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趣文学 > 科幻小说 > 刘浪 > 第230章 电影制作模式
  解决了选角问题后,刘浪又招呼起了一直处在‘待业修整期’的林浩。

  如果说在之前的流浪地球剧组中,身为导演,编剧的刘浪算是剧组‘大脑’的话,那么负责剧组内大小事物,确保剧组能稳定运行的副导演林浩,可以说是刘浪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经过两部‘流浪地球’超大型剧组的磨合,成长,电影拍摄方面的个人实力提升,林浩不敢说有多么明显。

  但如果要说到剧组剧务方面的梳理,超大型剧组动辄数百上千号工作人员之间的安排,多个拍摄场景之间的协调处理,以及剧组道具制作整备这些后勤保障工作,那林浩绝对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说到好莱坞最为人称道的‘电影工业化制作方式’,和整个国内影视圈相比的话,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国内影视圈的导演们在拍摄技巧上有什么不足,也不是演员的演技,电影的选材创新能力上有什么问题。

  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会被很多忽略的剧组后勤工作以及专业的,大型工业化拍摄模式上面。

  国内影视行业,大都沿袭了港岛拍摄电影的方式,以导演,制片人自行培养的幕后人员组成电影剧组,拍摄电影时再搭配所需要的演员进行配合,调整。

  这种类似于小作坊‘短小精悍’的剧组模式优势十分明显,剧组内的人员都互相熟悉,彼此之间经过多年的合作,配合默契。拍摄那些体量不那么大的中小型电影时,拍摄进度相当之快。

  港岛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辉煌无比,在亚洲地区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港岛电影中的明星,在东南亚,鈤寒台岛等地区也会受到巨星待遇。

  靠的就是数量众多这种‘短小精悍’的剧组撑起来的。

  最巅峰时期,港岛商业鬼才导演王金曾创造了十几天拍摄一部电影,票房收入2200万港币的神话,成为当年港岛票房前十的最大黑马。

  这种投资少,捞钱快的粗暴电影拍摄模式在港岛电影圈风靡一时。

  港岛电影市场规模小,票房上限的天花板只有区区数千万港币,因此注定了只适合中小制作规模的电影生存。

  小作坊式‘短小精悍’的港岛电影剧组对电影市场的风向变化极为敏感,一部卖座的电影上映后,这些剧组仅仅只需要十几二十天就能‘跟风,抄袭’出来,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跟风之作。

  这种电影拍摄模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将港岛电影作为学习对象的国内电影市场。

  各种以国内名导,强势制片人为核心的‘家族式’剧组,像一个个‘工坊’一样,沿袭了港岛电影‘成家班’,‘洪家班’等成功的模式,在国内电影行业起步阶段,贡献出了不少脍炙人口,叫好叫座的电影。

  但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小作坊‘剧组模式弊端很快开始显现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小作坊‘剧组无法适应大制作电影的拍摄。

  好莱坞为首的工业化大制作电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

  港岛电影擅长的动作片,随着大量电影人才涌入好莱坞,好莱坞也能拍得出来。

  但好莱坞擅长的大制作特效片,高投资,独步全球的特效画面,无数工业化量产一般的电影制作人员,却是体量小的港岛电影圈无法复制的。

  港岛电影‘班组’式的剧组模式,讲究的是‘传承’。即每个进入剧组的人,都像是学徒一样,和剧组内的老师傅学习这一行的经验技巧。

  能不能学到东西,往往要看师傅对你的态度,真正的技术经验,往往被这些老师傅拿捏着,没有个三五年时间,轻易不会教给徒弟。

  这种情况下,港岛电影圈的从业人员虽然数量不少,但真正的行业经验,永远掌握在那些顶尖剧组内的少部分人手中。

  行业技术经验没法进行大规模普及,港岛电影剧组的模式,也就只能维持在这种‘短小精悍’的剧组中,根本没法普及大投资电影制作。

  并且随着八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变革带来了电脑特效技术的出现,使得好莱坞的大片开始行销全球。

  这时候,那些港岛电影剧组内老师傅们敝帚自珍的经验技巧,在好莱坞大制作的电影特效技术,规模化,工业化的批量电影制作模式下,被冲刷得没了市场。

  港岛电影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辉煌后,迅速陨落,成为时代的记忆,好莱坞大制作的冲击占据了相当大的因素。

  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继承’了港岛电影人员,经验,体系的国内电影人,面对比港岛大得多的电影市场时,也开始进军大制作,大投资的电影领域。

  然而所有人想的并不是加大电影从业人员的基础培训,进行批量化‘生产’影视制作人员,进行行业标准化,工业化制作,发展对电影制作有明显加成的计算机特效技术。

  而是把大制作,大投资用在了更多的参演人员,更大的布景道具投资,更庞大的明星规模上。

  动辄数千上万名群众演员,数以百吨计的‘刀枪斧棒,铠甲,弓箭’道具总重量。

  甚至说一部电影中消耗了400万朵菊花布景,花费125万龙币打造一副‘黄金甲’,这就是当时国内影视圈所吹捧的大制作,大投资电影。

  投资花费的钱是真的多,但真正用来参与电影拍摄的剧组成员呢?

  还是‘短小精悍’的模式,除了大批量的群演,只有区区数十人罢了。www.sxynkj.ċöm壹趣妏敩

  用大的布景投资,数量众多的群演,以及造价高昂的电影道具作为噱头,这种模式一开始效果挺好。

  但次数一多,观众们很快就不买账了。

  与此同时,将电影朝着‘规模化,特效化,工业化’制作的好莱坞,开始向全球电影市场掀起了獠牙。

  本质上还是港岛电影‘小作坊式’剧组模式的国内影视行业,很快在大量制作成熟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冲刷下,大败亏输。

  最后不得不靠着‘国产保护月’的模式强行续命。

  而这之后,《流浪地球》作为国内‘工业化科幻片‘的尝试,横空出世了。 壹趣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刘浪更新,第230章 电影制作模式免费阅读。https://www.sxynkj.com