷入京者,至武扬寨安置,划拨土地宅院,每家赐安家钱五万,绢十匹……”。
圣旨经过加工变得辞藻华丽,盖上皇帝和宰相大印,快马发往关东,老李和众宰相也轻舒一口气,魏博镇终于稳了。
再次翻看奏折,老李欣慰道:“此子有乃父之风,能臣也”。
作为已故宰相李吉辅的次子,李德裕的仕途不算顺利,在九品蹉跎了许多年,比老牛还惨。直到拜访烦了,被举荐进入东宫,还被贵妃取笑了一番,说他好不容易举荐个人,才是个九品小官。
后来出任邓州司马,还是个无权闲职,次年安西军至唐邓,慢慢开始显露头角,到淮西平复,调任蔡州刺史,勤政爱民,深受拥戴,名声大噪。到魏博归附,以三十出头的年纪出任魏博安抚使,到任以来,上下安定,多有政绩,此次立下大功,终于为朝堂所瞩目。
老李又看向牛僧孺,笑道:“杨卿识人,为大唐觅得两颗明珠”。
老牛拱手道:“陛下谬赞,臣之才学,不及文饶十一,不敢与之并称”。壹趣妏敩
老李摆摆手道:“爱卿谦逊”。
顿了下又道:“传旨,让李德裕率军进京,朕想见一见这位三十岁前服绯的故人之子”。
众人不禁莞尔,这个典故有意思,李德裕在九品蹉跎到二十八岁,杨凡举荐他去邓州任司马时,称自己会看相,说他三十岁前可以服绯。结果第二年年底淮西平定,李德裕真的穿上了绯袍,而且是实职刺史,一方大吏,离三十岁还差一点点。
裴度对这事的来龙去脉很清楚,笑道:“他老早就琢磨着唐邓,派文饶去探路,唯恐人家不愿去,还骗人说什么服绯”。
老牛有些不悦道:“彼时唐邓连败,谁言唐邓可破贼?郎君布局深远,经纬之才,在京中便料定胜局!”。
老裴心情大好,一时兴起开个玩笑,却忘了老牛出自烦了提携,忙致歉道:“吾失言,思黯勿怪”。m.sxynkj.ċöm
老牛想起烦了提醒,自己反应有点大了,忙施礼道:“裴相言重,下官亦有失”。
朝堂其实就是职场,争宠,争功,观点,利益,分歧,吵闹,自然也有玩笑,派别等等,如今的大唐朝堂还算不错,都是聪明人,吵两句也会一笑而过,唯一一个异类被排挤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其实所有人都在等着皇甫镈主动辞相,可他就是死赖着不走。
四月初五,又有成德和幽州消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弟弟王承元禀报,其兄病重不能言,望朝廷早做安排,莫使成德失去约束。
王承宗兄弟九个,其余皆碌碌之辈,唯有这个老六王承元有才干,今年才十八岁,在成德广有仁义之名,威望不低。
这个老六很有意思,出身割据藩镇,却一心做忠臣义士,堪称田弘正第二,已经几次向朝廷上表。裴度等人商量后决定不用操之过急,可以再等等,
这么做的底气来自于手中有人质,王承宗就两个儿子,王知感和王知信,如今都在京城里,当初淮西平定时送来一个,淄青平定后又送来一个,结果到现在很尴尬,王承宗如果挂了,没有直系继承人,那个还不错的弟弟一心做忠臣,所以朝廷稳得住,就是想把王承宗耗死再说。
幽州的消息则很没有新意,节度使刘总再次请求入朝,并恳请皇帝准许其落发出家,甚至在奏折里说了,如果朝廷再不答应,我可就真不管了,直接丢下一切去庙里当和尚去。
老李和老裴他们商量半天没结果,事儿有点挠头。
大唐对收复幽州是真不热心,那块地方又穷又难管,还挨着奚和契丹,接过来搞不好还得赔钱。
刘总一直嚷嚷着归附,朝廷却一直不着急,就这么丢着也挺好的,让他跟那些蛮夷折腾去吧。
可现在不行了,刘总急了,怎么办?让谁去?
那地方诸族混杂,又穷又横,北边契丹和奚人,南边成德镇,随便派个人去不但成不了事,还可能捅出大娄子,老裴憋了半天,实在找不着合适的人,最后吭哧道:“杨大帅行……”。
老李翻了个白眼,“容后再议!”。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杨凡更新,第202章 三镇消息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